关于哈尔滨M商业银行行政效率改进的建议
2016-04-26刘萍李博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刘萍,李博(哈尔滨商业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关于哈尔滨M商业银行行政效率改进的建议
刘萍,李博
(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要]M商业银行于2014年底进驻黑龙江省,在分行的业务布局下,开设多家支行,并且向黑龙江省内其他城市进驻下级分行机构,内部行政机构效率提升明显,逐步形成了高层到基层的职责结构,各部门和分支机构运转良好。同时,吸收各商业银行优秀人才以及专设综合人员等内部政策,也对于提升行政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M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和体制以及内部制度对于行政效率的影响较大。应从深化改革完善现有架构及体制、完善并加强制度创新、行政人员自我提升和激励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哈尔滨M商业银行;行政效率;改进;建议
李博(1989-),黑龙江大庆人,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
效率,是现代劳动价值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金融活动的主要机构。因而提高商业银行的行政效率,进而提高银行业竞争力,是实现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国际化,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而商业银行的效率是银行业竞争力的体现方式,这其中行政效率高低是衡量团队协作和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推动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以刚进驻哈尔滨不久的某M商业银行为例,研究其在转型期背景下影响行政效率的相关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一、M银行行政岗位和行政人员效率现状
(一)商业银行效率的内涵
研究商业银行行政岗位及人员的效率,首先对于商业银行效率的内涵有所了解,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服务历史悠久、业务范围最广的金融组织,毫无疑问是现代金融服务产业的中坚部分。银行效率衡量的就是银行在既定目标利润追求投入最小化或固定投入产出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程度。就具体含义而言,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从本质上讲,它是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银行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总称。而银行的行政效率,是以商业银行内行政部门为主,完成行政工作和办公事务的效率。这是一种多角度衡量的效率,既可以作为整体,比如从行政事务、办公事务、人力资源和财会角度衡量,也可以从单一功能单元和局部来衡量,比如各支行分支机构、各部门以及个人的行政效率角度。所以行政效率更多体现在管理性效率。
行政效率及管理结构与银行效率体系的关系图
由上图可知管理结构及行政效率既可以直接影响市场营销的效率,也可以间接对商业银行内部功能产生影响。行政效率可以直接作用于银行效率也可以被银行效率直接影响。
(二)M银行行政人员及组织架构概况
M银行内部行政人员及组织架构大致以以下形式分布。首先,行政人员及办公人员统一在综合管理部,部门下设办公室中心、人力中心、后勤中心、党团关系中心、工会中心等二级中心。该部门设总经理一名,由一名副行长直接负责管理。综合管理部各二级中心分别设立负责人一名。综合管理部统筹负责分行各项行政工作以及总行分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传达和执行推动。包括日常办公事务管理、办公物品管理、文书资料管理、会议管理、涉外事务管理,还涉及出差、财产设备、生活福利、车辆、安全卫生等。其他营销部门、业务部门、法律风险审查部门、财务及会计部门以及技术支持等部门则分别设置综合人员一名,由综合管理部办公室中心统一管理和传达各自条线的最新工作指示和相关内容,负责推动和处理各自部门日常行政工作。
(三)M银行行政效率现状
显而易见,该商业银行目前主要以综合管理部作为主要行政部门,同时通过各部门设立综合人员受综合管理部管理来处理各自部门的行政事务,整体情况如下:
1.前台及营销部门行政效率。前台部门作为该银行的窗口,肩负着该银行的门面及大量的基础业务处理工作,该商业银行柜面部门在岗位交接和日常运转中在合规的基础上,规范、高效的完成日常业务。岗位人员也能按照流程完成工作职责。截至2015年底,该银行营业部门无论在客户满意度还是各项业务处理时间以及服务规范都能在全省多家商业银行中名列前茅。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前台部门与支持部门和人员调整略频繁,对行政效率保持较高的稳定水平造成一定影响。
2.中后台及技术支持部门行政效率情况。从该银行创立相关资料可知,营销及业务部门在完成该商业银行大部分利润的基础上也存在着部门个体差异巨大的情况。究其原因,除了营销产品和业务类型不同以外,部分部门的人员编制冗杂,行政和营销人员分工不明确,部分员工个体存在较大工作量差异,也是导致该商业银行行政效率提升到达瓶颈的主要原因。
3.内部行政工作运转状况。该商业银行于2014年底进驻黑龙江省,到2016年初,编制增加至200人左右,在分行的业务布局下,开设多家支行,并且向黑龙江省内其他城市进驻下级分行机构,内部行政机构效率提升明显,逐步形成了高层到基层的职责结构,各部门和分支机构运转良好。同时,吸收各商业银行优秀人才以及专设综合人员等内部政策,也对于提升行政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2015年同期,已经有了长足发展。
从该分行目前的内部架构和组织分布看,大部分人员集中在中后台及支持部门,这对该商业银行内部沟通及业务交接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二、M银行行政岗位和人员效率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架构和体制的行政效率问题
影响M银行部门行政效率,导致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很多,既有作为人个体的,也有部门及岗位设立问题,既有市场原因也有政策导向问题,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其中组织架构和体制对于行政效率的影响较大。
1.组织架构因素。由于M银行哈尔滨分行成立时间尚短,以及机构设立和市场开发尚处于摸索阶段,导致行政部门内部部分机构设立不够高效科学,一味以总行的行政架构进行部门建设和设立。同时,各部门综合人员与综合管理部信息传递不够统一会导致行政执行方面的偏差,各项文件及决议在向下传递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原因干扰,影响时效性,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另外,各部门行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能针对现状制定针对性调整,从而导致行政效率无法提高。
2.体制及政策因素。体制及政策造成行政效率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银行行业受宏观因素如市场环境影响较大,金融同业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及黄金市场的稳定对于行政效率会产生巨大影响,对于已经成熟的行政架构,市场波动可能会对业务部门既有工作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可能推翻,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其次,受到金融结构及行业因素和其他的银行基本特征因素制约。最后,政策和制度对于银行行政效率也会产生巨大影响,一旦央行及银行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将直接影响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及内容方式,从而使相应行政效率下降。
(二)M银行内部制度存在的行政效率问题
1.编制不足导致的人员短缺。根据调查结果,M银行哈尔滨分行综合管理部共有人员9人,下设五个二级中心,其中人力中心六大模块只有三人专职负责,按照人力资源配置,人员短缺三人左右,同时造成了该中心频繁性加班,使员工长期工作在高强度高压力下。后勤保障中心共一人,中心负责人兼顾后勤采购、招标及工程监督等多项工作,导致效率问题明显。办公室中心共一人,负责处理日常公文及制式文本的传达和管理工作,同时主管其他各部门综合人员。后勤中心二人,基本处于长期加班状态。党团和工会中心直接由综合管理部总经理负责。由于工作强度大,甚至需要时常从人力中心借调人员,工作交叉对接的过程中,行政效率大打折扣。其他部门及中心也基本存在人员不足和人员内部流动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该部门工作强度和压力处于长期的高水平状态下,使其行政工作效率无法提高。
2.岗位专业性不足。由于M银行哈尔滨分行成立时间较短,综合管理部各二级中心的岗位设立对于专业性要求不高,未能明显区分各岗位的工作和职能。同时,相关人员对于其所在岗位的专业性认识有所不足。由于各中心人员短缺问题导致的人员一直处于高负荷工作下,导致针对各自岗位的持续性培训无法有效展开,使岗位行政效率一直无法提高。
3.行政工作方法欠缺。由于缺乏科学化的培训和统一的行政工作标准,导致行政工作无法高效快速的完成,导致效率低下。
(三)行政人员存在的效率问题
1.行政人员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行政人员在传达通知和各项决策时,对于目前的结构中一些不合理的部分未能及时反馈,并积极有效的改善。
2.部分内部规章及文件由于综合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
3.由于各部门行政人员工作性质不同,导致政策传递的时效性不能保证,从而影响行政效率。
三、解决M商业银行行政效率低下的对策
(一)深化改革完善现有架构及体制
从管理者角度,首先各业务和模块的主管领导要对主管相关业务有一个系统深入的了解,要制定一个良好的向下延伸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定期对行政效率进行评估和对比,并不断改进。其次,综合管理部门在将各项行政工作传递和下发时,应针对不同岗位和工作性质制定相适应的工作流程,从而提高行政效率。最后,部门间的行政工作应制定适用于内部的行政工作流程和行政工作范围,避免职责不清晰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
从制度制定角度,首先要完善制度监管,保证风险管理和法律合规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业务流程,精简行政工作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盈利还是首要目标,尤其是M银行进入黑龙江时间较短,所以扩张银行规模是降低边际成本、引进人才增强资本实力和利润的主要方式。面对扩张规模的形式,需要平衡平行部门间的工作协调能力,从而保证扩张的基础有利于行政效率提升。
(二)完善并加强制度创新
金融服务和金融体系,是在制度框架下运行,除顺应市场变动而进行调整之外,创新的银行制度也能提高行政效率。在既有的体系下,金融市场体系以及金融组织体系的逐步完善,逐渐实现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发展同步,促进M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M银行应该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协调和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从而提高其管理效率。金融创新是促进商业银行发展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金融制度创新、机构创新、技术等的创新构成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而且新型的经营管理方式会增加金融机构资产和盈利,有利于提高金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新的制度体系下,金融工具、金融交易、金融技术以及金融服务的推广,都会提高商业银行积聚资金的能力,进而促进商业银行的资产增加。金融创新有助于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和应对挑战能力的提高。
(三)行政人员自我提升和激励
个人激励和个人实现。人力资源部门高素质队伍建设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目前,M银行作为进入黑龙江省时间较短的商业银行,既面临技术、法规和经济区域化带来的挑战,又面临金融人才短缺以及伴随行业间人员流动频繁的不利环境。基于此,M银行应当制定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完善考核和薪酬体制,吸引人才,通过培训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建立符合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银行发展的积极性,使M银行行政效率大幅提升。
M银行已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完善激励机制。要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效率的真正源泉在于人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即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的得到发挥”。通常银行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实践经验、业务能力以及责任心都影响着商业银行整体技术前沿面,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行政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聪.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结构研究[J].经济研究,2007(7)[2]曹国华,李卉.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J].当代经济,2014(11)
[3]赵琼.风险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J].民营科技,2009(1)
[4]齐天翔,杨大强.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理论综述[J].财经科学,2008(8)
[5]王李,赵树宽.国内商业银行效率分析[J].经济纵横,2008(9)
[责任编辑:王凤娟]
[作者简介]刘萍(196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领域:公共政策等;
[收稿日期]2016-03-11
[文章编号]1009-6043(2016)02-0132-03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