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3年江门市HIV感染无偿献血者分布特征分析
2016-04-25廖惠容翁远桥廖世生
廖惠容,翁远桥,廖世生
(江门市中心血站,广东江门 529000)
·经验交流·
2008~2013年江门市HIV感染无偿献血者分布特征分析
廖惠容,翁远桥,廖世生
(江门市中心血站,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目的分析江门市区无偿献血人群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分布特征。方法对2008~2013年确认的HIV感染无偿献血者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包括感染者性别、年龄、学历分布特征等。结果2008~2013年共确认HIV感染无偿献血者44例,HIV感染率逐年上升。男性感染者占79.5%,18~45岁男性感染者占90.9%;33例感染者年龄为18~45岁,28例感染者学历为初中至高中水平。结论HIV感染无偿献血者具有一定的性别、年龄及学历分布特征。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别;年龄;学历
输血传播疾病是影响临床输血安全的最大隐患,只有从源头采取措施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本研究对2008~2013年本地无偿献血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确证阳性资料进行了分析,旨在分析HIV感染者分布特征,为确定HIV感染低危人群提供一定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2013年于本血站无偿献血者共计257 597例,初筛检出HIV感染阳性、经本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艾滋病确证实验室检测确认者44例。
1.2仪器与试剂瑞士帝肯公司全自动加样系统及酶标仪,瑞士费米公司全自动酶免处理系统,江苏其林贝尔公司微量振荡仪。酶联免疫法初筛试剂包括美国伯乐公司HIV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以及珠海丽珠公司抗-HIV检测试剂盒。质控品购自北京康彻思坦公司。所有试剂均为批检合格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方法由2名工作人员采用上述2种试剂对每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任何一种试剂检测结果呈阳性反应的标本,均采用相同的2种试剂进行双试剂、双管(原留样管和对应的血袋剪管)、双孔复检,仍呈阳性反应的标本送CDC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检测,同时实施血液隔离报废和献血异常登记。所有检测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44例HIV感染者中,男、女性分别占79.5%和20.5%,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献血者HI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44例HIV感染者中,35例文化程度为初中至高中水平,占79.5%,大学学历者所占比例较低,仅为6.8%,不同学历HIV感染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HIV感染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008~2013年HIV感染者性别分布特征
表2 2008~2013年HIV感染者年龄与学历分布特征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1显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检测阳性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国内HIV感染已从局部向全国扩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本地2008年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为0.92/万,低于2008年全国人群HIV感染率(0.05%)[2];至2013年感染率上升至2.36/万,与2008、2009年重庆市献血者HIV感染率(分别为5.58/万、7.21/万)相比也较低[3]。原因可能在于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江门市经济繁荣程度相对较低,流动人口相对较少。然而,HIV感染率逐年递增的趋势增加了无偿献血风险,值得医疗机构及采供血部门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HIV感染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4例HIV感染者中,35例文化程度在初中至高中水平,占79.5%,大学学历者所占比例较低,仅为6.8%,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综合素质越高,对HIV感染认知程度较高,故HIV感染者所占比例较低[4]。在44例HIV感染者中,40例年龄为18~45岁,占90.9%,接近江门市CDC提供的数据(HIV感染者中男性占80.2%,20~49岁占83.8%)。江门市CDC调查结果显示,本地18~45岁男性人群中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婚外性行为者、性紊乱者相对较多,故该年龄段男性HIV感染者所占比例较高,与类似研究结果一致[5]。然而,该年龄段人群在无偿献血者中所占比例较高,其HIV感染率较高将对血源质量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也升高了输血传染疾病的风险。
因此,提高血源质量,控制血液传播疾病发生风险,除了提高检测手段和技术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1)通过献血咨询,主动询问献血者病史、日常生活习惯及嗜好等,从而提高献血前的甄别判断能力[6]。(2)大力进行无偿献血健康宣教,普及艾滋病、性病科普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高危行为(异性服务行为、男男性行为、静脉吸毒行为)人群的教育,增加其对输血传播疾病的认知程度。(3)落实献血后屏蔽和保密性献血工作,尤其是针对团体献血人群。(4)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试剂,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基础上,增加核酸检测,缩短检测窗口期[7]。做好上述工作有助于实现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降低血液制品报废率,从而保证输血安全,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刘陶宣.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防治策略[J].应用预防医学,2008,14(1):4-7.
[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中国艾滋病防治相关政策分析[EB/OL].2008-11-20[2015-07-28],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w/shzc/pO200901213331730008503.pdf.
[3]熊建平,刘绍少.南昌市献血者HIV感染10年资料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9):811-812.
[4]赖英映,赵龙友,王锐,等.丽水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9):800-801.
[5]张玉春,潘登,周克礼,等.兰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感染因子检测结果调查与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4):374-375.
[6]徐志华,黄宏亮,姜斌,等.2008~2012年盐城地区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2):1258-1259.
[7]高峰.输血安全战略和措施:临床输血与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14.
(收稿日期:2015-11-25)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6.0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6-08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