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6-04-25胡庆芬邓宁邱宇阳
胡庆芬 邓宁 邱宇阳
405400 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论著·
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胡庆芬邓宁邱宇阳
405400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摘要】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90例,根据其患病情况及临床特点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行中效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生活质量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HbA1c、FPG、2 h PG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HbAIc、FPG、2 h PG、BMI水平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联合组提高更加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的低血糖事件(35.56%)、严重低血糖事件(2.22%)、夜间低血糖事件(22.22%)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64.44%、17.78%、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体重,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肥胖;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
现如今,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攀高,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顽疾,其中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1]。由于约4/5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体重超标及肥胖现象,引起高血脂和高血压,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类疾病,最终可能导致死亡[2],因此医学界对于肥胖可致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已逐渐达成共识。通常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药品为二甲双胍,但单纯使用该药的疗效有限,患者服用后的血糖不达标率为20%~24%[3],故有研究推荐加用甘精胰岛素进行联合治疗,共同降低血糖及血脂水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新诊断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的治疗资料,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90例,根据患病情况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联合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52±9)岁;平均腰围(WC)(101±10)cm;平均腰臀比(WHR)(0.98±0.06);BMI(29.4±2.9)kg/m2。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1±9)岁;WC(99.8±9.6)cm;平均WHR(0.97±0.05);BMI(29.1±2.9)kg/m2。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4]: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①空腹血糖≥7.0 mmol/L;②随机血糖≥11.1 mmol/L;③ OGTT 2 h血糖值≥11.1 mmol/L;上述3点任何一点满足即可诊断;④既往未诊断糖尿病;⑤肥胖的诊断参考1999年亚太地区人群肥胖病的诊断标准:体重指数(BMI)≥25 kg/m2;⑥本研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及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2排除标准[5]:①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③胰腺切除患者;④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⑤非首次诊断2型糖尿病的患者;⑥对本研究治疗药物严重的不耐受的患者。
1.3方法均严格监护及限制2组患者饮食,并嘱咐其餐后以合适方式、时间、强度活动,积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2组均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剂量0.5 mg/次,3次/d;观察组在口服二甲双胍基础上注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法国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注射时间早餐前30 min皮下注射,剂量10 U·次-1·d-1。对照组在口服基础上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平均胰岛素需要量在0.5~1.0 U·kg-1·d-1;丹麦诺和诺德公司)。
1.4检测指标2组患者治疗60 d后于清晨空腹及餐后2 h取静脉血4 ml,滴入常规抗凝试管,后选择离心3 200 r/min×5 min,取分离后血清滴入无菌试管。使用高压液相层析法检测血清样本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免疫浊度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计算WC、WHR、BMI,所有指标检测均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中完成。
1.5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HbA1c、FPG、2 h PG、BMI、TC、TG、LDL-C、HDL-C、WC、WHR、BMI;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SF-36),生活质量测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测量: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2结果
2.12组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2组治疗前的HbA1c、FPG、2 h PG、BMI、WC、W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HbA1c、FPG、2 h PG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HbA1c、FPG、2 h PG、BMI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
组别HbA1c(%)FPG(mmol/L)2hPG(mmol/L)BMI(kg/m2)WC(cm)WHR联合组 治疗前8.8±1.411.4±2.115.8±2.629.4±2.9101.4±10.30.98±0.06 治疗后6.4±1.2*#5.4±1.2*#8.2±1.4*#27.8±1.8*#98.3±9.60.96±0.07对照组 治疗前8.8±1.411.1±2.015.4±2.529.1±2.999.8±9.60.97±0.05 治疗后7.2±1.2*5.6±1.3*9.4±1.6*28.8±2.097.6±9.70.96±0.06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患者血脂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检测值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2组患者血脂指标变化情况
组别TCTGLDL-CHDL-C联合组 治疗前4.8±0.92.6±1.42.8±0.81.2±0.3 治疗后4.2±0.82.2±1.22.3±0.61.2±0.4对照组 治疗前4.8±0.92.5±1.32.7±0.81.1±0.4 治疗后4.3±0.82.2±1.52.3±0.61.2±0.4
2.32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治疗前后联合组和对照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联合组提高更加显著(P<0.05)。见表3。
2.4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过程中联合组的低血糖事件、严重低血糖事件、夜间低血糖事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2型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类慢性疾病,患者人数较多,治疗困难较高,病程时间较长[5]。
表3 2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变化 n=45,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45,例(%)
由于该病患者并没有完全丧失胰岛素分泌功能,而只是其体内胰岛素代谢糖类作用受限,故常用治疗手段为生活干预以达到血糖控制目的,但该方法对部分患者的效果不堪理想,血糖仍保持较高水平[6]。针对此情况,医疗人员使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然而该药对某些患者特别是肥胖者的疗效有限,经过长时间药物服用后,他们的血糖水平仍不达标,尤其随着病程延长及发展,其体内胰岛β细胞还会日趋凋亡,胰岛素分泌量下降,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有研究认为,应选取β类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综合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有效利用人工方式增加胰岛素水平[7]。
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8],主要原因:(1)肥胖者体内脂肪代谢功能紊乱,引起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上升,损害胰岛β细胞,限制其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正常发挥;(2)部分早期肥胖患者伴有高胰岛素症,体内对胰岛素具有自然拮抗性,会自动抵抗胰岛素水平上升,限制糖尿病药品疗效的发挥;(3)患者体内胰岛β细胞出现凋亡,自然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受限,故常规降血糖药品并不能提高胰岛素水平,且二甲双胍口服效果较差,人体吸收量仅为50%。有研究推荐应加用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其A 链第21位为甘氨酸,B链末端比常规胰岛素多2个精氨酸[9],因此精胰岛素分子间相互作用更强,对患者的作用时间可达24 h以上,对糖尿病治疗效果较长久和有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有研究已证明,采用甘精胰岛素对初发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或减轻病情,清除β细胞功能障碍,降低高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水平,使得患者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得到明显的恢复[10,11]。本研究中,治疗后2组患者的HbA1c、FPG、2 h PG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HbA1c、FPG、2 h PG、BMI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这是因为二甲双胍可恢复胰岛素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人体内胰岛素靶组织的摄糖量,提高肌肌细胞内糖代谢功能,故其降糖作用和胰岛素无关,而辅以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改善提高胰岛素利用率,增加降糖效果。
已有研究证明二甲双胍可提高人体血脂代谢功能[12],快速分解脂肪纤维蛋白,有效遏制高血脂,同时还可降低血小板凝聚,减少血浆内纤维蛋白原的数量,提高血液动力学,避免糖尿病患者并发血管类疾病,而利用二甲双胍在降血糖同时诱发低血糖的概率较低[13],故其可作为一种特效药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治疗中,而甘精胰岛素具有和人体自然基础胰岛素的高度相似性,故其疗效平稳、优异且不良反应较小[14],使得患者降糖效果长久,并有效避免降糖型低血糖的发生,具有安全性高、使用方法简便、应用前景好的特点[15]。本研究中,治疗过程中联合组的低血糖事件、严重低血糖事件、夜间低血糖事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组患者的TC、TG、HDL-C、LDL-C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是因为2组患者都均用二甲双胍进行降血脂,而甘精胰岛素无降血脂作用[16]。同时,在本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治疗后联合组健康水平比对照组提高程度更加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患者血糖和血脂得到控制,可有效降低其脂肪堆积量,体重减轻,故我们认为成功治疗2型糖尿病关键还在于提高患者运动量,成功控制体重[17]。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可有效控制其血糖和体重水平,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同时建议糖尿病患者或肥胖者应加强运动,减轻体重,有效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或改善身体状况以有效配合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庞翠平. 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20:253-254.
2郭雯,李芳. 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用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26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86-1091.
3许荣,邹晓琴.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和(或)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742-746.
4李春华,廖福远.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的效果.中国基层医药,2014,30:3330-3331.
5黄天韬,朱双.甘精胰岛素与地特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14,13:1371.
6周卫东,任伟.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β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热带医学杂志,2014,14:494-497.
7黄天韬.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与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效果观察.中国综合临床,2013,29:67-68.
8姚建宇.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中国药业,2013,22:4-5.
9Wang CZ,Pan X.Profile of vildagliptin in type 2 diabetes: efficacy, safety, and patient acceptability.Therapeutics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2013,20:247-257.
10李红梅,李剑波. 甘精胰岛素与诺和灵N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0-92.
11班安然. 甘精胰岛素与格列本脲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96-98.
12Kumar G,Kumar J,Khan FA,et al.The serum C Peptide levels among the offsprings of the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research: JCDR,2013,7:827-830.
13袁月星,王尧.2型糖尿病患者1,5-脱水葡萄糖醇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774-777.
14樊晟,陈玉梅.妊娠期糖尿病脐血miR-222表达水平及其与子代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706-709.
15张捷,吴敏金.超声定量脂肪肝与糖代谢异常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44-48.
16谢文秀,杨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水平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现代医疗,2011,39:306-308.
17冯玉兰,赵雪梅.罗格列酮钠联合二甲双胍、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100例临床观察.现代医疗,2011,39:91-92.
(收稿日期:2015-09-12)
【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6)06-0854-03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6.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