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奖的启迪
2016-04-25湖北
(湖北)
忽如一夜春风来,全球“哟哟”颂英才。屠哟哟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本土科学研究首次得到的大奖。值得深思的是,屠哟哟享誉,与她理解中国典籍相关:起初提取青蒿素,“煎”青蒿的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屠哟哟反复咀嚼《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段文字。她从“绞”想到“煎”是高温,可能破坏了青蒿的有效成份,而“绞”是“扭紧、挤压”意,她就变“煎”为“绞”——改用低温提取。这样她就“绞”获了抗疟“神药”。
屠哟哟所以能够从“绞”字找到成功的法门,与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大有关联,即广泛学习,认真查询,谨慎思考,仔细分辨,踏实验证。其实,古今中外的杰出科学家,大多具备这样的秉性。无论是对一个字的理解,还是被一次意外或一种现象触发。
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卓越的土木工匠,据《事物绀珠》、《物原》等典籍记载,他还是位发明家。出身于世代工匠家庭的鲁班,从小就跟随家人参加土木建筑劳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却长期为砍树工具落后而焦心。有次他进山砍树,被一种茅草叶将手划破,在出血的疼痛中,他恼火地摘下这片小叶子,发现叶边长着小齿。小齿一拉,皮破血出啦!由此及彼,鲁班马上仿制了齿状铁条,通过不断地试验、改进,他发明了锯子。两千多年后,我国还设有奖励优质工程的“建筑工程鲁班奖”。
可见,科学家的成功,并非全靠灵感或机运,而是长期积累、多年求索,才捕捉到的偶然发现。屠哟哟在“绞”里探索,鲁班由“破”中感悟,这是因为他们在创造性研究时,发现客观事物的属性及特点与自己要创造的东西相似。于是犹如得到了“芝麻开门”口诀,找到了开锁的钥匙。这种成功,被心理学家称为“原型启发”,意思是指根据事物本质特征产生的新设想和新创意。
从事科学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吃得惯苦楚,受得了挫折,经得起检验。屠哟哟自参加研制项目取得科研成果到获得诺贝尔奖,历经40多年。据悉,1901至2014年间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从发表科研成果到获奖,最长滞后时间均为55年左右。这就证实“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