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律己关键在于修身
2016-04-25
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作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著名论断,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这“三严三实”概括精辟、寓意深刻,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品格,反映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内在自律和外在约束的有机统一,是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和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必须在严以律己上作表率;只有律己严起来,才有严以修身、严以用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才有可靠的保证。
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管住自己。敬畏是自律的起点,也是道德的源头。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勤于自省的自觉和管住自己的定力,这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作风和形象;严以律己的人,总有一种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内在力量,总有一种省身克己、感召别人的人格魅力,总有一种不为物惑、不为利诱、不为色迷的顽强意志。严以律己还具有强大的示范、教化作用和净化、优化政治生态的功能。一个党员严以律己,可以影响带动周围一大批人;一个执政党严以律己,可以影响带动整个社会。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严以律己,正是源于内心对党的忠诚和信仰、对法纪的敬畏和遵从、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种严守纪律不放松、坚守底线不放纵、恪守规矩不放任的可贵自觉。
严以律己,必须要有慎独的境界。慎独,是我国古代先贤倡导的一种自我修养方法,指一个人在独处一室、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能够严格要求、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不做有违道德和法律的事。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告诫 “党员干部要 ‘慎独’”,“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习近平:《之江新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2页)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一种高度的自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各种诱惑、算计往往都会冲着领导干部而来,各种讨好、捧杀都会对着领导干部而去。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时心存敬畏而不存侥幸,时时保持清醒而不犯糊涂,时时保持警觉而不为世风左右,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念,常修为政之德,严格用党员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和规矩约束自己、用“内心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管住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政治本色。
严以律己,必须要有慎微的自觉。古人说:“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纵观近年来被查处的腐败官员,他们堕落的起点,几乎都是一些小节、小事。“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涓流不止,溪壑成灾”、“一趾之疾,可丧数尺之躯”……,千百年来,这些古训尽管被反复提起、反复传诵、反复强调,时下许多人也都深谙其道。然而,一些人往往就是说起来明白、做起来糊涂。殊不知,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细微之处最能显示一个人的灵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习近平:《之江新语·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页)无数事实证明,小节不拘、则大节难保,小事不慎、则大事难成;一个在“小节”上过不了关的人,在“大事”上也绝对靠不住。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站稳立场、保持定力,而且要从细微之处着手,慎小事,拘小节,这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可贵的自律,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严以律己,必须慎始的定力。古人云:“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万物发于“一”,万事皆有“始”;正与邪、善与恶、廉与贪,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党员、干部失守防线、走向蜕变,往往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而且有了第一次,很自然地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明朝张瀚在其《松窗梦语·卷一·宦游纪》中记载着这样一个“轿夫湿鞋”的故事。张瀚初任御史时参见王廷相,王廷相给他讲述了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列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意思是昨天乘轿遇雨,一个穿着新鞋的轿夫开始时择路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把鞋弄湿了,便“不复顾惜”。王廷相于是感叹道,为官、修身也是这个道理,一旦放纵自己,便没有不能做的事。张瀚听了,“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这里,王廷相想告诫张瀚的是,如果不是因为轿夫的第一次“湿鞋”,便不会有“不复顾惜”的放任;与其说轿夫“湿”的是“鞋”,不如说“失”的是“节”。“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这是俄罗斯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的一句名言。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都要算好“人生大账”,守好第一道防线,挡住第一次诱惑,谨防第一次“湿鞋”,避免第一次放纵。这样,才能不把一时之快变成一生之灾,不把一时之利变成终生之悔。
严以修身,必须要有慎终的追求。老子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第六十四章)一个人有一个好的开端并不难,难得的是一生都慎终如始、清廉如初。剖析近年来一些落马贪官由盛而衰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心有所图之时,便是防线瓦解之日。不少领导干部在从政之初都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规规矩矩、清正廉洁,但往往随着地位的升迁、权力的增大,个人私欲也随之膨胀,不知不觉中放松了自我要求。由对一些不合理现象的愤愤不平,到收受一点“小意思”;由一两次侥幸过关,到肆无忌惮地公开索取;由松动自己绷紧的心弦,到洞开贪欲的闸门,最终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一日得失看黄昏,一生成败看晚节。”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慎终如始的高度自觉,小心谨慎地走好人生的每一个台阶,愈是在身退之际往往也是个人权力的“巅峰期”,愈要“珍重晚来风景好,黄花老圃殿高秋”,为自己的从政生涯划一上个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