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构真实的生活

2016-04-24江苏沈泾渭姜有荣

同学少年 2016年8期
关键词:水壶现实生活虚构

江苏 沈泾渭 姜有荣

虚构真实的生活

江苏 沈泾渭 姜有荣

作文时,如果从自己和自己所了解的其他人的生活中都搜寻不到适合的素材,那么,就可以根据主旨的需要进行虚构。虚构的内容,虽非确有其事,但也不能毫无顾忌地胡编乱造,而应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常情常理,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宜“顺势”,忌“逆袭”

这里的“势”,指情节发展的事理逻辑和人物行事的情理逻辑。只有“顺势”而写,才能给读者以真实感。当然,这里的“真实”,并不是指所写内容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是指其具有一种“艺术的真实”——即在生活中是可以、可能发生的,或者基于读者的阅历、经验是应该如此的。如果虚构时搞“逆袭”,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玩“脑筋急转弯”,让人对事情的发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者主人公的表现突然像“换了个人似的”,会让读者感觉不合逻辑,这样的虚构显然是失败的。

二、宜平凡,忌拔高

真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是平凡的。塑造人物形象时,应将人物在生活中的状态表现得真实自然。如果在虚构时,脱离生活的真实,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境界,让主人公勉为其难地“言其所不能言、为其所不能为”,无异于“赶鸭子上架”。因此,虚构人物形象时,要表现出其“人”的思想情感特征,而不能脱离实际,把人塑造成“神”,否则就失去了虚构的价值,也很难打动读者。

三、宜本色,忌“变形”

虚构的文学形象,虽然可以有一些艺术的夸张,但应该能很好地呈现生活的本来面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过度夸张,往往会弄巧成拙,给人不真实之感。因此,虚构人物的动作不能“变形”,语言不能“变调”,情感不能“变温”,思想不能“变格”,要还人物、事件以本色。事实上,越是本色的,才越具有感染力;越是本色的,才越具有震撼力。

佳作《 空瓶子》 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捡拾废品的老人找学生收集空塑料瓶的小故事。作者在描述学生给老人瓶子时的情景,展现出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景,善解人意的女生纷纷把瓶子交到老人手中,而有些淘气的男生却从远处瞄准老人的袋子,把瓶子扔过来。当老人要讨口水喝时,有的学生犹豫了,有的学生把自己水壶里的水倒在给老人的空瓶子里,只有一个女生很痛快地把自己的水壶递给了老人。作者的虚构合情合理,不同人物、不同性格的生动展现,符合生活的真实,仿佛这一幕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能把自己的水壶递给老人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少数,但正是这样一些少数人,深深打动我们,带给世界更多的美好。老人的感谢也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没有客气的言语,只有行动的表现——“接过水壶,没有直接喝,而是把水倒进了一个空瓶子里”。这样的情节设计,符合常情常理,触动人的心灵。

(责任编辑 张毓春)

猜你喜欢

水壶现实生活虚构
借水壶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虚构的犹太民族?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藏在水壶里的爱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
假期归来
带水壶的拉氏瓜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