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6-04-23马鹏云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濮阳濮阳市文献

马鹏云

关键词:地方文献;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

摘要:文章在分析河南濮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情况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数量以及分布特色,明确图书馆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以此推动濮阳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4-0096-03

1河南濮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情况与问题

濮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下辖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华龙区、高新区等五县两区。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方文献工作提出了现实要求,然而濮阳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起步较晚,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地方文献入藏量少,数字化程度低,整合和开发利用较少,与濮阳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不相符,与濮阳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符,也无法快捷高效地服务于濮阳经济社会发展,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濮阳市逐步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并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目前,濮阳五县两区均设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支中心,拥有2,985个基层服务点,硬件配置基本到位,“共享工程”实体框架已基本形成,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当前濮阳的数字资源主要来自国家信息资源中心,缺乏自建资源。国家信息资源中心提供的资源覆盖面虽然很广,但对濮阳本地群众来说,其针对性、适用性较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无法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供需矛盾凸显。同时,濮阳地方文献数字化程度低、数据库建设滞后,还不能与“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对接。

濮阳市图书馆自2009年制定《濮阳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方案》以来,主要由采编部、参考咨询部承担地方文献的征集、管理工作。近年来,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馆藏地方文献4,699册,主要入藏了《濮阳年鉴》、部分县志和革命历史文献等核心文献。濮阳市图书馆克服了馆舍面积紧张、采购资金匮乏等客观因素,设置了地方文献专架,制定了地方文献目录,基本实现了专人专架管理及书目数字化。然而,受采购资金等因素制约,目前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方面仅达到了书目数字化,只能提供简单的搜索服务,远远无法满足读者和社会各界研究工作者的需求。在现有条件下,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推动濮阳地方文献事业发展的不二之选。

2濮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地方文献事业是一项跨行业的社会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也属于地方文献。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有“戏剧鼻祖”之称的南乐目连戏;源于唐宋宫廷大曲的濮阳大弦戏;始于明初,土生土长的濮阳大平调;唱响豫鲁皖的范县四平调;源于唐宋、盛于清、流行于豫鲁冀的范县罗卷戏;素有“宫廷戏”美誉的清丰柳子戏;声名远播的“中国杂技之乡”“杂技之根”的东北庄杂技;源于帝舜故里濮阳县,散见于《史记》等诸多史书,并于民间广为流传的帝舜传说等。

目前,清丰县柳子戏、南乐县目连戏、范县四平调、范县罗卷戏、濮阳县大弦戏、濮阳县大平调、聂氏麦秆剪贴画、东北庄杂技等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海鳌山灯会等42个项目被列入省级名录,通草浮雕画等110个项目被列入市级名录。通过积极配合河南省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初步摸清了濮阳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和传承人基本情况:濮阳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51,401条,征集文本资料10册,实物500件,录音资料50小时,录像资料10小时,出版《记忆龙都·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汇编》1册。

濮阳的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手工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民间习俗、民间信仰、传统医药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比较丰富。全市五县两区重点调查项目7,066个,这些项目遍布全市84个乡镇和7个办事处。从行政区域的分布数量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濮阳县2,055项,南乐县1,728项,范县1,083项,清丰县1,019项,台前县800项,华龙区210项,高新区171项。依照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的原则,经过认真细致的筛选、补充、整理,濮阳市最终立项1,410个。按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民间文学727个,传统手工技艺112个,民间习俗98个,传统体育、杂技与竞技84个,民间舞蹈75个,传统医药58个,民间信仰57个,民间知识46个,民间音乐35个,民间美术34个,语言文字33个,传统戏曲32个,曲艺18个,其他1个。

从项目在濮阳市分布的差异性来看,传统体育、杂技与竞技、民间习俗和民间信仰等门类的项目大同小异,而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曲艺等门类在各地的差异性较大,不少项目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并带有鲜明的个性和地域特色。从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上来看,主要流传区域为农村,主要传承群体为农民,2,000多名传承人大多数生活在农村。

濮阳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8个项目全部分布在农村,15名传承人受教育程度为:3名小学学历,3名初中学历,8名中专或高中学历,仅1名传承人拥有本科学历,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详情见表1。

“传承人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长期以来形成的口传心授、非文字记录式知识体系非常脆弱,如何帮助他们挖掘文化资源,是图书馆在履行为知识弱势群体服务的职责”。在长期的藏书活动中,催生并发展的一些科学方法形成了完整的图书馆学管理体系。如:文献分类法、目录法、主题法、索引等应用性成果。图书馆学作为知识信息管理学科,对处于零散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开发保护的实用意义,有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序管理和共享。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工作,通常要求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托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必须清楚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了解本地区的地域划分及其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域特征;必须了解本地区的民族和地域文化传统;必须了解本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才能够对非遗项目的地域分布、传承谱系、历史渊源及濒危原因等因素有充分了解,继而对非遗项目做出评估,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而这些也是图书馆地方文献部门的工作范畴。

3关于濮阳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设想

自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工程以来,国内外图书馆积极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创办的“美国记忆”涵盖了美国历史文化重要资源,包含图片、 文件、 声音、 视频等资料。国内图书馆为传播保护地域文化也积极展开实践,如: 首都图书馆的“北京记忆”, 上海图书馆的“上海图典”“上海文典”“点曲台”, 天津图书馆的“津门旧影”和“地方文献精选(全文)”, 辽宁省图书馆的“东北历史图库”等。

国内外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数字化实践经验,对河南濮阳市图书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数据库具有指导意义。濮阳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可以有多种选择、多重途径来实现数据库建设和服务模式的新发展。从目前濮阳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看,可以优先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3.1界定好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范围

地方文献从整体范围上可分为核心文献和非核心文献,濮阳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应当首先选择核心文献作为数据库的建设重点。濮阳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文献选取工作应以社会需求、社会效果和地方文献基础业务建设为主要参考依据,起步阶段严格定位,把握住地方文献核心文献的原则去筛选。在进行征集时,充分重视文献的连贯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在进行数字化工作时,应考虑版权与技术的可行性等因素。

3.2突出濮阳地方文献特色

以建设独具特色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为原则,在这个基础上精心策划和设计建设符合实际的地方文献数据库。要确定好主题,前期依托濮阳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8个项目建设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

在这8个项目中有6个为戏剧,著名戏剧专家马紫晨先生称濮阳是中国名副其实的“戏剧中心”“戏曲之乡”。经过多年抢救保护,稀有剧种、珍贵文物、资料十分丰富,如:各剧种的历史资料、老道具、传统剧目、板式曲牌、演艺特技、名人轶事、演出习俗、行规行话、信仰禁忌等珍贵资料已整理完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利用河南濮阳市图书馆自动化集群管理软件Interlib,基于互联网技术将其数字化,以数据库的形式达到资源共享,实现地方文献传统业务与数字资源管理的结合。以清丰柳子戏为例,这一古老的地方稀有剧种又称“柳子腔”“百调子”,是由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承受了弋阳、青阳、高腔等剧种的曲牌和声腔,逐渐发展起来的弦索声腔剧种,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清丰柳子戏拥有300余支曲牌、200余个剧目。在建设专项数据库时,整理《孙安动本》《抱妆盒》《盘马》《貂蝉拜月》等传统剧目的音频、视频资料,通过加工实现演员姓名、剧目名称检索。同时,还可以利用与国家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等馆际资源共享的优势,深度发掘柳子戏的历史发展、分布、传承谱系等,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形式。

3.3整合各方资源,扩大河南濮阳市图书馆馆藏文献来源

在收集地方文献方面:①立足于河南濮阳市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通过馆藏目录系统全面整理和析出馆内地方资源,做好统计工作。②加强与兄弟单位合作,达到资源共享,尽快扩充地方文献占有量。濮阳市博物馆、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河南濮阳市图书馆同属濮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系统。要充分发挥河南濮阳市图书馆的带头作用,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相关部门的人员、设备、技术力量、软硬平台等优势,利用网络技术与数字化技术,对分散无序的濮阳地方文献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和典藏,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检索点的濮阳地方文献资源体系。特别是在起步阶段,应稳扎稳打,先争取在文化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避免后期的重复采购。③通过征订数目对公开出版的地方文献实现全面的情报控制,尤其要重视地方出版社的征订目录。④从文献的外部特征入手进行筛选。如:利用书名中的地名特征在馆藏目录系统的书名目录中查找地方文献的关键词。在设立这种关键词时,不仅要认真查清该区域在历史上的建制沿革,还要注意其简称、行政地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造成的习惯用法。⑤通过人名特征检查地方人物的传记。⑥积极寻求与党政机关、科研教育机构建立联系,特别是地质、水文、气象、农林畜牧、生态环境、勘探测绘等部门。这些机构是生产、流通和收藏地方文献的单位和团体。图书馆可以与这些机构建立地方文献呈缴关系,也可以是协议关系,如文献或信息的交换关系。这些关系有助于图书馆对随时产生的地方文献信息实行有效的情报控制。

3.4以实施“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为契机,加快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进程

近年来,濮阳逐步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为确保“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顺利实施,建设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河南濮阳市图书馆启用新一代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系统,即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Interlib。该系统作为资源共建共享的载体形式,基于互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建立特色数据库的形式实现地方文献传统业务与海量数字资源管理的结合。通过Interlib系统合理规划数据库结构(题名、题名责任者、母题文献名称、出版社、主题词、分类号和出版社等),从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散乱的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加工。通过数据库扫描、识别、灌装、链接等工序将纸质文献资源加工成电子文献,借助文献标引实现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检索功能。

4结语

河南濮阳市图书馆业务发展到今天,工作重心已从内部业务为主转为以读者服务为中心,服务模式正朝着个性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推进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必然会加快图书馆为读者、政府决策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步伐。地方文献事业借助数据库建设,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为渠道,通过手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向公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只有以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为主体推动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才可以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切实保障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和均等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全书[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EB/OL].[2011-06-01].http://www.gov.cn/flfg/2011-02/25/content_1857449.htm.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2003-10-17].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3/001325/132540c.pdf.

[4]宋俊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6(1):33-37.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濮阳濮阳市文献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发现自然之美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张姓祖根在濮阳
濮阳市重要历史文化遗迹探析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河南:濮阳市食药局在全省率先启动“明厨亮灶”工程
濮阳市林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