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2016-04-23段海博

科学与财富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林业发展

段海博

摘 要:林业不仅是我国一项基础产业,更是一项事关生态建设的公益事业。其担负了优促进发展和化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简述了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并对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林业;发展;生态环境

1 林业在生态环境中基础地位

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创建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中将生态环境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地球之肾”、“地球的癌症”和“地球的免疫系统”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潜力与现状

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当前林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正在由一项产业转向另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由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向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建设的主题。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发达的林业,已经成为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2.3 特殊功能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氧气。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良好生态环境是林业生态建设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环境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全面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营林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全面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3 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

3.1 法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实现清洁生产。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现已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幅度提高。

3.4 培育生态保护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森林是一种纯自然现象,不具有社会性,没有经济意义;人类社会诞生后,森林就具有社会性,带有了经济意义。随着社会发展,森林的社会性日益显著,特别是当代社会,森林的社会性尤为显著。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仍然坚持作为纯自然现象的森林观,势必严重脱离实际,做出种种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来。林业是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同森林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行业,是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业。林业经营者需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向以林业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倾斜,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森林生态的主导作用。保持并改善人类生存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燕夫.论营林工作及林业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4.

[3]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42~43.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林业发展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land produces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