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

2016-04-23

学习月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中生政治思想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信息化,信息网络化,对个体的学习、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的组织、运行方式都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信息极大丰富与信息泛滥并存,互联网的双刃剑特性对如何充分利用和有效监管互联网提出了不可回避的课题。

就目前教育发展的实际而言,高中教育无论是对个体发展还是对整个社会的进步,都至关重要。对个体而言,高中阶段是知识积累、性格定型和“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而言,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公民素质养成和政治意识灌输的绝佳阶段。

互联网不仅改变科技,更是通过技术和工具的创新,改变着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模式及实践路径。

一、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

张耀灿等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需求角度出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狭隘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教育,以增强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为目的的教育。二是宽泛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道德和法治的全部内容。三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领域和道德领域进行教育,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四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同时注重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

我国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有自身特色。一是通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时事政治学习,开展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而且作为课程内容与学习考核紧密挂钩。二是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通过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今政治文明高度发展,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更是不断追求思想进步、道德提升和人格完善的主体。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既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占比与地位,也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全部内涵的彰显与不可偏废。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虽然都是主干课程,但相对于高考分值占比大的语文、数学、外语而言,政治课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况且文、理科又对其有不同取舍。尽管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统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学习现状,基本简化为知识的积累,实践教育的时间被严重挤压,道德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都被忽视与搁置。学生在高中阶段,知识与能力都得到极大的提升,但如果进一步重视其主体地位,从个体需求的角度去提供知识服务,并补齐教育理念中存在的各种短板,学生将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二、互联网普及给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不断突破技术瓶颈,特别是移动网络与终端设备的创新,使得互联网从技术到应用变得经济、便捷。互联网技术引发了信息爆炸,偕同不断创新的各种传播媒体,融入到高中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多机遇。首先,互联网破除了教育资源的传播障碍,优质教学资源数字化,信息传播网络化,使得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极大丰富了知识量,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教育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诸多问题。其次,互联网技术带动了教育手段的创新。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使得一贯稍显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变得丰富多彩,通过图片、音乐、影像等素材的综合运用,极大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媒介形式不断更新,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也为思想整治教育信息的推送提供了更广阔和快捷的渠道。再次,移动技术革新与推广的提速,终端设备的轻量化和低成本化,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摆脱了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在互联网场景下,学校、课堂不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全时段覆盖成为可能,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在高中生中得到广泛普及,更多的红色影片、经典著作更容易成为青少年的赏阅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

辩证来看,互联网也不是完美无瑕,信息泛滥给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少挑战。互联网监管难题待解,信息难免泥沙俱下,巨量的优良信息时常裹挟着反动、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通过更隐秘、更快速的渠道,不断冲击着青少年。青少年的辨识能力有限,自律与自控能力不强,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较低。不良信息对青少年造成的伤害是无形的,但给其身心健康、道德理念、价值观念等带来的影响却至深至远。

尽管如此,只要我们给予互联网更科学的监管,信息提供商负起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家庭、学校尽到更全面的关爱和引导义务,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借互联网的东风,取得更好的实效。

三、高中生的特质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差异性需求

高中生大致处于16-18周岁,处于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剧烈的阶段之一,这种变化不止是生理层面的发育生长,更是心理层面的成熟定型;不止是个体性的发展和健全,更是社会性的认知和养成。在此阶段,青少年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增强,叛逆心理增生,不再盲目崇拜权威,社会活动参与度拓宽,模仿与观察能力得到提高,人际关系逐步形成,价值观呈多元发展趋势。

针对高中生的这些阶段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差异性服务满足主体需求。第一,强化素质教育,保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同一。即便高中是知识学习的关键阶段,但人文关怀不能被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当然是其首要功能,但随着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功能已经扩展到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这些扩展功能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情感交流、思想沟通、行动配合。第二,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开放式教育。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容过于理想化和程式化,老化现象明显;过于强调应然教育,割裂与实然教育的结合;过于标签化和强调其工具性价值等问题。更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点面结合,提供开放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与社会生活多维接触,在实践中施教,在历练中影响。第三,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注重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与受教育者的理解和理性接受有很大关系,特别是随着高中生主体性意识的觉醒,尊重需求,有效供给,因循善诱,培养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独白式和填鸭式教育已经不可取。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主体间性是指个体在保持个体化基础上的社会化和在保持社会化基础上的个体化。在交往范式下,互动参与者从他者的视角与自我建立联系,通过沟通而行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互为客体,而是互为主体,是相互依赖的平等伙伴。哈贝马斯展开了对“理性”的反思和关于“理解”的讨论,交往中必须目标合理,态度真诚,彼此信任,平等对话,遵守共同的规则。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一种交往,是青年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实现信息、知识、经验、智慧和精神的共享。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单行也好,合力为之也罢,都不能忽视青年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能漠视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应充分培养和信任青年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方能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高中生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