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综述

2016-04-23

学习月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提出以来,迅速成为我国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涌现出大量的学术成果。通过对此阶段有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础理论、实践路径和相关主要理论成果的梳理,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思想,为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一、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础理论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是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础上,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全面”,即“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七大报告将其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而把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

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两个全面”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全面”。继而,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习近平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三个全面”首次被扩展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弄清“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脉络,还需弄清这一理论的发展逻辑。曲青山在研究“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时认为:十八大精神是“四个全面”的总源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是十八大确定的,它直接来自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确立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但早在十八大已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目标放在一起并列提出。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也是直接来自于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定为主题,并形成了整体部署,但其根本是源于十八大所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所以,“全面依法治国”也直接来源于十八大。“全面从严治党”虽不是直接来源于十八大,但也与十八大紧密相连,可以说是间接来源于十八大。在十八大报告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部分中,可以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的灵魂、精神和意蕴。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结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战略目标和三大战略举措的关系。可以将“四个全面”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行类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它基本上相当于党的基本路线中的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战略举措,与党的基本路线中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一致的、相对应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必须协同推进。

朱炳元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思维逻辑四个方面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分析。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承继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原料,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产物;“四个全面”从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的高度,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逻辑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观点的最新概括,它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维逻辑强调四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同步同向,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有机统一体。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地位

“四个全面”是凝练了中国优秀传统与现代文明优秀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有利于提升中国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四个全面”是中国实践话语体系愿景的顶层设计,总结了中国实践、中国经验的独到价值,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实践的愿景价值。中国的话语权并没有随着中国的崛起而崛起,就是缺乏规范意义的话语体系,必须以“四个全面”建构一个规范意义的中国道路、制度和理论话语体系,才能提升中国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

“四个全面”是推动中国新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四个全面”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原则,科学把握了中国的现实国情,把握了推动中国新发展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四个全面”反映的是国家治理的四个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构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两个层面的有机系统性,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四个全面”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重点和抓手,使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布局、重点领域、主要抓手、关键环节、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标志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全新布局,其建构的总体框架趋于齐整,勾勒的崭新蓝图日臻完善,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宏大战略体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创新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次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二、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路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具有巨大理论力量和实践价值。要不断增强治国理政的各项本领。领导干部尤其要增强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增强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要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持久进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斗争,持久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久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意识形态斗争。

统筹协调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时代大势和发展大局,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创造性,着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统筹协调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用唯物辩证法深刻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用统筹协调的方法贯彻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贯彻落实同全面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两个 “五位一体”总布局结合起来。

三、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党的其他战略布局的关系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梦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第一阶梯,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分别是实现中国梦的法制保障和根本保障。“四个全面”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全过程。韩振峰对依法治国在实现中国梦中的战略地位给予关注,认为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方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顶层规划,牵住了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牛鼻子,体现了实现中国梦的发展、动力、法治、领导四个维度。“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应立足“两个一百年”基础上落实“四个全面”总方略。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全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紧密结合中国实际而提出来,体现了理论创新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四个全面”的提出、形成和确立是实践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问题指向,是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进行的顶层设计,体现了实践与理论创新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新成果。

“四个全面”蕴含的战略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同质共向,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系统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性体现在两者有共同的指导思想、理论主题和基本观点,发展性体现在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有机衔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改革思想的丰富和完善,全面依法治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推向新境界,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的有力推进和重大发展。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四个全面”深化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明确了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目标和途径,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四个全面”的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治理现代化的动力之源,全面依法治国是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治理现代化的外部保障。“四个全面”提升国家有效治理能力,是我们党拿出的一整套有机联系和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是对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形成道路的概括,中国模式指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模式和发展模式,“四个全面”是新时期完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战略指引,拓展中国道路和完善中国模式的关键在于推动“四个全面”。“四个全面”丰富了中国道路的意涵,引领了中国道路的拓展,它从现代化水平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美好未来生活三个方面进一步诠释了中国道路的内涵、实质和特色。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小康社会依法治国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