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生不养”不能止于处罚

2016-04-23盛人云河南

学习月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责任家庭儿童

◆盛人云(河南)

中国有句古话,“养不教,父之过”。“生而不养”,折射出了父母责任的缺位。防止留守儿童被“只生不养”,首要责任在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家庭。为此,从国家层面制定制度,划定“只生不养”的法律法规红线,甚至于对“只生不养”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处罚,确实非常必要。因为作为留守儿童监护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教养责任不单是为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质生存保障,更重要的是给予情感呵护和关怀,这种亲情之爱是谁也替代不了的。不能或不愿尽到这种责任,就应当为此付出代价。

不过,透过现象看本质,“只生不养”更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哪个父母不爱子,谁家的孩子不心疼?然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活的认识有所改变,育儿并不是以往多把米多碗水的事情,生产、托儿、教育都要规划,而每一项都离不开钱的支撑。特别是在当前,城市化提供给了农村人口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选择机遇,也获得了更好地收入增长,但与此同时,这也是以挤压农村传统家庭生育和抚养模式为代价的。同时,“养不起”还包括金钱以外的因素,比如有人担心孩子的未来、有人认为教育环境太差、有人认为照顾不了,还有很高比例的人对孩子的未来不乐观。人生的座座大山,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而言,无疑就是一场场灾难,而这样的困局靠单个家庭的力量又无力改变,如果我们一味指责留守儿童父母贪图享受、不负责任,既有失客观,作为政府,也有推卸责任之嫌。

我国留守儿童占整个儿童群体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未来,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让这些失依的天使同在蓝天下,共享一个家,不仅是家庭的义务,更是社会的责任。所以,对“只生不养”不能止于处罚父母,政府及社会还需认真反思,特别要积极致力于对农村留守家庭的压力缓解和成本降低,并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完善相应的社会服务,使家庭、社会和政府部门能携起手来,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编织起更完善的情感关爱保障网,让他们的生命之花同样绚烂绽放。这是一个大国该有的风度,也是现代政府的应尽之责。

猜你喜欢

责任家庭儿童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