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里的春节

2016-04-22北京城建五公司刘金明

工会博览 2016年2期
关键词:晚辈记忆里长辈

北京城建五公司刘金明



记忆里的春节

北京城建五公司刘金明

故乡的亲人:

你们好,想念你们。

随着冬意渐浓,年的味道愈浓。

脑海中也又一次闪现出一位年迈母亲手拄拐杖,站在道旁等待长途公交的到来。

老人家知道长途的到来意味着在外漂泊的儿子可以回家过年了。

中国北方的过年习俗就是上供、包饺子、拜年。

上供首先是请神,就是把逝去的历代祖先“请”回家过年,挂上家谱,把菜、主食、水果等放在桌案上摆好,就算是上供请神了。

包饺子是一大项活动,叔伯长辈还有兄弟姐妹虽然都是各自包自家的饺子,但是,大家都是积极争先,先包好的要到其他人家继续包饺子,如此传递,直到一个大家族的饺子全部包好。(这里要说包好了,绝不能说包完了,你懂得……)

除夕夜,天一黑各家就开始煮饺子放鞭炮了,吃完饺子大家都到一个长辈家集合,一起出发,到其他长辈家里拜年。每个长辈家都要去,不管血缘关系的远近,同姓的爷爷奶奶家、叔伯家一定要去的,因为爷爷奶奶还有叔伯等长辈,可在家里的炕头上等着晚辈们呢。这里说的拜年可不是大家见一面、客气一下就完了的,年夜除夕的拜年可是真要跪在地上磕头的。三四十位男男女女的晚辈从屋里一直跪到屋外的院子里,都在高喊“奶奶,给你拜年啦!”长辈们则在屋里笑应“磕吧磕吧!”,然后就是长辈们端出依然温着的饺子让大家吃。大家虽然刚在自家吃过,但也要再吃几个尝尝,年夜饭就这样变成了“百家饭”了。

由于各位长辈家住的方位不同,拜年队伍要转大半个村子。拜年路上,几个年纪小的孩子在打闹中踩在冰上滑到了,逗得大家一阵大笑:刚才没磕够,还想再磕一个啊!再磕也不给压岁钱!

除夕夜是寒冷的,但是大家热热闹闹、叽叽咋咋的,一点也没有了寒意。

已中年的我很多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因为父母已经故去,故乡只有姐弟,且都已成家单过。这些年也真正体会到没有了父母就没有了家,所以回想起儿时春节除夕的点滴,心里依然是暖暖的、酸酸的。

现在每年都是在京过年,与妻儿三口,包些饺子,提前煮好吃完,看春晚。

看到京城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从一个侧面弥补了多年未回家过年的缺憾。

三百六十五个夜晚,最美最好是故乡除夕。

猜你喜欢

晚辈记忆里长辈
在记忆里永存
长辈篇
《弟子规》小绘本
过年世相
落在年少记忆里的星星
记忆里的红薯香
落在年少记忆里的星星
大伯家的几个晚辈
为什么过年要放鞭炮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