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那副等待的碗筷空着
2016-04-22北京城建二公司杨保川
北京城建二公司杨保川
别让那副等待的碗筷空着
北京城建二公司杨保川
亲爱的年轻人:
年是什么?年是红红火火、欢欢乐乐、团团圆圆……
年是一本世代续写不完的家书。内容丰富、回味无穷;年是千姿百态的万花筒,家家户户万紫千红;年是一出中国品牌的大戏,每个炎黄子孙都是响当当的主角;年是咱老百姓精神的仓库,欢乐、吉祥、喜庆取之不竭……
年轮复始,童年之春节,虽已淡忘,但有些讲究和习俗,却铭刻于心,倍感亲切和温馨。让我慢慢叙来,与您细细品味……
儿时,老家,京东,运河岸边。
进了腊月,年的脚步和着喜庆就急急的赶来了。
腊月初一的晚上,家家户户的灶台上就开始不约而同的噼哩叭啦的爆响一片,炒瓜子、炒花生、炒黄豆、炒地瓜干、爆玉米花等等一锅接一锅的香味四溢,那晚的爆炒率先敲响了春节的锣鼓。
腊月二十五,扫房土。这一天,也是村妇们最新苦的日子。家家户户,屋里屋外,翻箱倒柜的从上到下处处见见新,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虽然,乡下的家具摆设陈旧简陋,但在巧手的农妇手里一倒腾,相互调换个位置,老屋里顿时生辉,如同又建设成一个新家似的陌生而亲切。晚上,村妇们还要相互串门,欣赏这一天的“杰作”。或赞美或提提建议,已使“杰作”即方便使用而又精益求精。我母亲是整理家务的高手,每年的扫房土都是她不用申请的专利。虽然她没有文化,却眼光独到,几件简陋的家具在她的手里向变戏法儿一样,摆放得恰到好处,而又不失美感和新鲜劲儿。每到扫房土的腊月二十五,我就会想起辛劳的母亲,想起母亲手下的“杰作”,那是我童年的家,温馨而亲切,简朴而美丽。
在腊月二十九,父亲和母亲,总要催督提醒我把家里借出去的锅呀、碗呀、盆呀和铣、镐、筐、木叉等农具用品一定要一件一件找回家来过年。如果有一件不值啥钱的物件,丢在别人的家里过年,他俩的心里就像少了什么宝贝似的别扭和难受。在年三十中午这顿香喷喷的团圆饭,摆上桌以后,如果家里人有在外边赶不回来的,也要在饭桌上为其摆上一副空碗筷,留下一个位置,已示人到家团圆了。我哥在外参军的几年,父母年年如此的在年三十的团圆饭桌上,为哥哥摆上空碗筷,留出位置。
从年三十的守岁、吃饺子拜年、直到初五的“破五”,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年的讲究和习俗叙之不尽。过年啦,连借出的农具都要归家捂一捂,还有那年三十饭桌上等待儿女归来的空碗筷,无不在说明:团团圆圆才是年。
年轻的朋友,迈开归乡的脚步吧,回家过年。也许,你的家里有更让你感动的年俗和讲究。
是的,年轻的朋友,快回家过年,别让父母为你留下一副等待的空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