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动图”可以喝!
2016-04-22陈旖旎
这幅“动图”可以喝!
松鹤延年
拜石
马到成功
像咖啡拉花一样利用泡沫在饮品上写字、画画,不是外国人首创的,1000多年前,咱们的老祖宗就已经玩出潮流来了。
武夷山的茶百戏,就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艺。因为是在茶汤上“作画”,它还有个别致的雅号——水丹青。
咖啡少了“官配”牛奶,就什么花也开不了,相比之下,茶百戏却是全程独角戏毫无压力。它采用点茶法,仅用茶、水就能在茶汤表面演绎出文字和图案,将别具一格的中国山水字画显现在杯盏之中,画面缥缈,纹理自然灵动。
值得一提的是,茶百戏作品还都是会变化的“动图”哦!在同一茶汤中,显现的图案会渐渐消失,再通过特殊的手法逐渐显现新的图案,变幻出千姿百态来,是不是很神奇呢?
这样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你舍得喝吗?
在宋代,斗茶是种社会时尚,内容包括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
在章志峰手中,茶汤变幻出了千姿百态。
章志峰在演示点茶、分茶。
别具一格的图案显现在杯盏之中,画面缥缈,纹理自然灵动。
在章志峰的推动下,越来越多茶文化爱好者走上了复兴茶百戏之路。
早在唐代,茶百戏的雏形便屡屡见于诗文,如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活脱脱就是一幅“闲云繁花”的茶百戏图。
到了宋代,茶百戏之风已然吹遍大江南北。北宋“最文艺”的皇帝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茶百戏),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
由于皇帝、大臣、文人的大力推崇,茶百戏得到空前发展。据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岭外代答》记载:“夫建宁名茶所出,俗亦雅尚,无不尚分茶者。”
然而元代以后,茶百戏却日见式微,尽管明清时期还有所流传,但已经大不如前了,到了近现代更是未见详细的文献记载,这项中华茶艺绝学几乎失传。
为此,不少茶百戏的爱好者、研究人员,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复活茶百戏之路。
生在武夷山、长在武夷山的章志峰,上世纪80年代在福建农大茶学专业就读时,偶然结识了茶百戏。为了使家乡的这项绝活重放异彩,章志峰开始了持续20多年的系统研究,期间曾两度留学日本,研习日本茶道。通过不懈努力,他于2009年抢救性恢复了这一古老而珍贵的文化。2010年,在他的力促下,茶百戏被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