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革命党的事不必多问
2016-04-22苏少壬
苏少壬
秋瑾革命党的事不必多问
苏少壬
秋瑾(1875-1907),生于福州,1904年离夫别子,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在绍兴加入光复会;1906年在上海办《妇女报》宣传妇女解放,鼓吹民主革命;次年,起义失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对酒》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1907年春,秋瑾在秋锡麟的大通学校被选为督办。此后她频繁往返于杭州、上海之间,动员浙江军队的官佐和军校的师生参加光复会。她把所属的会党成员,用“光复汉族,大振国权”8字为顺序,按军队编制编为8军,称为光复军。徐锡麟为首领,她为协领,王金发、竺绍康为分统,积极准备起义。
原定的起义时间为7月19日,后因绍兴的会党过早暴露,清政府搜捕、镇压革命党人,徐锡麟于7月6日在安庆仓促举事失败,不得不提前于7月13日上午举事。
举事前王金发劝秋瑾暂避,她则吩咐王金发快走,自己留下。王金发走后的当天下午,会嵇知县跟在浙江巡抚张曾扬的军队之后进入绍兴。学生们再劝她走避,她只叫学生们离开。
清兵包围大通学校,她和少数学生持枪械同清兵搏斗,击毙清兵数人,学生死2人,终因寡不敌众,抵抗失败,她及程毅等6人被捕。
绍兴知府贵福连夜提审,她不为严刑所屈,毅然决然地回答:“革命党的事就不必多问”,仅写了“秋风秋雨愁煞人”7个大字以对。赴死前,她要求有三:“一请作书别亲友;二临刑不能脱衣带;三不得枭首示众”。后两点得到允许。
1907年7月15日凌晨,31岁的她从容捐躯于绍兴轩亭口。因家人四处躲避不敢收尸,慈善机构草草予以收殓,停尸于绍兴府山北麓张神殿背后。待风头过后,其兄秋誉章偷把她的灵柩移厝严家潭小屋。
她的结盟姐妹吴芝瑛等人在杭州为她买下一块墓地,于1908年正月将烈士遗骸葬于西湖岳王庙东的西泠桥畔,写了墓志铭,建了秋雨亭,开过追悼会,但又被清政府平坟毁碑,灵柩再由其兄运回绍兴后移葬湖南湘潭。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下令将其归葬杭州西湖并建鉴湖女侠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