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运动与时尚的跨界融合①
2016-04-22李若宁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李若宁(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健身运动与时尚的跨界融合①
李若宁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摘 要:时尚是大家朗朗上口约定俗成的用语。时尚的基础是人,而人们也活在时尚当中,在人们习惯于相互仿效的情况下,时尚形成某种主体认同,接受广泛传播与欢迎的理念。不管是时尚品牌结合健身运动的流行风潮,还是体育用品走向时尚风潮,这种传统上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已经透过跨界合作的模式,逐渐发光发热。结合健身风格的时尚商品或是结合时尚风格的体育用品、健身俱乐部等,对体育消费者和健身爱好者而言,都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健身营销人员应该抢搭这股健身运动结合时尚的热潮,以便开创商机。
关键词:时尚 健身运动 品牌
1 健身运动与时尚联姻发展的市场价值
时尚是大家朗朗上口约定俗成的用语。时尚的基础是人,而人们也活在时尚当中,在人们习惯于相互仿效的情况下,时尚形成某种主体认同,接受广泛传播与欢迎的理念。同时,时尚也代表着符合时代的意义,在这个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社会中,任何物品都希望戴上时尚的光环,来满足消费者追求时尚的欲望。健身运动和时尚的结合由来已久,追根究源,可可香奈儿女士绝对是健身时尚的始祖,喜爱健身的她在1960年把用在男人内衣的弹性针织佳绩布,做成女人的泳装和网球服,不仅解放了女人,也将健身运动带进时尚的境界。而从20世纪中后叶以来,休闲时尚风格快速地崛起,历经多年持续不断地声势下,健身运动时尚已经成为21世纪独特的发展趋势。在这股健身时尚的风潮下,健身品牌不断地推陈出新,结合时尚、流行、科技,不断地让消费者耳目一新,健身运动服装从原本单调、缺乏线条美感的陈旧款式,摇身一变成为时髦的时尚装扮。近10年来,时尚界的健身风并没有停歇,反而越演越烈,许多知名的体育用品品牌,先后被知名的时尚品牌看上,大家一起推出结合时尚健身风潮的产品,而健身也不再仅只是健身,健身现在一定要美丽、要流行,才能跟得上时尚潮流。
2 健身运动品牌结合时尚风潮研究
健身风逐渐成为时尚主流,全球沉浸在回归家庭、追求健康生活的潮流中,当时盛行的健康意识、慢跑活动,让健身变成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演变成一种流行、一种时尚。当大家花很多时间作健身运动时,对于服装的需求自然增高,而对社会及流行趋势的敏感度总是跑在前头的时尚设计师,自然会将这种健身的需求反映在时装设计上。
当你从国际时尚品牌香奈儿商店的橱窗走过,你会不禁怀疑,香奈儿商店是不是已经变成体育用品店,店内摆满了许多的体育服饰及配件,抢眼的水蓝色和橘黄色,竟然搭配在滑雪衣裤上,醒目地穿在模特身上,此外,像是Gucci、Prada等国际知名时尚品牌,也另辟蹊径打出健身风的营销牌,将时尚与健身运动充分结合起来,推出健身时尚款式保龄球袋、健身风衣、健身眼镜、健身时尚腕表、无带球鞋等。几乎所有的时尚品牌,都已经因应市场的潮流,推出健身运动风格的商品,各家时尚品牌及所推出的健身风格商品五花八门。
如表1所示,除了与健身风格结合外,时尚品牌也学会了结合健身运动赛事来推出产品,如,迪奥时尚品牌结合世界杯足球赛推出健身风格的商品,LV奢饰品时尚品牌也经常赞助各大健身运动和休闲娱乐赛事,显见健身时尚风格,已经是目前时尚品牌运用的主流趋势,也充满了无限的商机。
表1 国际时尚品牌结合运动风格案例
3 结语
健身产业之所以走向跨界合作,主要是因为健身与生活息息相关,健身用品除了本身的功能外,还必须结合时尚的设计,才能符合消费者多变的胃口,而时尚品牌也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成功的结合健身风格,占领消费市场。健身运动与时尚的跨界合作,虽然不是全新的营销手法,但已经成为体育用品业与时尚界的主流趋势。但不管是健身运动结合时尚还是时尚结合健身运动,当健身变成一种流行时尚时,与健身风格结合的时尚商品,或是结合时尚风格的体育用品、健身俱乐部等,对消费者而言,都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健身营销人员应该抢搭这股健身结合时尚的热潮,来开创新的商机。
参考文献
[1]黄璐.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的思维陷阱——李宁品牌困局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4,35(1):97-103.
[2]赵伟,马勇.论体育与时尚[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12):126-127.
[3]黄璐.体育品牌市场营销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8):115-118.
[4]陈兴胜,李卫东,柏文秀,等.大学生休闲体育与时尚追求互动发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6):623-627.
[5]盛宁宁.论时尚体育的价值[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4):71-72.
[6]黄璐.奥运会与青奥会的战略营销关系[J].体育与科学,2010,31(6):33-37.
[7]黄璐.NBA停摆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8(1):1-5.
[8]耿璐璐,刘伶燕.街舞文化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70-71.
[9]崔明磊.山西省部分高校健身街舞开展现状调查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3(6):78-81.
[10]黄璐.高校体育产业化的社会责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1):135-140.
[11]孙士明.浅谈街舞运动的文化特征及其推广价值[J].当代体育科技,2014(23):100-101.
[12]黄璐.消费主义的未来[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98-100.
[13]杨乙元.瑜伽与街舞健身功能的比较研究[J].才智,2014(10):277.
[14]郑加全.成都市城区中学开展健身街舞课的可行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①李若宁 (1992,11—),女,北京体育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1.146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a)-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