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分析①

2016-04-22余立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青少年

余立(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湖北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分析①

余立
(武汉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该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发现:(1)教练员没有针对青少年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安排最大力量训练;(2)过于重视有氧耐力训练,忽视了速度素质的发展。建议:(1)正确认识最大力量对速度素质的促进作用,抓住青少年阶段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开展训练;(2)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着重强调敏感期内不同运动素质间具备的协同效应,从而有效推动运动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 游泳运动员 运动素质 力量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训练 耐力素质训练

随着竞技游泳的发展,我国游泳实力逐年来稳步提升,出现了孙杨、宁泽涛、傅园慧等多名泳坛新星。但湖北省游泳界自赵菁、邓碧莹等选手退役后,近年来一直未出“重量级”的游泳选手,分析其原因,很可能与青少年阶段体能训练的差异有关,而与专业队的训练关联不大。因此,该研究旨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数理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了解当前该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发现该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湖北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科学化体能训练提供理论支持。

1 运动素质的敏感期

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运动素质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发展规律,各种运动素质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渐进的,并存在着“运动素质敏感期”。所谓“运动素质敏感期”是指某种运动素质在青少年时期有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在某些特定的年龄阶段发展得较快。详细年龄阶段见表1。

表1 各运动素质自然发展的敏感期①

如果能按照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有规律的、科学的训练,就能加快青少年运动素质的发展,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2 力量素质训练现状

鉴于我国游泳比赛年龄组划分,该研究主要针对10~12岁、13~14岁、15~17岁三个年龄阶段进行体能训练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湖北省内31位教练进行问卷调查,得出他们将“最大力量”训练项目在青年运动员身上的训练情况。调查结果如下:青少年运动员在10~12岁时,采用最大力量训练情况,选择没有的是77.4%,排第一;采用较少的为22.6%,居第二;安排一般和较多这两种情况没有出现。13到14岁之间,最大力量的训练有54.8%的教练将其安排为较少,处于首位,之后有25.8%的教练将其安排为一般,19.4%的教练不安排此项训练,没有教练将此训练安排为较多。而在15~17岁时,安排最大力量训练达一般的为35.5%,较多的为38.7%,较少的为25.8%,没有的为无。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湖北省年轻游泳运动员的实际训练过程中,最大力量素质没能遵循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组织,这可能是受到“青少年进行最大力量训练会导致其身体发育受到影响”等观念的干扰,以及教练员对训练理论的一知半解造成的。因此,在组织运动员素质训练期间,教练员在对各个年龄层次的运动员组织最大力量训练时,要注意把握强度、次数,确保结合实际,合理区分,这样一来最大力量的训练就会对其它方面的力量素质训练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转换和促进关系,进而采取适宜的方式方法组织训练,使力量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3 速度素质训练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了解到青少年运动员动作速度训练情况,10~12岁时选择较少的有48.4%,选择没有的有51.6%,一般和较多为无。在13~14岁时选择一般的占67.7%,选择较多的占32.3%,较少和没有为无。而在15~17岁时选择较多的为74.2%,选择一般的为25.8%。

在位移速度训练方面,10~12岁时选择较少的为54.8%,排第一;选择没有的为45.2%,排第二;其它选项为无。13~14岁时选择一般的为64.5%,排第一;选择较多的是35.5%,排第二;其它选项为无。15~17岁时选择较多的上升为83.9%,居第一位;选择一般的为16.1%,居第二位;其它选项为无。其调查结果与动作速度训练十分相似。

结合以上数据,对比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的年龄特征,不难看出,湖北省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发展是晚于正常速度素质敏感期发展的,这一现象与前面力量素质晚于敏感期发展有着很大的关联,因为对游泳项目来说,速度素质的主要表现,就是运动员在水中游进时的位移速度,而位移速度是由运动员自身的动作频率、动作幅度及其完美结合的程度所决定的,动作频频主要取决于协调能力,而动作幅度主要取决于最大力量,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游泳运动员位移速度的发展,主要是由自身的协调能力和最大力量来决定的。由以上关系可以发现,力量素质是与速度素质是密切关联的,受力量素质协调同步发展的限制,该省的运动员在速度素质上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

4 耐力素质训练现状

我国游泳界90年代初期提出了“耐力是基础、强度是核心、力量最关键、技术来表现”的指导思想,造就出庄泳、杨文意、钱红等世界冠军②。在此背景下大多数教练员都以“大运动量长游打基础”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能力,强调在此阶段打好运动员的耐力基础。湖北省大部分教练员也遵从了这一思想,在青少年耐力素质的训练中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

湖北省青少年运动员耐力训练的安排情况,在10~12岁时,安排以有氧耐力为主的达80.6%。13~14岁时,选择有氧耐力为主的为74.2%。而在15~17岁时,以有氧耐力为主的有51.6%。这与国内占据主导地位的以较大运动量的长距离游泳作为基础的思想认识是基本相同的。

今天各国泳坛已将以前较长周期组织有氧耐力训练的模式转变为小周期的训练方法,极大的压缩了能量新陈代谢训练的时间,科学组织了速度和耐力等方面的训练,推动了游泳运动员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这与湖北省主流的“大运动量长游打基础”的训练思想是完全相反的。这主要是因为长期组织运动员开展耐力方面的训练活动,能够提肌肉高血红蛋白含量,可是却会削弱肌肉组织的最大力量,使爆发力量降低,这对于运动员的速度能力的提升是会带来负面效应的。因此,在耐力训练时要结合速度训练来开展,及时的对两种素质进行转化,避免一种训练开展的时间太长的情况。所以,将一定比例合理的速度与耐力训练进行科学设置是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关键所在。

5 结语与建议

5.1 结语

(1)湖北省游泳教练员在运动员青少年时期的力量训练中,没有针对青少年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安排训练,未能正确地认识最大力量与速度素质的关系。

(2)过于重视有氧耐力训练,缺乏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速度素质的发展。

5.2 建议

(1) 正确认识最大力量对速度素质的促进作用,抓住青少年阶段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有针对性的组织训练。

(2) 正确认识青少年阶段体能训练特点及专项发展的特点,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着重强调敏感期内不同运动素质间具备的协同效应,从而有效推动运动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友龙.探讨青少年游泳速度的训练[J].安徽体育科技,1997 (3):35-36.

[2]谢军.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初探[J].游泳季刊,2000 (4):7-8.

[3]严蓓.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动作速度训练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1):38-39.

[4]洪晓彬.美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5]李明.湖北省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发展及改革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6]李鑫,李刚,潘立聪.陆上基础体能训练方法对提高青年男子短距离自由泳成绩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120-122.

[7]寻红星,刘建红,胡扬.我国长距离游泳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结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6):45-49.

[8]刘红,刘国利.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1(2):34-35.

[9]常翠芬,徐根明.浙江省年龄组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调查及分析[J].少年体育训练,2010(6):76-77.

[10]张帅,张悦.游泳运动员耐力训练方法初探[J].内江科技,2012 (9):177,182.

[11]靳钢.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2,31(5):617-618.

[12]刘连云.少儿游泳运动员基础训练中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J].游泳,2013(4):50-53.

注释

①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277.

②张广联.论10~12岁少儿游泳运动员准备期耐力训练与速度训练相结合方法[J].体育科技,2009(1):44-47,56.

作者简介:①余立(1985,1—),男,汉,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游泳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1.022

中图分类号:G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a)-0022-02

猜你喜欢

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海淀青少年们,欢迎回家!”
世界卫生组织:八成青少年缺乏锻炼
向上向善,童年真好——海峡青少年画廊开幕
中日青少年体质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