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能门户2.0更惠民
2016-04-21杜葵陈晓娟
杜葵+陈晓娟
随着智慧城市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门户网站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城市智能门户,它是以新型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整合智慧城市各行业领域智慧应用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接入、统一服务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城市智能门户顺应了互联网+的趋势
迎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特点引导建设方向
日益增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有着“社交、本地、移动、个性化”等鲜明特点。城市智能门户必须基于可信可控的实名认证体系,建立可靠的线上“社交”社区,汇聚整合智慧城市各个重点行业的智慧应用开展“本地化”一站式政务、商务、事务服务,通过与各部门信息资源的实时交换,使市民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享受优质的信息服务,成为不可或缺的掌上生活助手。同时必须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智能的“个性化”服务推送,使市民在享受政府信息惠民服务的同时获取更好的用户体验。
契合“互联网+城市服务”的战略机遇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提出,要“加快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促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城市智能门户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很好地契合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战略机遇。
伴随智慧城市建设在公众信息服务领域落地
城市信息化经历了数字网、网络化、智能化的阶段以后已逐步迈进智慧城市的高级阶段,自2009年以来,国内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大刀阔斧地推进,以南京等地为代表的智慧城市已逐步完成了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整合、资源共享、协同运作等任务,具备了构架新型服务模式的成熟条件,城市智能门户基于城市级的信息资源的汇聚,搭建出开放的、标准的公共服务基础支撑平台,为人们提供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化服务。至此,城市智能门户架起了智慧城市各行业应用系统向公众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公共信息服务的桥梁,智慧城市建设也由此在公众信息服务领域真正落地。城市智能门户的发展将进一步顺应公众需求,聚焦民生与服务,即“服务融合、信息惠民”的发展方向。
打造用户导向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
在我国,几乎所有的智慧城市发展都是政府主导的。以往,政府既是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也是信息化使用的主体,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不断进入新的阶段,信息化使用的主体已逐渐出现多元化,社会公众越来越多地在享受交通、医疗、教育、旅游,金融、政务办事等各个领域的信息服务,同时社会公众也从信息“消费者”完成了到信息“生产者”的转变,政府正致力于挖掘海量网民产生的大数据价值,提高网上响应能力,改进信息服务,使政府网上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准确、便捷、更加贴近公众需求,使得政府的管理决策更可视化、集中化,网络善治作用更明显。
“大数据+”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智能的城市服务
各地政府正逐渐引领建立大数据开放生态,积极推动各行各业依托海量数据进行决策、重构、快速发展,并有序引导社交媒体、电子商务、金融支付等互联网大数据逐渐融入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强化大数据分析,丰富数据挖掘模型,来创新开发城市智能服务,基于数据分析来高效推动城市智能服务和大众需求的对接,激励“共享经济”,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城市服务,全面提升市民日常生活服务体验。
理清思路,让城市智能门户2.0更加惠民
基于城市智能门户面临形势和发展方向分析,结合当前城市智能门户的建设现状,智能门户2.0的建设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门户的功能建设,增强其交互性、实用性、便捷性和智能性,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内容。要注重融合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应用,进一步做好资源共享、平台共用、服务互补,增强公共信息服务能力。要进一步注重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价值的挖掘,基于用户体验和系统数据的分析,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要进一步构建可信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性能稳定运行安全。
进一步增强城市智能门户的功能建设
一是增强交互性。即要增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和用户之间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平台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一方面用户也也可以为平台提供信息,并对平台的信息进行分享和传播。比如平台可以对接市长热线等行业应用拓宽网络问政和民主监督渠道,形成良好的政民互动局面。
二是增强实用性。即要打通从“信息推送”到“信息消费”的渠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除了提供交通违章、停车、水电气、手机消费等明细信息以外,需要进一步对接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费用实施缴纳功能。同时,平台应该尽快实现掌上政务服务功能,推动平台引进政务服务O2O模式,即基于实名认证基础,市民线上提交材料,政府部门线上开展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最终市民到政务服务大厅领取办结文件实物。
三是增强便捷性。即要增强平台对用户带来的时间和地域方面的便捷。比如通过APP交管在线功能实现轻微事故在线处理,市民卡游园功能在线开通、农产品在线订购等,让用户随时随地通过平台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享受优质的政务、商务、事务服务。
四是增强智能性。即要让平台紧密结合每位用户的个性化信息,为其推动个性化服务。比如记录用户运动能量消耗、个人低碳出行里程(结合公共自行车使用)、个人关注信息和办事指南等,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为用户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
高度融合智慧城市交互服务平台
城市智能门户集中承载了智慧城市建设各行业的重点智慧应用,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政务、智慧信用等是城市智能门户重点为公众展现的信息惠民服务,此外,智慧城市智能门户还必须打通与政府网站群、网上政务办事大厅、12345市长热线等其他交互服务系统,在双向融合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共享、平台共用,达到服务互补的目的。
基于用户数据分析完善平台建设
一是注重用户体验分析,完善和改进界面设计和应用功能。城市智能门户的移动APP软件从其本质上说,是政府牵头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一款软件产品,随着城市智能门户内容建设日趋丰富,该产品已经集聚了一定的用户,为使该产品更好地服务用户,并通过分析这个平台的用户精准地了解公众对政府信息服务的需求,城市智能门户需要全面详尽地统计和分析用户信息(包括客户使用数量、人群年龄、所属区域、使用比例、热点主题关注度等特性),为界面设计和信息服务改进和营销推广提供判断条件和科学依据。
二是注重业务数据分析,开展决策支持和信息反补。城市智能门户依托的是全市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整合,包含了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系统,在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的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信息资源的全局化视野,通过对业务数据通盘分析,能为部门的科学决策和业务改善提供可视化数据支持,推进从分散决策向集中决策转变。同时,城市智能门户平台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归集,可以填补原系统数据的空白,比如南京市实有人口的社保信息在“我的南京”进行实名推送,通过业务数据比对分析,我们发现在目前“我的南京”的实名用户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员未进行社保信息登记,为社保部门的社保信息登记工作有效发挥了信息反补作用。
构建可靠可信的安全保障体系
城市智能门户基于实名认证系统开展信息服务,后台承载了大量实名用户信息,信息和网络安全至关重要,要利用SSL和高级加密标准算法等手段,保障数据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的安全。要建立后台数据库、设备数据、缓存数据的安全保障机制。要建立交互服务器授信、数据交互归集溯源等机制,保障对接数据安全,建立严密的运营监控体系,确保对软件高吞吐量的可靠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