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春拍攻略——私人珍藏+ 高价精品
2016-04-21邱家和
邱家和
2016春拍开锣了,各种消息纷至沓来,令人喜忧参半:一则香港春拍第一轮因嘉德香港春拍改期而阵容大减;同时,苏富比与佳士得两大公司的内地春拍日程有变,佳士得上海已决定停拍,苏富比也将停止北京春拍。就像这天气,猴年艺术市场似乎面临倒春寒!
不过看拍卖公司尤其苏富比拿出来的拍品,其瓷器古玩、中国书画与现当代艺术这三大主流板块,每个板块都有私人收藏专场,也都有高价精品推出,还是体现了其一贯坚持的精品策略,让买家有所期待。
2016山雨欲来
2016年的艺术市场前景如何?我们不妨先看看欧洲古董与艺术博览会(TEFAF)前不久发布的《TEFAF2016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报告所披露的数据显示:
首先,2015年全球艺术品市场面临转折——成交总额下滑7%,由682亿美元跌至638亿美元;艺术品的成交数量下跌2%,至3810万件。对比其上一年的统计数据,2014年全年的总成交额是同比增长7%,而艺术品的成交数量则增长6%。
其次,中国艺术市场打回原形——总成交额大幅减少至118亿美元,跌幅高达23%,全球市场份额占19%,落后于美国(43%)、英国(21%)。同样是这个年度报告发布的占比,2009年(“亿元时代”开始)超过英国,2011年中国夺得第一,2012年中国市场行情调整,再度成为老二,到2015年又回到老三。
第三,西方艺术热降温——近年来西方艺术却在现代艺术、战后及当代艺术两大板块带领下出现了连续多年的繁荣,但2015年这两个板块的行情都出现了转折:现代艺术板块成交总额下跌了1%(45亿美元),成交数量则下跌20%;战后及当代艺术板块的成交总额下跌了14%(680亿美元),成交数量下跌了20%。而上一个年度,这个板块还增长19%创总成交额历史新高。
2016年会有转机吗?圈内外的大多数人恐怕并不看好,因为经济金融形势尚未明朗,大家只能期盼2016年经济形势能够软着陆,艺术市场能够平稳筑底,期待来年的反弹。而在这样的市道里,精品路线仍然是拍卖公司的最佳选择。TEFAF的报告表明,艺术品交易价格的两极分化是全球性的现象:2015年以超过100万美元成交的作品只占只占总体艺术家数量的1%,占整体交易量的1%,但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比例高达57%,其成交总额的增长幅度是中高低价位拍品的400%;更有甚者,以高于1000万美元成交的超高价位板块只占美术品拍卖市场总量的0.1%,却贡献了28%的销售额,还是2015年唯一有增长的板块,增幅达19%。
瓷器与印玺:两个冲击波
然而,毕竟中国艺术市场行情调整已经进入第五年,一方面市场流行新面孔,“亿元时代”高价成交过的拍品让市场避之唯恐不及;另一方面,藏家也不愿意轻易将高质量的藏品拿出来拍卖,因此许多拍卖公司难以坚持精品路线。那么,作为第一轮春拍的主将苏富比是怎么做的呢?如果从瓷器古玩、中国书画与现当代艺术三大传统板块看,苏富比今年香港春拍的特点,是私人珍藏专场+高价精品。
先看其瓷杂板块,常设专场外推出推出4个特别专场,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两个专场。首先是其在3月初在内地巡展中特别推出的“赏心菁华”是英国著名藏家琵金顿的私人珍藏专场,100来件拍品总估价逾2.25亿港元。拍品中既有全国各地民窑烧制的宋代单色陶器,反映当时文人雅士含蓄高雅的品位,也有明清两朝于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及彩瓷,遵循的是历代帝王的喜好。后者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一系列明代瓷器,尤其是成化的青花宫碗被市场特别关注。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及主席仇国仕将这个专场称为“时间胶囊”。他认为琵金顿是战后成长起来的英国第二代中国艺术品藏家,承接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一代藏家的著名收藏,其珍藏可以为今天的藏家梳理跨越整个20世纪的中国瓷器收藏的脉络,还能体验老一代英国藏家的品位。
另一个专场,则是3月中旬其在香港专门向媒体发布的一个特别专场,包括3件特别的拍品:一是清朝康熙皇帝的“敬天勤民”宝玺,苏富比把康熙形容为“中国历来在位时间最长、最强大的君主”,宝玺则是“拍卖史上最具历史价值之中国珍宝”;还包括一方寿山石雕制的康熙“渊鉴斋”印,以及一件印谱《康熙宝薮》,那是乾隆皇帝将其祖父康熙的御玺收集钤盖后装订成册的。仇国仕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乾隆皇帝的“信天主人”玉玺2010年在苏富比香港秋拍中创造了帝王印玺的拍卖纪录,成交价为1.21亿港元。这是作为权力的象征而具有的历史文物价值,并非基于审美的愉悦。不仅大中华地区的亚洲买家有兴趣,还可能引发外国买家的兴趣,因为这不像成化的青花碗那样需要花几个小时去搞明白其文化背景,而是只用30秒就能明白了。
张大千效应:系列巨作联袂登台
中国书画板块,常设专场外也有一个私人收藏专场——“庸礼居珍藏中国书画”专场。这个专场共有80件拍品、总估价逾4000万港元的专场,使苏富比这次春拍的中国书画部分的总估价逾2.2亿港元,超过以往历次大拍的拍前估价。对这个私人收藏专场,苏富比给予了高规格的特殊安排——作为香港大拍中的首次书画夜场隆重推出。
据苏富比的书画部主管张超群介绍,其主人为香港资深的收藏家,收藏生涯逾30年,平时很低调。他指出,只要看看专场的拍卖图录,就可以发现他不同于一般常见的收藏主流,有自己个人的眼光与品位。表面看都出自文人的手笔,收藏范围很窄,其实因藏品艺术水平高而显得内容丰富深邃。这些藏品在市场上不一定很贵,但很有品位,其取舍应该是值得市场学习的。他还袒露心迹:“苏富比这么多年来的近现代书画拍卖,除了商业因素外也有自己的品位和方向。我们以此为同调,以为他与我们蛮靠近。”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书画部虽然没有参加3月初开始的内地巡展,却在3月中旬于香港总部为一幅张大千的《桃源图》专门举行了媒体发布会,将这幅作品称为其“晚年最重要的泼墨泼彩作品”,强调其5000万至6500万港元的拍前估价是苏富比中国书画部历来估价之最。张超群对笔者表示,创作此画时张大千泼彩技巧最成熟,艺术表现力最丰富,不仅有抽象的效果,在构图、布局与细部的处理上,更达到了抽象和具象、传统绘画技艺与抽象表达方式之间的平衡,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他还历数了两个专场中多件张大千精品,包括创作于1940年代的《溪山游屐图》《味江》,创作于1960年代的《益都游屐》以及1980年的《阿里山晓色》,指出 这次春拍张大千作品共有20来件,足以作为专场图录封面的高价精品就有四五件,从这一系列作品,可以看到张大千两个创作巅峰期,每个阶段都有代表作,这次得到了集中呈现,因此他相信会引起市场注意,产生张大千效应。
现当代艺术:跨越板块
现当代艺术板块中,亚洲当代艺术部门这次虽然没有私人珍藏,却祭出主题专场的绝招,精心挑选的20多件来自中、日、韩以至美国及法国当代艺术家的抽象作品,组成《笔道:从亚洲走向世界》的专场,更特别安排在夜场拍卖前推出,用心良苦。他们希望借此来聚焦战后东西方艺术家对笔触的重新演释,从学术角度梳理他们的互动及双向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夜场中的领衔作品——1994 年的《革命家庭系列》(三联作):那是“玩世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刘炜受特别委托而创作的,堪称其早期创作的巅峰,也是“革命家庭”系列唯一的一张三联画,配有刘炜独一无二的手绘画框,估价高达 3000万到4000万港元(远高于艺术家的拍卖纪录)。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主管林家如对笔者表示,这是刘炜早期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也是是其早期创作风格的总结,没有可比性。她还强调,刘炜被看好,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不想重复自己,同时也很强调绘画性。
此外,作为这个板块边缘的当代水墨,苏富比这次也有大手笔,推出一个“墨源新思”的专场,83件拍品囊括从水墨、压克力纸本到影片及多媒体等不同媒材,其中不少作品尺幅恢宏、发人深思,代表着水墨艺术逾30年来的发展缩影,体现了20世纪末至今水墨艺术技法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
苏富比香港的主管专家唐凯琳女士透露,藏家来自美国,具有国际化的当代视野与品味。苏富比当代水墨全球主管、资深专家龙美仙表示,苏富比早在1980年代就已涉入该板块,堪称当代水墨板块的开路先锋,3年前又率先把这个新板块引进了亚洲拍场,使香港成为这个板块的主战场。苏富比欧洲及美洲区亚洲艺术主席司徒河伟(Henry Howard-Sneyd)则表示:“香港收藏品位国际化,绝对是推出此顶尖珍藏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