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改革浅析
2016-04-21谢超
谢超
摘 要: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改革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收入分配变化规律与现状进行总结,指出从整体、地区、阶层和行业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改革思路、相关制度完善和其他建议三个方面,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的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政策;改革
一、前言
收入的公平分配无论是对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与稳定,其重大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为了保障收入的公平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就需要有作为长效机制的收入分配制度和作为制度抓手的收入分配政策。其中,收入分配制度是国家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作为国家层面的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机制,收入分配制度直接决定了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具体手段——收入分配政策。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的设计要植根于对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深刻认识中。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为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二、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概况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本文从收入分配总体概况、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阶层间收入分配差距和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共四个方面,来描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化过程,以及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1.我国收入分配总体概况
我国收入分配总体差距可以通过基尼系数来衡量。基尼系数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他根据劳伦茨曲线,定义出了一个判断国民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的范围在0和1之间,越接近0表示收入差距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而越接近1表示收入差距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公平。国际一般标准认为当基尼系数达到0.4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而当基尼系数超过0.6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有引发社会动荡的危险。据可靠资料,我国的基尼系数在80年代中期超过了0.3,在1993年之后就已经超过了标志着收入差距较大的0.4。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意味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日趋悬殊。
2.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
(1)城乡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无论从绝对数来看,还是相对数来看,都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983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64.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309.8元,前者是后者的1.8倍;而到了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4.7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7916.6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这说明我国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2)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
2012年东部地区平均每人全部年可支配收入为29621.57元,高出中西部地区40%左右。这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
3.阶层间收入分配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贫富的分化,我国的社会阶层也开始逐步分化。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为社会阶层的差别。从2012年的资料来看,我国阶层间收入分配差距较为悬殊:占人口10%的最高收入户的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和平均每人总支出分别是占人口10%的最低收入户的7.77倍和5.91倍。
另外,阶层收入差距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灰色收入”。所谓“灰色收入”即依靠强势地位在经济活动中分割他属利益而获得的收入。“灰色收入”主要凭借行政地位强势、市场地位强势、制度弹性强势和资源利用强势等手段获得。很显然,只有少数有权势和财力的社会阶层才有获得“灰色收入”的权力,另一方面,“灰色收入”因为难以统计和衡量,因此在计算基尼系数时往往是不予以考虑的。因此,如果加上“灰色收入”因素的考虑,实际的阶层收入差距可能会更高。
4.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
这里仅以2012年的按行业划分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例,平均工资最低的几个行业是农、林、牧、渔业(22687元),建筑业(36483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2343元)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5135元);平均工资最高的几个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0510元),金融业(89743元)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69254元)。后者普遍是前者的2—3倍,反映出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不容乐观。
总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总体概况、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阶层间收入分配差距和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描述,很容易发现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无论从总体来看,还是分地区、阶层或是行业来看,都是在不断扩大的。而且最近几年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已经扩大到非常严重的地步,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刻不容缓。
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政策改革的若干建议
1.明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应该是“经济发展与收入公平分配并重,并且在新时期更加注重收入的公平分配”。意即“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并重,新时期更加注重“分好蛋糕”。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收入公平分配的基础,要分好蛋糕首先要有足够的蛋糕。另一方面,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与逐渐悬殊的贫富差距形成鲜明的反差,因此新时期要更加注重收入的公平分配,这也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要求。
2.相关制度与政策的建立与完善
(1)社会保障体系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完善而又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公平的收入分配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另一个角度看,要想实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前提。为此,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应从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出发,尽快将社会保障面覆盖到不仅包括目前的国有企业职工,还包括集体、私营企业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等,不仅包括城镇居民,还包括农村居民。第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需要同有针对性的“重点突破”有机结合起来。从阶层的角度看,需要重点加强对残障人士群体、农民工群体和低收入贫困群体等等的社会保障。从地区的角度看,需要重点加强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社会保障。第三,国家应该通过舆论、立法等多种手段鼓励各种慈善机构与组织及其相关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以此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
(2)税收制度
在税收制度的改革上,可以考虑的措施有:第一,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以此实现对低收入者的税收扶持。第二,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监控,并提高资本性收入的税率,低收入者往往是工资性收入占据绝对的主要地位,而收入越高的阶层,往往是资本性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越大。重点打击高收入阶层的偷税、逃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并加大其惩罚力度。第三,建立各种信息披露和公开制度,以此减少特殊群体获取“灰色收入”的通道。
3.其他建议
(1)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从上文对我国收入差距现状的分析中可以知道,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增加农民收入,对于缓解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至关重要。增加农民收入,可考虑的措施有:第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第二,加强对农民劳动技能,尤其是职业技能的培训,一方面,加强他们的职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开发性扶贫”有利于走出传统的“扶贫怪圈”。第三,稳定农产品价格,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巨幅波动,避免“谷贱伤农”,保证农民的收益。第四,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包括水利、交通、邮电等方面),提高农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以上只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具体措施,但本文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还要从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入手。只有对等的发展机会,才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基础。
(2)改革公务员的工资制度,限制奢侈品消费业的发展
首先,关于改革公务员的工资制度。这有利于引导并带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公务员的工资收入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稳定化。再次,关于限制奢侈品消费业的发展。奢侈品消费不仅不利于社会风气,更是收入差距分配扩大的重要推手。限制奢侈品消费业的发展,可以考虑通过行业的高税收等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齐守峰,齐东临.灰色收入的经济学定义和主要形式[J].商业经济,2014,(3):31—32.
[2]盛来运主编,《中国统计年鉴,2013版》(中国统计出版社),表11-6.
[3]孙浩进.国外收入分配制度变迁对中国的启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4):80—83.
[4]刘红珍,徐少明.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9:26—29.
[5]龙玉其,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J].东南学术,2011,(1):103—115.
[6]皮小卉.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1,(3):62—64.
[7]盛来运.中国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国家统计局,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