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策略

2016-04-21沈利剑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沈利剑

摘 要 校内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校内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包括运行机制建设、硬件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针对生产与教学的矛盾、实训运行成本偏高、整体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应遵循教学为本、机制优先、专业差异性和选择性开放的原则。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开放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2-0053-04

校内开放性实训基地是指高校内部以校企合作共建为主要建设形式,以由企业引进的真实的生产、经营等项目为实训教学主要内容,采用校企共管、师生共管等机动灵活的管理模式,面向全体师生和兄弟院校、面向行业企业、面向社会开放的兼具实训教学、师资培养、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实训基地。校内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不仅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也是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一)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建设形式的开放。校企深度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根据双方在合作项目上的具体情况分别承担建设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共同完成实训基地建设所需资金、设备设施、师资、实训项目等的投入和引进。

实训内容的开放。引入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技术开发等项目作为实训教学的主要载体,以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和质量标准作为实训教学的过程控制标准和教学质量标准,力求在真实的职业氛围内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管理模式的开放。一是校企共管,建立学院、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机制;二是师生共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成为管理主体之一。在这两种方式之下,拓展运行时间和运行方式,探索全天开放、定时开放、预约开放等运行方式,形成校企共管、师生共管,机动灵活的开放管理机制。

服务对象的开放。一是面向本院师生开放,与专业主要岗位群的要求相结合、与专业的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与专业的前沿态势相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二是面向兄弟院校开放,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校校合作,优势互补,共享共赢;三是面向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开放,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和培训员工,进行横向科研合作,联合解决应用技术上的难题;四是面向社会特定群体开放,有组织地针对下岗和转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社区闲散劳动力开展技术培训,促进社会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升。

(二)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校企深度融合的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设备的品质和利用率;有利于前沿科技信息、先进技术和工艺在教学过程中的引进和应用[1],有助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助于强化师资队伍的实践应用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利于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同时,开放性实训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又将反作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教育教学改革;能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教、学、做结合”等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基础平台,为推进各项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必要条件,并最终促进校企合作、开放办学体制机制的建立。

二、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运行机制建设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利益共享为支点,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完善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明确合作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主要内容为成本分担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2]。

成本分担机制。对校企各方经费投入、水电能源、原材料消耗、设备折旧、人员工时等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在此基础上,确定收益分配方案,强化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确保双赢。

激励机制。一方面,以考虑成本为前提,在利益分配上,校方应将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对专业建设的内涵提升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经济效益摆在相对次要位置,优先考虑企业等合作伙伴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组建由院校专业骨干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组成的科研、创新团队,广泛、深入地开展项目研发、技术创新,把开放性实训基地建成企业员工培训、新技术研发、新工艺验证、新产品孵化的重要基地,不断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激发企业持续合作的热情[3]。

管理机制。校方在进行资源分配和制定生产经营与教学计划时,全面考虑企业、自身、兄弟院校等合作方的需求,按照“先分后统、统分结合”的原则统筹基地的使用[4]。即先各自分别制定生产经营和教学计划,充分协商,再协调统筹;同时,打破“八小时时限”、“周五时限”,充分利用周末、寒暑假等时段,用于安排生产经营或实训教学,尽量保证生产与教学活动的连续性。

(二)硬件条件建设

硬件条件是开放性实训基地的物质基础。硬件建设要立足于现有条件,充分挖掘潜力,不断补充、完善生产性实训功能。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按照“谁强谁投入,谁先进用谁”的原则进行设备设施的投入,能够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主流趋势,力争做到跟踪技术前沿,同时注意避免盲目追求高、精、尖,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三)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大力培养既有理论教学经验,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鼓励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走出课堂,深入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不断跟踪技术应用前沿,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取得行业从业资质。二是聘请合作企业高职称、高技能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

(四)企业文化建设

引进企业文化,营造职业氛围,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具备尽量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的“职业环境”,不仅设备、技术、管理以及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等方面要对接行业标准,包括作业区域划分、标语标识设置、着装言行规范等都要再现企业的真实场景,力求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协作精神等职业素质。

三、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生产与教学的矛盾比较明显

开放性实训基地主要以企业引入的生产经营等项目为实训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经济活动与教育活动必然以较为复杂的方式叠加。由于二者各自遵循不同的活动规律,且生产主体与教学主体在利益上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出现冲突在所难免。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极易出现生产与教学运行失衡的情况,尤其是“重生产、轻教学”的现象较为普遍[5]。

(二)运行成本偏高

与传统的实训教学相比,因为实训内容、管理模式和服务对象的开放,校内开放性实训基地在原材料、能源消耗、设备磨损、人工等运行管理方面的成本明显增大[6],如果没有科学的运行机制加以妥善解决,很容易出现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无以为继的情况。

(三)管理难度较大

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把一定的资源较为合理的分配给实训教学、生产经营或者社会培训等,需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各利益主体的诉求不一致,无论是实训基地使用计划的制定还是运行过程中的协调都是对管理机制的一种严峻的挑战[7],难度很大。

四、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策略

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为例,2012年,依托“高等教育质量工程”(“8138”工程),正式启动了基于八个主干专业群的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

(一)建设背景及主要动因

学校是第三批立项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建设期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亿多元,其中近半经费用于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和改善。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学校的硬件建设实现了上档升级,但不容忽视的是,实践教学本身的提升和完善却很不协调。一是设备利用率整体偏低,大部分实训设备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甚至个别实训室设备利用率低于10%;二是实训项目内容简单、技术含量低,与实际应用衔接不紧密,多停留在简单验证、初级训练的层次上;三是实践教学教师自身应用能力不足,实践经验缺乏。最终表现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程度和教学条件的改善情况明显不匹配。

(二)建设过程与应对困难的策略

2012年,学校以现有的八个系部,即机电系、材料系、信息系、建工系、计科系、管理系、艺术系、人文系的相应主干专业群为基础,批准立项了8个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涉及相关实训室76个,占学校实训室总数的38.2%。建设和实践过程实施“三步走”策略:一是各专业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合作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确定教学标准,制定教学计划;二是以利益为纽带,以互利共赢为目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形成相关规章制度;三是每个实训基地紧扣本专业群的特点,在建设形式、实训内容、管理模式、服务对象的“四个开放”上确定开放的侧重点,重在突出专业特点。例如管理系旅游酒店专业群,鉴于该专业群实践教学条件基础好,现有实训项目与实际工作内容吻合度较高,管理方便成本低、本地设有旅游专业的中职学校和旅行社、酒店数量较多等,把开放的重点落在管理模式和服务对象的开放上;机电系和信息系则依托示范校建设期间启动的“校中厂”建设,引入真实的生产项目,把实训内容的开放作为重点突破,力求实效。

建设过程中生产与教学的矛盾时有出现,个别实训室运行成本偏高,整体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较为突现。反思建设过程,在建设前、建设中要有必需的应对策略,根据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在于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教学为本原则

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实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开放性实训室建设的根本。在建设过程中,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把保证实训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正确处理教学与生产的关系,这是选择合作企业的基本前提。坚决杜绝以无原则牺牲教学质量的方式来保障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做法,更不能简单地把学校实训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出租用于单纯的生产活动。

2.机制优先原则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是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内容,是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8]。必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选准合作项目,围绕具体项目制定生产和教学计划,建立以利益为支点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成本分担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为开放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3.专业差异性原则

各专业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应充分针对专业自身特点,根据实训教学过程中能源、原材料、设备消耗、人工成本、资源利用可重复性等各项因素,结合专业对应产业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政策优惠条件、校企合作深度、资源丰富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开放性建设的思路、建设方法和建设侧重点,不生搬硬套、简单复制,充分凸显专业特色。比如,可优先选择类似酒店管理、装饰设计等实训教学过程中能源、原材料、设备消耗较低,人工成本较低,资源利用可重复性强的专业进行建设,类似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就必须充分考虑所在区域对应产业发展水平、校企合作情况等的支撑力度。

4.选择性开放原则

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并非每一个开放性实训基地都必须面面俱到,在前文所述“四个开放”和“四个面向”上处处开花,而应该立足现实,根据实训教学具体条件,选择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先重点突破,再以点带面,逐渐扩展和深化,不断扩大开放性建设的内涵,丰富建设内容,完善建设机制。

五、开放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

一是设备利用率和资源共享性显著提升。凡开放性实训基地所涉及设备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部分达到100%以上,学校整体设备利用率明显提高,“10%现象”彻底消失;开放性实训基地接待区域内本科、专科院校、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开展技能鉴定、员工培训、校企横向项目研发、项目合作等,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贡献突出。

二是教师“双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托真实的生产经营项目,专业教师在指导教学的同时了解和熟悉了先进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理念、技术、工艺和设备,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是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实训内容更加丰富,与工作实际契合度高,实训时间饱满,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条件充分,实训环境职业氛围浓厚,实训效果好,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明显提高,创新意识更加强化,近两年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在获奖数量和质量上都上了一个台阶,在整体就业形势波动的情况下各项就业指标依然坚挺。

四是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更加深入。开放性实训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又反作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及教育教学改革,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等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平台,为推进各项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参 考 文 献

[1]刘珍,郑芳.浅析职教集团实训基地的建设[J].科技广场,2010(4):114-116.

[2]钟凤芝.“校中厂”“厂中校”体制机制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3(1):14-15.

[3]李记春.高职院校“厂中校”运行机制探讨[J].华章,2013(3):131.

[4]朱有明.职教集团办学运行问题研究——以无锡商贸物流职教集团为例[J].成人教育,2012(12):51-52.

[5]宋轶玲.校企合作“厂中校”建设利基点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13(4):15-17.

[6]杨强.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校中厂”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杭州市属高职院校为例[J].才智,2012(30):298-299.

[7]吴旭乾,金学平.“厂中校”运行探析——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制药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180-181.

[8]毕守一.职教集团合作办学中教学运行机制的探讨[J].合肥学院学报,2010(2):61-6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on-campus open training base is not only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but also an essential device for innovating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running school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s well as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main substa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re operating mechanism, hardware conditions, teaching staff and enterprise culture. To resolve the main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it is suggested to hold four principles: teaching-oriented, mechanism first, professional differences, selectively open.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open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Author Shen Lijian,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vice President of Mianyang Polytechnic( Mianyang 621000)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