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群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2016-04-21方磊
方磊
摘 要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调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能力与知识进行分解与重构,按照“整合、分解、增加、合并、压缩”的思路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调整开课计划,对部分内容交错的课程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开设,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市场变化。
关键词 旅游管理;课程体系;岗位群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02-0025-03
一 引言
我国的旅游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年的探索和发展,已经初成规模和体系。截至2012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设旅游相关院系或旅游相关专业的院校)达到2236所,其中,高等院校1097所,中等职业学校1139所,在校生规模达到107.34万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生数为57.62万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为49.72万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在校生13.43万人,约占总人数的12.5%[1]。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参照1998年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规定而设计的。在此规定中,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民俗文化、法律和旅游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学、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2]从其专业属性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类资源管理等专业并列,专业代码为110206。2012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作了调整,在管理学学科门类下独立出旅游管理类专业,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及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特设专业)四个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代码为120901K,属教育部控制布点专业[3]。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专业目录的调整,尤其是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增加所带来的旅游新业态的出现,现行的课程体系结构出现了不适应的问题,亟需调整和完善。
二 岗位要求与课程设置错位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为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采用如下研究方法:一是对湖南省旅游人才专场招聘会中各旅游企业招聘岗位宣传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湖南省旅游人才专场招聘会是由湖南省旅游局主办的大型专场人才招聘会,每次约有500家左右的旅游企业提供上万个岗位。二是怀化学院制定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时,曾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进行了企业调研,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三是对优秀毕业生进行回访。
(二)岗位要求
通过调研,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酒店、旅行社、景区(度假区)、旅游规划设计公司、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融投资公司等旅游企事业单位,各岗位及能力要求见表1所示。
除以上明确性的硬性要求外,各个工作岗位一般要求应聘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三)错位分析
调研表明,虽然各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存在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的突出问题。其原因在于:一是相当一部分院校缺乏对旅游业人才需求特点全面深刻的分析,培养的大批人才与行业需求出现脱节。旅游教育过多看重的是旅游产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从事旅游的热情、灵感、理想和事业心的培育。旅游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整合与优化十分关键,但目前此方面做法明显不足。二是现在我国旅游业正在积极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不断推出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采取高水平的旅游促销手段等。现在旅游需求已经从传统的温饱型消费向高端的渡假型消费转变,这一转变促进了旅游业转型升级。由于学校与社会(企业)缺乏良性互动,致使培养的人才落后于企业要求3~5年。究其原因就在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建设落后,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三 课程体系优化对策
(一)专业能力的分解
通过对旅游企业人才需求与岗位能力的调研分析,将旅游管理岗位能力进行分解,进而对相应模块的能力和知识分解与重构,得到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具体见表2。
(二)课程结构的优化
现行的课程体系一般包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含学科平台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能力培养模块课程)、实践课程、素质拓展和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等模块,课程体系中不同层次课程重复设置的现象不容忽视,如在专业必修课中,有些培养计划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地理学、文化学、美学、法学等若干一级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呈现“大而全”的特点。同时,专业各方向内部及各方向之间课程重复设置的现象也较典型。因此,需要按照“整合、分解、增加、舍弃、压缩”思路,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一个供参考的课程调整方案见表3。
(三)开课计划的调整
培养方案的设计遵循“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即低年级通识教育,高年级专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供参考的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对于部分内容交错的课程可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开设,每个教师负责一个专题。有些课程可以采用选修课的方式供学生选择,利于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智能结构,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也考虑学生个性发展和旅游市场变化的需要,更能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 考 文 献
[1]国家旅游局人事司.2012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基本情况[EB/OL].[2013-03-25].http://www.cnta.gov.cn/html/2013-3/2013-3-25-14-14-81891.html.
[2]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8号) [EB/OL].[1998-07-06].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82/201010/xxgk_109699.html.
[3]国家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等文件的通知(教高[2012]9号) [EB/OL]. [2012-09-14].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82/201210/143152.html.
Abstract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curriculum system is one of important directions of re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n job requirements for undergraduates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t is necessary to deconstruct and reconstruct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knowledge, optimize curriculum struc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ain of thought of “integration, deconstruct, increase, merger, compression”, adjust the course planning at the same time to offer courses with part of same contents by means of “seminar”, so as to adapt to students individuality development and market changes.
Key words tourism management; curriculum system; post cluster
Author Fang Le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Business of Huaihua College( Huaihua 41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