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农产品贸易效率分析

2016-04-21童晓乐徐晨杰谭晶荣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产品

童晓乐,徐晨杰,谭晶荣

(1.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2.上海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



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农产品贸易效率分析

童晓乐1,徐晨杰2,谭晶荣1

(1.浙江工业大学 经贸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2.上海大学 经济学院,上海 200433)

摘要: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方法,利用World Bank WITS贸易数据对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进行测算,进而对各年影响贸易效率的人为、自然因素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仅为0.26,人为因素对贸易效率的影响远高于自然因素(占比约90%),且在不同类别农产品中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其中经济规模、人口、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发展水平等自然因素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的影响逐渐削弱,而合约执行力、政策透明度、通关便利性以及FTA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则不断增强。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产品;随机前沿;贸易效率

“一带一路”是由中国提出并积极推动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的地缘经济战略,其中“一带”所指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近60个国家,总人口规模超过44亿,经济总量达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区域内农产品总需求在2013年达6044.9亿美元。在过去10年中,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9%,在2013年已达1万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但2013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仅为346.3亿美元,其中经由中国出口的农产品额仅97.6亿美元,约占该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总进口额的1.6%,这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目前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贸易方面的相关研究极少,本文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估计中国农产品出口潜力和出口效率,并研究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利于提高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绩效,对促进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发展有非常重要意义。

一、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现状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重要演讲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旨在强化欧亚大陆经济走廊,通过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手段合作实现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之后不少学者开始关注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胡鞍钢(2014)[1]按区域特征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划分为中亚、环中亚和欧亚经济带三个部分共涉及约44个国家地区(不含北非)。程云洁(2014)[2]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将中亚五国、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印度等中、西、南亚国家及东欧、中欧、西欧、北欧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经济合作辐射区,辐射30多个国家,涵盖30亿人口。冯宗宪(2014)[3]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和线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初始阶段将涉及中亚各国,未来逐步扩展到南亚、西亚和中东欧,辐射作用可延伸至北非和其他欧洲地区。

本文综合不同学者观点及相关文献资料中关于“一带一路”的概括,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可分为中亚、环中亚地区和中东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三个延伸阶段并涵盖55个国家,通过整理分析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2001—2013年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发现(图1),在过去12年中,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在中亚地区增长了9倍,在环中亚地区增长5倍,在中东欧地区增长2.5倍,但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在此三个区域的农产品进口市场占比仅有5%、2%和1%(2013年)。由此可见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额增长较为显著,但中国农产品市场占比还是比较低。

图1 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市场份额及占比情况

从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额来看,以2013年为例,中国农产品出口额最高的地区是欧盟28国(67.2亿美元,其中又以德国20.5亿美元最高),其次是俄罗斯(16.9亿美元),最末位是黑山(190万美元)和英国。所有样本国家中,以中国对拉脱维亚和阿富汗出口的农产品占该国农产品进口市场比重最高,分别为6.8%和6.3%,但也仅为8.4亿美元和1.5亿美元。根据中国农产品出口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依据总额排序,在前10国中,有8国属于欧洲,仅2国属于环中亚;在前20国中,有13国属于欧洲,6国属于环中亚,仅1国属于中亚。与此相比,2014年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国日本、香港、韩国、美国等国家的农产品出口额112.2亿美元、87亿美元、75.3亿美元、30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仍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市场占有率远不及其他国家地区,农产品贸易严重落后于上述国家,我国农产品在该区域市场具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因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欧亚大陆交通网络的逐渐成熟(贯穿“一带”的欧亚铁路网已超过8.1万公里),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得到进一步激发。通过本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现状,为今后拓展农产品出口渠道提供指导,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趋向分散化和多元化,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由此为我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中赢得更多的定价权和农产品贸易规则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力。

二、贸易效率的模型设定及回归估计

(一)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构建

Tinbergen(1962)[4]最先在国家贸易估测问题中引入了引力模型以研究贸易效率,其后不断被Anderson、Kang[5-6]等学者拓展,研究方法趋于完善,近年来又扩展出一种更适用于估计贸易效率和人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即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在传统引力模型中,那些难以量化的制度性因素及其他限制双边贸易的因素均会归入模型残差项,由此导致贸易效率测算出现偏差,而采用随机前沿引力该方法将不确定、难量化的影响因素归结为人为因素项,并单独处理从而能避免偏差的产生。

基于Baldwin和Taglioni(2006)[7]的模型理论框架,两国间贸易流量的一般式被定义为:

(1)

(2)

上式中,uij是贸易非效率效应,决定了贸易效率的大小。从中可知,在存在贸易阻力的情况下,该值并未达到最大效率,特别的,当uij=0时,样本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实现最大效率;当uij>0也即Yij

Armstrong指出使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时仅需加入最基本的解释变量,例如经济规模、距离、边界等客观影响因素,这类变量具有中短期比较稳定的特征,也称作自然贸易阻力。另一方面,将各国历史、政治、文化习俗、关税/非关税壁垒、自贸协定等因素归入不可观测的人为贸易阻力(manmade)以此来描述贸易壁垒的影响程度。由此可获得具体的前沿随机引力模型如下:

lnh(naturalij)=a1lnDistij+a2lnContigij+

a3lnBorderij+

a4lnLandlockedi+...

(3)

lng(manmadeij)=a1lnFTAij+a2lnPoliij+

a3lnTariffij+...

(4)

综合(3)、(4)式可得:

lnXij=β1lnGPDi+β2lnGDPj+β3lnPOPi+β4lnPOPj+β5lnh(naturalij)+(vij-μij)

(5)

Xij是i国向j国的出口额,GDPi、POPi和GDPj、POPj分别是i、j国的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Distij、Contigij、Landlockj分别是中国与j国首都之间的距离,洲际虚拟变量(若两国在同一大洲则为1,反之为0),内陆国虚拟变量(若j国为内陆国家则为1,反之为0),naturalij为自然影响因素,FTAij、Polij、Tariffij分别是两国间自由贸易协定,j国政策因素,j国关税/非关税壁垒等,uij=lng(manmadeij)为人为影响因素。

(二)数据来源

依据中国加入WTO,全球金融危机和“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三个重要环境背景,选取2003、2008和2013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数据,源自World Bank WITS贸易数据库,参考WTO—HS92农产品分类指引手册,选取其中HS01-24章节二位编码农产品贸易数据作为观测样本,经数据整理后得到有效值4087个(41个贸易伙伴国家),分国别对贸易数据进行加总可得到各年中国对41个贸易伙伴国家农产品出口总额。Distij、Contigij、Landlockj变量数据可由CEPII的GeoDist数据库获得,各国经济规模数据是选自佩恩表2014版中Geary Khamis PPPs转换值,人口数据由IMF世界经济数据库提供。

(三)总体样本回归估计

根据估测结果(见表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经济规模(Lngdp)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正的影响,且在1%水平上显著,2003年、2008年、2013年的影响系数基本相近(0.78左右);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人口规模(Lnpop)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负的影响,影响系数由2003年1.348降至2013年的0.213;距离(Lndist)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为负,但距离的影响系数已经由2003年的1.189降至2008年的0.607和2013年的0.632,这可能与欧亚大陆间的基础设施和交通便利性不断完善提高等因素相关,随着2015年“一带一路”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下一阶段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基建投资不断加大,距离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将进一步被削弱。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若位居同洲(Contig)则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正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若为内陆国或远离口岸国(Landlocked)则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有负的影响。

表1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总体样本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为t统计量,*和**分别表示1%和5%的置信水平。

表1中还列出了λ、σu、 σv的数值,其中λ的结果(0.798、0.851、0.943)尤为重要,表明各年度中国农产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进口市场中表现较弱的最主要原因是受人为因素(政策、文化习俗、关税/非关税壁垒等)影响较重,其中可能包括汇率变化(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可能会为农产品出口带来很大影响,因为进口国很容易在市场中找到价格更低的替代品)、进口税率(国际中有很多国家对农产品实施极高的关税以阻碍别国进入本国市场,典型的以日本为例)、国家制度建设水平、自贸协定(两国签署自贸协定后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其贸易合作水平)等。

(四)分类样本回归估计

本文根据HS体系关于农产品大类划分标准,分别对第一类(HS01—05章节动物及动物产品,包括鱼、肉、乳、蛋、蜂蜜等);第二类(HS06—14章节植物产品,包括谷物、蔬菜、水果、含油籽仁和药用植物等食用产品和树、胶、脂、编织物、饲料等原材料产品);第三类(HS15章节动植物油、脂和蜡);第四类(HS16—24章节食品、饮料、酒及醋,还有烟草和杂项制品)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中人为因素影响程度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表2(仅给出λ,、σu、 σv的数值)。

表2 各年分类别农产品人为因素项估测

根据表2估测结果可知,在2008年时所受人为因素影响最高的为第一类农产品(0.961),与最低的第二类农产品所受人为因素影响相差0.221;而在2013年时,受人为因素影响最高的仍为第一类农产品(0.996),最低的是第二类农产品(0.866)。

综合多年数据分析发现,表2结果与总体回归结果基本一致,2008—2013年间中国各类农产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进口市场总体呈现为自然因素影响降低,人为因素影响增加的趋势(均值从0.752增加到0.994),近十年来欧亚大

陆圈的贸易相关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运输便利性得到显著提高,极大程度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由此自然因素影响在农产品双边贸易中起到的作用逐渐下降。然而各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国家制度差异等人为因素影响却在逐年加强,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进口市场地位增长甚微。同时,由于不同类别农产品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程度具有明显差异,故在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进行农产品贸易合作过程中应加强分类考量,对各大类农产品受到的贸易阻力特征进行识别、分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对应方案。

三、出口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估计

(一)出口贸易效率测算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值(TRE*贸易效率结果受篇幅限制未列出。,结果显示,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均值仅为0.26,人为因素对贸易效率的影响远高于自然因素(占比约90%),其中对不同国家的出口贸易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贸易效率最高值与最低值差距均在0.8以上。贸易效率超过0.5的国家不足10个,低于0.1的国家超过20个。各年度中国对各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变化明显,在2003、2008和2013三年中,俄罗斯、斯里兰卡和希腊均出现在贸易效率最高的前10国中,印度均出现在贸易效率最低的前10国中;英国在2003年时位于第十位,在2013年却已降至最后一位,马耳他在2008年位于第四位,而在2013年却降至倒数第三位;2003年贸易效率前十国均值0.68,2008年为0.59,2013年为0.71,2008—2013年间贸易效率的显著提高初步判断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在欧亚大陆圈的贸易相关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在交通便利性方面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

(二)出口贸易效率影响因素估测

为揭示比较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其影响,本文分别对2003、2008和2013年的农产品贸易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估测,基本估测方程如下:

TREij=a1Transparancej+a2Portj+

a3Railwayj+a4Communicationj+

a5Timej+a6Documentsj+

a7Contractj+a8Internetj+

a9FTAij+vij

(6)

其中Transparance、Port、Railway和Communications指标来自2003—201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该报告提供了对全球142国的政策透明度评分(Transparance),港口设施建设水平评分(Port),铁路体系建设水平评分(Railway)以及一国通讯科技发展评分(Communications),该指标评分越高表示对于贸易促进作用越强,预期影响为正;Time、Documents和Contract三项指标来自2003—2013《Doing Business》报告,该报告提供了178个经济体进口贸易所需时间天数(Time)、进口需办理手续数量(Documents)以及使合约生效需要手续数量(Contract),该指标数值越高越不利于贸易的发展,故预期影响为负;Internet指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表示一国范围内每百人中上网人数,数值越大表示该国网络发展程度越大,将可能促进贸易发展,预期影响为正;FTA指标来自中国商务部公开信息,表示中国目前为止已达成的双边贸易协定。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出口贸易效率影响因素估测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和**分别表示1%和5%的置信水平,“/”表示不显著系数项。

由表3可知,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影响因素在不同年度表现略有差异,2003年主要影响来自于网络普及性、政策透明度、港口/交通发展水平,其中前四项变量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后两项则具有阻碍作用,该估测结果与预期一致;2008年影响因素中新增了通讯技术水平、合约执行力和FTA(均与农产品进口贸易正相关),而网络普及性与铁路发展水平所起作用不再显著,这一现象可能由于2003—2008年期间自然贸易阻力影响(经济、人口、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发展水平等)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逐渐削弱所致,而人为因素影响(人为贸易阻力如关税/非关税壁垒、政治稳定性、双边贸易谈判等)随着各国在跨境贸易扩大过程中贸易保护意识不断加强而日益显著。通过对各年回归系数比较能够发现,合约执行力、政策透明度、通关便利性以及FTA的影响均在加强,而网络普及性、港口/交通发展水平的影响却在减弱,其中FTA变化尤为显著:2003年中国与别国达成任何自由贸易协定较少,故FTA对中国农产品在丝绸之路国家进口市场的影响不显著,目前我国与东盟、智利、巴基斯坦、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以及瑞士签订了自贸协定。同时,合约执行力和政策透明度意味着进口国法制建设水平,该因素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至丝绸之路国家的促进作用也在不断增强。在能够预见的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展开,贸易国双方高层对话加强,自由贸易协定和自贸区建设工作得到不断推进,双边贸易壁垒将进一步被削弱,由此给中国农产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进口市场带来更大贸易潜力,这将有利于提高中国农产品在丝绸之路国家进口市场份额和贸易效率。

四、研究结论及其启示

本文通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发现,不同年份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较低主要由于人为影响因素,且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虽然稳健检验表明人为因素项对不同类别的农产品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估计结果与总体结论并无二致,而现阶段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仅为0.26也印证了人为影响因素的存在性,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足的事实。从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中得知,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发展水平等自然贸易阻力对我国农产品在进口市场贸易效率的影响逐渐削弱,而政治稳定性、通关便利性、双边贸易谈判等人为影响因素随着各国在跨境贸易扩大过程中贸易保护意识不断加强而日益显著,其中合约执行力、政策透明度以及FTA的影响尤为显著,降低人为影响因素对促进中国农产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口市场中的贸易效率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现阶段中国农产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进口市场中的贸易效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但近几年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依赖于贸易伙伴国经济与人口规模的需求驱动,而两国之间的人为影响因素始终是阻碍中国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的“绊脚石”。为扩大中国农产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进口市场的贸易份额,短期来看,中国在出口结构上应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注重产品差别化与个性化生产,在不同贸易伙伴进口市场上制定差别化产品策略,提高优势产品竞争力,增强我国在进口市场议价能力;长期来看,政府应通过技术引导或减免税费等措施培育行业领先型企业,完善农产品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缓解出口企业生产与创新压力,鼓励农产品企业走出去,建立可持续的农产品出口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4):1-10.

[2] 程云洁.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J].经济纵横,2014(6):92-96.

[3] 冯宗宪.中国向欧亚大陆延伸的战略动脉[J].前沿,2014(2):79-85.

[4] TINBERGEN J. 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 suggestions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M]. New York: 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1962:374-375.

[5] ANDERSON J E, Van W E. Gravity with gravitas: a solution to the border puzzle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3(1):170-92.

[6] HEEJOON K, MICHELE F. International Trade efficiency, the gravity equation, and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R].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Kelley School of Business, Department of Business Economics, 2006(8): 79-102

[7] BALDWIN R E, TAGLIONI D. Gravity for Dummies and Dummies for Gravity Equations[R]. Washington, D.C.: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Inc. 2006, No. W12516: 871-913.

[8] 鲁晓东,赵奇伟.中国的出口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估计[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21-35.

[9] 陶长琪,王志平.随机前沿方法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1):148-161.

(责任编辑:薛蓉)

Analysis on export efficiency of Silk-road Economic Belt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NG Xiaole1,XU Chengjie2,TAN Jingrong1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China;2.Economics College,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Theory, we apply the World Bank WITS Trade Data to estimate the export efficiency degree of Silk-road Economic Belt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manmade factors and natural factors that may impact the import efficiency are correspondingly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rade efficienc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Silk-road Economic Belt import markets is merely 0.26, and manmade trade resistances impact export efficiency more than natural resistances do, nevertheless, these impacts vary among different kinds of products, of which, the natural resistances like GDP, popul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radually diminish, the manmade resistances like contract enforcement, policy transparency, customs clearance convenience and FTA gradually strengthen.

Keywords:Silk-road Economic Belt; agricultural product; stochastic frontier; trade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4303(2016)01-0025-06

作者简介:童晓乐(1988—),男,浙江杭州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徐晨杰(1991—),男,上海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西方经济学研究;谭晶荣(1962—),男,宁夏银川人,教授,博导,博士,从事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93);浙江省重点软科学项目(2014C25029)

收稿日期:2015-11-04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