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服装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2016-04-21常元张忠义
常元++张忠义
摘 要:服装行业缺乏的是适应技术密集的设备环境、工艺技术管理形式的技术人员,并非某一固定工作岗位的人员。从学生掌握的技术结构分析,面向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够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并使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广的职业延伸空间。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应用应立足于岗位结构,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吸收行业新知识的方法和本领,具备一定的职业可塑性,最终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服装工艺课程;岗位结构;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6.136
1 《服装工艺》课程对岗位能力培养的影响
从行业背景分析,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对传统服装行业冲击很大,服装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前,服装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品档次不高、竞争能力较低、缺乏核心技术和定价“话语权”等。服装行业要想摆脱价值链最低端的从属地位,与国际环境接轨,就必须调整战略部署,以“技术劳动力”的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品牌战略实施改变业内格局是行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对于人才的培养,不能只侧重于某一岗位或者某一工种,而应倾向于多样性和灵活性。现有的服装专业人才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市场经济下企业“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服装人才的重任,因此应按照市场和行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从而培养出适应相应岗位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从当前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主要就业岗位有CAD排料员、面辅料跟单员、工艺员、质检员等。这些岗位要求就业学生具有服装面料采购能力、排料裁剪能力、CAD软件应用能力、服装定制能力、服装熨烫能力、后期整理能力、成衣品质监控能力、外贸跟单管理能力和工艺单编制能力等。基于上述岗位要求,《服装工艺》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工艺问题的能力为主。这些专业能力需要通过服装工艺制作和相关的大型实训环节来实现。
当前,高职院校服装工艺专业的招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录取应届考生,另一种为单独招生。后者通常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考核的难度相对较低。选拔录取的学生成绩偏低,学习主动性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服装工艺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举一反三,这样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变化。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且多采用在黑板上演示的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信息化教学在《服装工艺》课程中的应用
2.1 改变了《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学形式
信息化教学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能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更好地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应用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理解和应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工艺制作基础课程学习中,教师会讲授各类缝型,比如扣牙缝、骑缝、内包缝、外包缝等,并告诉学生这些缝型分别应用于衬衫的育克、裤子的装腰、夹克的装袖等不同位置,教师讲解得很到位,但是学生实际上只是有个粗浅的认识,不知道如何应用。通过视频文件,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通过画面传递给学生,并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2 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服装工艺》课程的重要性。从比较突出的就业岗位来分析,服装制版师助理、排料员、工艺员、跟单员、面辅料跟单员等必须具备扎实的服装材料基础知识,较强的工艺分析能力、制作能力和部件组合能力。专业课堂上所讲授的多以裙、裤、衬衫以及相关的常规性装拉链、做口袋、做开叉、做领、做袖等为主,很多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工作后不免力不从心。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知识的拓展性,将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关的新型技术、手段、材料、设备通过课件或者网络课程平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有更多学习的关联实践和空间,提高学习的延续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生围聚边听边看,一个工艺要点教师会演示三四遍,但是还会有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或者学生自己动手时又记不清楚了。将专业课录制成视频文件,结合分屏显示电脑,循环播放,学生能够有选择性地观看,模拟操作,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 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教学中
在常规的专业教学中,将专业课程内容与相应的职业岗位紧密结合,按需而设、按需而教;在实训过程中,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训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企业文化和生产现状,为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找到合适的端口,最终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例如在生产性任务实训教学中,设置不同的裙子、裤子、大衣等典型的任务单元,借助企业的运作模式指导生产教学,并指导学生分组完成每一环节的任务(量体、面辅料准备、做色卡、制作工艺单、制版、推板、排料、裁剪、制作、生产管理、质量检验),在实践中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互助协作精神。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使知识更为立体化。同时,展开兴趣性择业和自主型学习能够使专业教学更符合人性化和社会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黄亚琴.高职院校服装工艺课程教学现状及思考[J].职教通讯,2011(12).
[2]张君浪.高职院校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山东纺织经济,2010(12).
[3]蔡海霞.论高职服装工艺教学课程的现状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12(38).
〔编辑: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