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科技文献服务系统的变革与创新

2016-04-21孟霞

科技与创新 2016年6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大数据互联网

孟霞

摘 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识别和分析,满足科研和用户的需求,进而拓宽科技文献的服务模式。从按照资源提供服务过渡到按照用户需求整合资源提供服务,使供需达到双向平衡,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文献服务,实现使用价值和价值增值。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科技文献;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25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6.001

互联网+的大数据环境迫使科技文献服务变革升级,提升、保障服务质量。结合天津市政策和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新动向,探索智能问答式文献检索平台,通过一键式的服务,获得完整、详尽的解决方案报告,是当前科技服务业自身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

1 传统科技文献服务系统面临的困境

科技文献服务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还是科学研究的驱动力和科技创新的支撑。然而,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传统科技文献资源建设和对外服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首先,文献经费不足,文献资源被压缩,原有的传统印刷书本式文献已经被逐步淘汰。网络文献资源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跟不上,中文文献的覆盖面虽基本能满足日常需求,但专业深度不够;外文文献的拥有量与中文文献相差甚远,数量寥寥无几,很难满足科研需求。此外,网络文献信息量大,内容鱼龙混杂、参差不齐,非专业人员很难辨识真假。其次,工作机制固定死板,不够灵活。8 h的工作时间不能满足读者查阅资料的时间需求,导致文献利用率不高。再次,由于编制压缩、文献工作人员数量少之又少、阅览面积被压缩,文献服务工作难以为继。最后,文献服务行业效益下滑,职能被弱化,资金投入锐减,行业逐渐走向衰落,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2 影响科技文献服务系统的各种因素

我们对50名读者进行了随机调查,让他们填写了“科技文献服务调查表”,并对调查表的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总结了影响科技文献服务系统的多种因素。

2.1 服务环境

2.1.1 资源环境

加强科技文献数据库资源建设,不仅是咨询服务工作的基础,还是确保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目前,由于经费严重不足,有限的资金必须用于购买适合天津市工农业发展的科技文献资源,按计划、分步骤、有选择地积极充实馆藏。

在实际工作中,咨询服务员工是企业与学者间“理论对话”的桥梁。要将“问题意识”贯穿于整个咨询工作中,及时掌握学术前沿动态,让市场需求成为学术研究的主流方向,避免购买知识含量低的资源和重复资源。

2.1.2 工作环境

改善办公环境能够间接提升用户对服务的满意度。环境烘托氛围,干净、整洁、明亮、安静的办公场所能够营造出浓烈的学术氛围,使人心情舒畅,给用户留下良好的初步印象,进而加强沟通和交流,大幅提高文献咨询服务的质量。

2.1.3 管理环境

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能有效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行业竞争力,创造和谐环境。目前,科技文献服务采取的是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并轨的运营模式。适当的、公开透明的有偿服务不仅能给用户留下公平、规范、踏实的印象,还能用经济手段来制约双方,起到相互尊重彼此劳动成果的功效,从而实现双赢。同时,应尝试在文献信息部门设立营销推广岗位,推销信息产品和服务,从而扩大知名度,提升经济效益。

2.2 服务环节(内容)

2.2.1 服务流程

科技文献咨询是重要的服务窗口,员工按照工作流程,正确引导用户了解其所需要的信息,再对已有文献进行匹配资源的搜集、翻译、整理、分析和筛选,加工成“科技信息产品”,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产品进行优化,直至用户认可。员工应经常联系用户,保持后续跟踪反馈,并做好服务对接传递和资源再利用。

2.2.2 服务意识

重视人才库管理,做好人才储备,加强员工的业务学习培训,培养微笑服务意识。员工需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能力和妥善化解矛盾的能力,并随时关注数据库动态。在不违背“客观、公正、准确”的工作原则下,尽可能地让用户满意,得到用户的认可。同时,需定期邀请用户参加文献数据库培训讲座和研讨会,实行员工轮班工作制,开展“7×24”键对键实时在线咨询,扩大服务面。科技文献服务行业的员工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自己对外服务的理念和观点,根据需求准确定位。

2.3 服务质量

科技文献咨询工作服务于科技管理、研究开发、产品生产等各个阶段,把握好科技的热点趋势,进行深入跟踪,为科技工作提供文献决策支持服务,用优质的服务提升用户的忠实度。

3 科技文献服务系统的升级与创新

面对科技文献咨询服务业的竞争,发挥科技咨询服务的资质优势,整合资源优势,做好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创新,进而做好文献的宣传、普及服务工作,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3.1 从单一服务模式向多元服务模式转变

在网络资源共建合作中,通过建立多元化协作联盟机制,整合共享资源,提升创新综合实力,共同开发联合馆藏目录,互助互通资源信息,挖掘各地的服务潜力,扩大社会影响,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积极争取与图书大厦、新华书店、社区图书馆等合作,开创“联合读者俱乐部”。科技文献服务机构可利用原有的资源,提供阅览室、计算机、电视等硬件设施;图书大厦、新华书店等提供原始图书、影碟等,并负责定期更新。双方派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管理。这种服务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快了科技文献与图书文献的有机结合和“资源+”的共享。

积极争取与高等院校联盟合作,着重建立高层次的相互交流机制。高校推荐尖子生到科技文献服务机构实习,获取实战经验;文献服务机构派业务骨干到高校跟班学习,强化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便捷、持续、有效的服务,将各类资源要素有机组合、链接,达到提升科技文献服务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资源效益的目的。

加强与农村合作社、农业服务站等地合作,积极承担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和农业信息咨询等任务。

加强与各大、中、小型企业合作,做好企业的“图书馆”,担负起为企业员工输送文化知识的重任。企业在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文献信息资料,把握商机,已成为其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

3.2 从基础服务逐步向定制专题服务拓展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www.linkinfo.com.cn,并将其作为文献服务的宣传阵地。同时,不仅要做好基础服务,还要开拓、延伸服务,开辟各领域的特色专题服务,比如医药、食品、化工、机械、光电等产业信息的最新动态。又比如检查新任务栏,主要介绍已完成的检索课题的基本情况。这既避免了重复加工,也便于对已结课题的再利用。再比如按各行各业各领域展示国内外著名企业信息库的企业排名,揭示其产品技术标准指标、工作案例等,以满足单位的品牌宣传需求,提升单位的知名度。另外,开设政策法规、新闻摘要、问答式检索、论坛服务、博客搜索、网站排名、热点发现、学术搜索、科技前沿、信息分类等技术专栏,实时跟踪新技术发展动态和国家相关政策信息,可扩充网站内容,吸引用户浏览和使用,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3.3 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推介服务转变

过去,用户只有亲自去文献馆藏部门,才能查阅所需的资料。现阶段,需要将“坐等读者上门”转变为员工根据市场需求预测趋势,鼓励员工走出去,将加工过的文献数据进行专题打包,主动推介给对口的各大、中、小型科技企业,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享用资源,从而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作用,将其更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为方便用户,需增加节假日的开放时间和延长工作时间,实行轮班工作制和奖励机制,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主动服务。

3.4 从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

通过深度挖掘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以及采用新的技术,实现了对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应变和逐步适应。现在,不需要再凭借基本经验和直觉,只需通过数据及数据分析就能得出结论,影响各领域的决策行为。准确收集各领域各类型的海量数据是快速获取信息的关键,也是未来科技文献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靓.流程再造和全面质量管理的交替融合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4(6):210-213.

[2]张宏峰,张敏,段炼.大数据时代科技文献服务发展路径研究[J].创新科技,2015(1):74-77.

[3]肖瑞兰,宗红春.网络环境下河南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遇到的困境及自主创新服务探讨[J].情报学报,2006(25):137-139.

〔编辑:刘晓芳〕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大数据互联网
国有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MDX数据库的译者参考资源整合对翻译工具能力培养的意义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河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