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得是认真——悼念赵明先生

2016-04-21解志熙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赵明赵先生现代文学

解志熙



难得是认真——悼念赵明先生

解志熙

快近春节的一天,突然得到河大一位老同学的电话,说赵明先生去世了。我深感哀痛,急忙询问葬礼的安排,准备回去送老师最后一程,可是听说家属遵照赵先生的遗嘱,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悼念仪式,而很快悄然安葬,我回去也赶不上了。事已至此,我非常歉疚,可是也没有办法——这就是赵老师的为人风格,他总是不愿麻烦人,连去世也是如此,就那么悄悄地走了。

今天是2016年的正月初十。回想三十三年前,我从甘肃的环县考入河大中文系,跟随任访秋、赵明和刘增杰三先生攻读中国现代文学,师生相从的点点滴滴,还是那么清晰地保存在记忆中。三位先生的风格各不相同——任先生学问淹博、文史兼通,给我们丰富的学术启示,刘先生宽厚开明、循循善诱,常给我们亲切的开导和创新的鼓励,而赵先生为人为学则一丝不苟、特别认真,给我们严格的学术训练,帮助我们打下了比较扎实的文字功底。

那时的赵先生,将近六十岁了吧,已是满头白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平素穿戴整整齐齐,说话做事从容不迫,给人极为儒雅严整之感。他的教学是非常认真的。他给我们开了一门专业课——“鲁迅思想研究”,其中并无当时流行的“非常惊奇可怪”之论,而一本鲁迅的思想实际,作出了朴实而且翔实的疏解,把最基本的东西教给了学生,他所讲的内容至今仍然是我理解鲁迅思想与文学的基础。赵先生那一代学者,外语都不怎么好,记得他在讲课的时候说到达尔文,于是缓慢地一笔一画板书达尔文的英文名“Darwin”六个字母,写得那么吃力而认真,让我们看了觉得可爱可乐。这门课程的讲稿后来经过整理,即以《鲁迅思想发展论略》为题,由河大出版社于1988年正式出版。赵先生在该书《后记》里有这样的交代——

鲁迅思想是个老的研究课题,也是个没有穷尽的研究课题。对此课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该而且可以研究出些新意来。但限于自己的学力,而我没有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堪可告慰的,是我严格从鲁迅作品的实际出发,来论述鲁迅的思想及其发展,尽量把自己的论点牢固地建筑在客观材料,主要是鲁迅自己的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言必有据,力求不说空话,或少说空话。至于是否做到了这一点,以及从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观点是否符合鲁迅思想的实际,那只有留待专家和读者去评说了。

鲁迅思想的分期,也是一个老问题。当前的鲁迅研究早巳跨过这个问题向新的领域开拓,向更高的层次攀登。不过,鲁迅研究界对此问题的见解,迄今并不一致,但也不必非取得一致意见不可。学术问题,见仁见智,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我的意见,是分为早期、前期(或叫中期)和后期。据此,全书的内容相应地分为上、中、下三篇。但鲁迅的改革国民性思想是贯穿早期和前期的。比较起来,前期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为避免重复和割裂起见,故把此问题放在中篇,即前期思想内统一论述。出于同样原因,前期、后期的文艺思想也没有分别论述,而是统一在下篇,即后期思想内论述,后期的鲁迅对此问题讲得更多更充分一些。这是需要加以说明的。

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异常丰富,既象一片汪洋大海,又象一座无尽宝藏。这本小书的所得,如能是从这大海中汲出的一滴小小的水珠和从这宝藏中取回的一块小小的矿石,那我总算在宣传、普及鲁迅思想方面做了一点很微乎其微的工作。这也是我开设

这门专题选修课和出版这本书的目的。

这是非常谦虚朴实的学术自白,表达了赵先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

认真,确实是赵先生教学和研究的本色,而且是一贯认真,这是极不容易的。近日偶然从孔夫子旧书网上搜得赵先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讲稿》手稿,一章章蓝笔书写、红笔修改的痕迹,历历在目,即使注明“定稿”的曹禺一节,仍然多处修改,反映出赵先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再想想今天许多教师用ppt东拼西凑对付学生,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这里且附录家属保存的先生论文《论“非物质,重个人”——鲁迅思想初探之二》草稿之一页,细心推敲修改,丹蓝灿然,同样可以看出先生为文的认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一帮后生小子受当时学术创新之风的影响,在课程作业中也往往喜欢独标新见。对我们幼稚的新见,赵先生即使不很赞成,也宽厚地表示理解,但对我们行文的逻辑是否合理以及文字的是否通顺恰当,赵先生是绝不马虎放过的,发回的作业都有他认真的修改和疏通。这给我们师兄弟深刻的教育,让我们不敢对自己的文字再马马虎虎。

那时,随着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和思想上的渐趋解放,过去许多不能看、不能讲的现代作家作品都可以看、可以讲了。与此同时,中文学科的大学自学考试蓬勃发展,社会上也需要一些文学导读书。于是——记得是我们读研的第二年吧,我向同学袁凯声、李天明以及师兄关爱和提议,我们自己不妨编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名作提要》,以情节提要和内容解题的方式,介绍现代文学作品,一来可以督促我们自己多读原著,二来集结起来的《提要》出版了,也可供参加文学自学考试的社会人士阅读。这个提议获得了大家的积极认可和热烈响应,袁凯声很快和河南出版社的编辑徐豫生兄联系,迅速达成了出版协议,进而扩展为一套包括了“古典”“现代”“当代”和“外国”四分册的《中外文学名作提要》,其中“现代”分册就由我们师兄弟五人编写,并请赵明先生和王文金先生担任主编和副主编,负责把关。编写这样一本现代文学名作提要,在当时的学界也算是“创举”,所以没有多少先行成果可资借鉴。为此,我们同学五个差不多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四处寻觅书籍、认真阅读原著、再撰写提要。有些书当时在河大找不到,如张爱玲和路翎的作品,是我负责编写的,记得还是到老北图设在国子监的旧书库里借出来,就坐在那里的阅览室里匆匆阅读、草草记录下来,回去后再整理提要的。提要草稿写出来了,负责主编的赵老师和王老师再做审订。王老师那时还是年轻教师,对我们同学几个比较宽松,一般不驳我们的面子。赵先生则非常严格,他审订我们的稿子,那真是认真到一丝不苟、一个字也不轻易放过,发下来的稿子往往有他亲笔的修改润色和疏通删节,大家看看,只有惭愧。于是也就日渐认真仔细起来。应该说,幸亏有赵先生的严格把关,才保证了此书的质量。1987年3月,厚厚一大册、多达四十万字的《中外文学名作提要·中国现代文学分册》率先出版了。书前有这样一段出版说明——

《中国现代文学名作提要》分册,选取了“五四”至建国前三十多年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一百二十一位作家的著名作品。入选注重体裁、内容、风格的多样化,并兼及到各流派的代表性,较全面地展现了现代文学创作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轨迹。这些被提要的作品,是本分册的执笔人关爱和、李天明、袁凯声、章罗生、解志熙同志,从几百位现代作家的大量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在撰写提要的过程中,他们又反复阅读了原著,几易其稿,花费了巨大的劳动。最后由本书主编赵明同志和副主编王文金同志审阅定稿,其间还得到了河南人民出版社诸位同志的指导和帮助。尽管我们作了这些努力,入选的作品以及内容提要也未必精当,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这段说明文字当是出于赵明先生的手笔,写作时间是“一九八六年七月十日”,那正是我们刚毕业的时候。赵先生在其中多说我们几个学生“反复阅读了原著,几易其稿,花费了巨大的劳动”,而对自己的认真审改之劳则一笔带过。其实,赵先生的认真审改,不仅保证了此书的质量,而且他的一丝不苟的认真作风,也深刻地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同学诸子的学术态度,真可谓一生受用。即如我自己,此后为学作文,撇开观点的孬好不论,至少在为文的文献根据上是否可靠、文字的表达上是否文从字妥,从此不敢再马虎,如果发现错误,也一定及时改正声明,绝不会文过饰非。这些都是拜赵先生的示范和教诲,所以至今铭感难忘。

记得有一段毛主席语录,是小时候的语文书中的一段,背得很熟的——“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赵先生是老河大的学生,青年时期就追求进步,执着多年后方始入党,为人为学虽不免拘谨,但认真是一贯的本色,几十年如一日,此所以难能可贵也。正是怀抱着信仰、秉持着认真,赵先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际和几个同事一道,毅然承担了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中最繁难的一种——《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史料》的编纂任务。这是一项拓荒性的学术工作,为此,赵先生及其同伴东奔西走、恭自抄录、历时数年,终于编成三大册近百万余言的资料,出版后受到学界的好评,为解放区文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没有认真的精神和执着的信念,很难设想这项繁难的工作会如期完成。

1990年我回到母校河大工作,此时赵先生已经退休,安度晚年。我有几年和他同住在苹果园老区,几乎每天都能够看到他安步当车、从容闲适,对学术则完全放下了。有时和他聊天,发现他在学术上其实并未停止思考,但面对浮嚣日甚的学风,他自感难以适应——认真理论,无人理会,附合时风,非他所愿,于是也就索性不再着笔了。新世纪之初,我调往清华工作,每回河大,都会去看看他老人家,而眼见先生暮年不免寂寞,心里不禁黯然。说起来,一贯严谨的赵先生是不善于也不好意思表达感情的,但是,暮年的他似乎也容易动怀旧之情。记得有一年,我和一位阔别多年的老同学去看赵先生,此时先生已不良于行,坐在轮椅上,看到我们两个老学生来了,高兴得伸出胳膊与我们拥抱,激动得热泪盈眶,难得地展现了他的性情的另一面,让我们两个老学生感念不已,在心里永远地铭刻下那温暖的一幕。

近日翻检旧书,没想到在书柜底下看到了陈涌先生的《鲁迅论》。此书出版于1984年,我不记得自己曾经买到过,可是怎么会有它呢?于是拿出来翻翻,扉页上有赵明先生的购书题记,乃想起还是在河大工作的时候,向赵先生借阅的,而忘记归还了,于是与我的书一并带到了北京。去年初冬和冬末,陈涌先生和赵明先生相继去世了,这本赵先生购买的《鲁迅论》,我想请求师母和师妹能允许我不还——我希望保存它在自己手头,作为永远的纪念。

2016年2月18日晨于清华园

【责任编辑孟庆澍】

作者简介:解志熙,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

猜你喜欢

赵明赵先生现代文学
高校现代文学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现代文学源头下的韩国文学探析
赵先生
男人的宝贝手机
赵先生的“人间烟火”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秘 诀
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