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商店走进黄昏
2016-04-20李强
李强
IT观察者
中国每年产生4 000万个App,然而用户手机上平均却只安装了约40个,App运营商推动手机应用商店享受了五年高速发展。如今,手机销量增长放缓和分发新渠道崛起,让传统应用商店陷入流量枯竭、引流效果变弱的困境。
在中国,手机应用商店是Google play退出中国市场,移动应用App分发平台出现空白以后出现的继承者。同时,因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应用商店孕育出和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生态体系,以至于形成了几大势力分庭抗礼的局面。目前,中国的应用市场是三国争霸(百度、腾讯和360),一派群雄割据的模样。
进入2016年,这个行业已显露出明显的下滑趋势。下滑首先是从头部开始的,在2014年移动应用市场的格局还非常清晰,百度(百度手机助手)、360(360手机助手)、腾讯(应用宝)、UC浏览器、小米这几家差不多垄断了中国70%的渠道市场份额。等到了2015年,腾讯的应用宝和以手机厂商为代表的硬核联盟进入第一梯队之后,应用市场第一梯队总的市场份额却在下跌,从70%下跌到50%,甚至更低,可以预计的是,2016年的市场份额还会下降。
除了整体份额下降之外,各家渠道的新增用户也陷入停滞,甚至出现了逆增长和倒退,这一点在360手机助手尤为突出,很多CP(游戏研发商)在进行渠道投放时已经明显感觉到流量引入越来越少,流量越来越呈现分散和扁平的趋势。传统的应用商店正在一步步被瓦解。
流量都去哪儿了?
一方面原因来自于智能手机出货量速度开始放缓: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公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幅将首次滑落至个位数。今年第一个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出现了6年以来的首次下滑,第一个月出货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手机出货量放缓意味着没有新增用户,这对于惯用通过预装绑定的方式来获取新用户的应用商店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另一方面是新兴渠道的崛起,新兴渠道是指区别于传统应用商店的渠道。以游戏为例,这类渠道要么是和游戏关联度大的流量型产品,要么是游戏行业的某个垂直细分领域,理论上,所有有流量的移动互联网产品都是分发渠道,只不过玩家和游戏之间的匹配度导致分发效果的强弱,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新兴渠道的比重越来越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越来越成熟,超级App们也正在吞噬用户,比如微信。而其他的超级App,还有陌陌、UC浏览器、猎豹清理大师等,已经开始广告变现和游戏分发,甚至单独成立游戏发行部门,这些超级App某种程度上侵蚀了传统应用商店的市场份额。
最后,友盟对传统应用商店的杀伤,更具破坏力。手机厂商最初是应用商店的盟友,甚至到现在也是,不过随着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不断增长,尤其是小米自有的应用商店成功之后,手机厂商也纷纷开始尝试自建应用商店,组成硬核联盟涉足移动应用分发业务。首先普及一下什么是硬核联盟,硬核联盟是六家手机厂商(vivo、OPPO、酷派、联想、金立和华为)在2014年8月1日成立的,这个联盟提供一个SDK同时接入六家手机厂商, 于是这些手机上的应用商店之间全部打通。
根据硬核联盟官方发布的数据,目前硬核联盟总用户量已经达到了2.89亿人,首发游戏1988款,游戏总下载量达到了30.23亿次,总流水超过37.68亿元,仅用短短一年时间,硬核联盟抢占应用市场超过32%的份额,成功跻身应用渠道第一梯队。
今天谈论的应用商店的“黄昏”,更多指的是传统渠道,比如百度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和UC等。当然,在整个应用市场大盘放缓的过程中,依然有应用宝,硬核联盟等渠道商杀出重围,但不可避免的是,这些渠道也面临新增用户缓慢、流量减少、收入下降等问题。
事实上,整个应用市场的繁荣是建立在手机这一硬件基础之上,设想一下,假如几年之后,VR虚拟头盔、苹果智能手表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产品,那届时又有一波新的增长红利,新的分发渠道势必兴起。对于传统的应用分发渠道,如果不能把握住新的风口,那恐怕真的离死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