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形成机理研究

2016-04-20朱岚涛刘颖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作用机理文化软实力国际化

朱岚涛 刘颖

【摘 要】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国际化与文化软实力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推动。从国际化的视角来看,浙江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是在文化信息接收、文化形态比较、文化理念选择、文化价值融合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价值模式、行为模式、思想模式以及教育模式的重构。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国际化;作用机理

一、国际化对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机理是研究的新方向

“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最早由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指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在国际政治领域中通过非强制性的文化、理念和政策等无形的力量来影响其他国家人民的行为。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则是在其硬实力的基础上,以蕴含高等职业教育意识元素的精神形态存在、并涵括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校园文化、校风、学生行为素养等方面的无形的非实体要素构成的合力,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精神状态的展现和释放,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全球时代的来临,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城市、企业、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那么,在全球化、国际化的背景下,国际化对文化软式力的价值与作用成为了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课题。

二、浙江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化之间相互推动

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内部要素优化和外部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必然结果。国际化与文化软实力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国际化,国际化发展也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推动。

1.浙江高职院校国际化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外在表现。国际化作用于文化软实力的最为直接,最为明显的方式是可以拓宽其合作的空间,引进先进的理念,提升浙江高职院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近而提升浙江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是必然趋势,文化是对外交流的纽带,教育以及高职院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使浙江的高职院校获得国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可促进浙江高职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积极参与高职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可以促进浙江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

2.浙江高院校文化软式力是推动国际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国际化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内在要求,中国的高职教育体系逐渐完善,浙江的高职教育在国内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在高职院校的校园设施、办学条件等基础条件相对完善之后,以高职文化、高职精神、办学理念为代表的高职文化软实力提升也将纳入到建设日程。浙江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传承地域文化、彰显城市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了浙江的文化影响范围,加强与世界其他地方进行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这是浙江高职院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如《浙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对浙江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接收外国留学生、外派交换生和交流生、聘请外国文教专家、派谴专任教师访学、开设全外语和双语授课课程、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合作科研平台、获得国外或国际组织资助的项目等指标均做了明确规定。国际化不仅是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内在的驱动,也是地方经济、城市发展助推的必然结果。

三、浙江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是文化重构的过程

文化软实力是在文化信息接收、文化形态比较、文化理念选择、文化价值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文化模式重构。从高职院校国际化的视角来看,浙江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也经历着文化接收、比较、选择、融合、与重构的多个阶段。这几个过程与阶段相互作用,从而形成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价值模式、行为模式、思想模式以及教育模式的重构。

1.国际交流。国际文化的交流是浙江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开端。只有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才能进行文化信息的传递和互换。国际文化交流包括文化信息的接受、文化信息的沟通以及文化信息的整理等相关环节,其奠定了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基础。通过国际交流,可以了解国际上先进的教育信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文化信息的传导、传播是多次能完成的,这需要高职院校与国际上兄弟院校进行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反复确认与证实,然后进一步的进行文化加工、筛选、处理和获取。通过整理、分类、归纳、总结,使获得的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教育资源条理化、有序化和系统化。

2.国际比较。在前期大量信息收集和信息整理的基础上,需要对所考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职院校进行信息的比较。在浙江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接受的过程中,浙江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办学特点、城市环境、文化特征、教学模式等条件,与新文化进行比较。比较是为了鉴别,比较是为了更好剖析和理解文化,更好的借鉴它山之石,发现自身之短板。从而对所考察对象或者合作对象的高职院校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审视、分析和理解,获得新的启发和思考。

3.国际选择。国际选择是在国际比较基础上进行的。选择的过程是舍弃和选取的过程,是文化认同和文化分异的必要步骤。浙江高职院校在国际文化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全盘吸引,而是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范式、专业特色等方面,通过前期的过滤,去伪存真,去存求精,进行相关优秀文化信息的认可。选择不仅是挑选的过程,更是挑选的结果,是对考察院校或者合作院校的优势、特色、经验和方法进行最终确认和认同,然后把其纳入到自己学院原有的思想范式之中。高职院校文化的选择可以分为部分选择和全部选择,从当前浙江高职院校国际化进行来看,适合部分选择,结合浙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相关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专业合作等方面经验的选择。

4.内外融合。内外融合是在国际选择基础上进行的。高职院校内外文化融合是通过文化吸纳、文化磨合、文化调适和文化融合,将学习和模仿对象的新的文化、思想范式,融入到浙江高职院校的文化、思想范式之中。吸纳是积极的选择,就是把先进的经验、优秀的成果正确的广泛的汲取。在文化吸引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因发展背景、生存环境、内在本质的不同,存在着一定冲突和摩擦,因而旧的文化和新的文化需要磨合,外来的文化与本土文化也需要磨合,磨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吸纳、适应和融合。在磨合的过程中,要根据文化冲突所表现的特征而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即文化调适,通过调适使旧的接受新的,使本土的接受外来的。在文化完全适应之后,浙江高职院校的本土文化要进一步将吸引的外来文化信息进行融会贯通,使教学理念相互渗透,使教学方式相互交融,使教学模式相互借鉴,实现新旧、土洋、中外高职院校文化全面接轨。

5.本土重构。本土重构是在内外融合的基础上开展的。本土重构是浙江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形成的关键和最终目的。重构是融合的更高级阶段,融合是渗透和交融,而重构是在融合基础上进行新的文化范式的再造,使新旧文化、中外文化、洋土文化形成一个新的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文化发展模式的革命性变化和突破。浙江高职院校文化的本土重构是揉合浙江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城市文化、校园文化、国际外来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在吸引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自身优势,从而实现自身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创新。本土重构是彻底、全面的文化改造,是摒弃落后的文化,发挥先进文化动力的根本性手段,没有重构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通过重构、创新、发展,形成新的文化范式和文化软实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国际交流、国际比较、国际选择、内外融合、本土重构五个具体的机制环环相扣、有机联合,构成浙江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形成与创新的机制。研究国际化对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机理,对于浙江高职院校更好的进行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的创新,校园文化校园风气的营造,教育方式与教学手段的突破,学生素质和学术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浙江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启示我们,浙江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发挥地域文化优势,继承城市文化精神的同时,要积极地吸引、吸纳、借鉴、融合国际先进的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等思想范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和提升浙江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郑晓云,严帆.高职院校软实力的科学内涵及评价体系[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4).

[2]骆文炎.浙江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J].继续教育,2010(08).

[3]骆郁廷,王 瑞.论文化软实力形成的接受机制[J].湖北社会科学,2014(07).

课题项目:

本文系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基于国际化视角的浙江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KT201403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作用机理文化软实力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媒体关注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甲状腺内注射奥曲肽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益生菌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