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焊工专业教学质量
2016-04-20刘阳
刘阳
【摘 要】本文结合焊工专业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现状,通过让学生加强认识,教师理实结合,并且丰富课堂内容,加强师资力量,加大实训设备建设来提高焊工专业教学质量的新思路。
【关键词】分析问题;加强认识;理实结合;丰富课堂;师资设备
一、分析学生情况与现代工业的需求
技术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对学习有抵触心理,在学习焊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时,学生觉得味同嚼蜡、枯燥无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将容易使学生形成定向思维和造就能力的局限。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需要造就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对于这一领域的职业类教师而言,责任重大而深远。因此,在焊工教学中,应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教学重点放在实际操作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用最有效的方法获得更多的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以适应当代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学生的认识是焊工教学的基本条件
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焊工教学一直以来强调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但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却很少,除了条件受限制外,大多是教师本身缺乏对实践重要性的认识,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本已抽象的知识更显枯燥,这样不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提高。所以我们应不断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来充实学生的理论学习。
首先要组织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参观,了解机械加工及焊接结构件的生产过程,加强对焊接生产的感性认识。了解焊接过程在产品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论教学垫定基础。同时焊工教学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平时所见,渴望更多的了解。这时,教师应在恰当的时间,再带领学生到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焊接结构厂参观。而且参观要带着问题,要有针对性。参观的同时要求专业教师能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过程进行讲解,特别是在课堂上不易讲明的,讲不彻底的内容,要着重讲解。对学生参观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耐心指导。否则无疑是走马观花,失去参观的意义。另外学生的理论学习到了一定程度,迫切想知道具体各种焊接工艺情况。这时教师利用学校具有的实习工厂,经常组织学生到学校实习工厂观摩高年级学生实习操作课。了解焊工常用设备、材料、基本操作过程等,并在高年级学生操作时,联系课本内容进行现场讲解。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多观看各种焊接方法方面的光盘、录像,进一步加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堂效果。
三、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是焊工教学的必要保证
在焊工实训教学中我们发现它不是一门独立性的课程,它的教学与其它课程有紧密的联系,如果仅从焊工单方面的角度来开展教学,知识不够丰富,思路不够开阔,也必定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法效果。因此需要我们灵活的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来辅助做好焊工教学。焊工学习涉及知识面较广,内容也较复杂,在实际教学时,不难发现许多的机械专业基础课程自始至始贯穿于工艺课程中,例如:金属材料热处理,机械制图等,都与焊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加强这些课程内容与焊工实训的联系,对能否学好焊工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容易使学生造成学习不重要的想法,不需基础知识,或需要基础知识很少的感觉,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发现,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很难学好技能。其课程中的冶金反应、焊接设备、工艺参数等问题,需要大量的电工学、化学等基础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除了正常的焊工教学之外,还要进行与基础知识的必要联系,对学生学好这门课是很有帮助的。
四、搜集信息,丰富课堂内容
由于工业飞速发展,书本的知识与现实已有一 定的差距。书本的知识与时代脚步相比,总是滞后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把基础性的问题讲深讲透的同时,应更新观念,并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将课本以外的东西融入到教学中去,与时俱进的开展教学。教师应注重从网络、电视、杂志等方面收集更多的当代信息和科技,充实到我们的教学中。如: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等。北京建造的国家大剧院椭球形穹顶焊接钢结构,世界关注的建设中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中水电站的水轮机转轮,西气东输的管道,鸟巢钢结构焊接技术,焊接材料的发展态势等大量的内容丰富到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的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有开拓性的来进行焊工教学。
五、加强师资力量,加大实训设备建设
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因此,技工学校要专门聘请专业知识丰富、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教师。还要大量培养,要多派这些教师到高校、企业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第二,加强实训设备的建设,焊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训设备对焊工教学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此,学校要添置新设备,认真规划、仔细落实,及时淘汰陈旧设备,重视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保证学生能有专门的设备进行实训。第三,技工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在解决学生实习问题的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和实际生产结合起来,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实现共赢。
通过教学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教学过程和方法,没有定论,多样各异,也没有固定的公式可搬可套,只有我们不断的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大胆实践,就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