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管理”视角下高职学生工作探析

2016-04-20刘晰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柔性管理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摘 要】柔性管理主张以人为中心,并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在高职院校中推行柔性管理不仅契合了学生管理工作要求、适应了高职学生思想特点也促进了“技能型”人才培养。在高职院校中推进柔性管理需树立“以生为本,服务本位”的管理理念、构建扁平式管理模式、培植优良校园文化和革新管理评价体系。

【关键词】柔性管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关于学生管理的体制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很多新问题、新特点,传统的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方法已经不能解决这些新问题。为了顺应新形势的发展,企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概念被引入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柔性管理”的内涵

在企业管理领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柔性管理”概念。现代管理科学中“行为科学派”是该主张的发起者,他们主张将人格化管理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即“以人为中心”,并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管理。郑其绪先生在《柔性管理》一书中,也将“柔性管理” 概括为“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自觉的行动”。[1]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员工实现了角色的转化,他们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被管理者,而是集管理的主体与管理的客体于一身。企业管理制度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员工,这就决定了柔性管理同时具有了意识的内驱性、心灵感应性和效果持久性。将这种管理模式引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既可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也可实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真正达到“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柔性管理”在高职学生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契合学生管理工作要求

“以学生为本”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价值目标。学生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

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使学生得到人格的完善、人性的张扬,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在柔性管理的视野中,学生的需要、心理、精神、行为、情绪、信念、价值等一系列与学生成长成才有关的要素都是管理欲整合的内容,它覆盖了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可见,“柔性管理”契合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求。

(二)适应高职学生思想特点

相较于本科和中职学生,高职学生的思想特点呈现出他们的独特性。他们独立性强、永于创新,但是受社会经历局限性和社会转型期思想的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现实化和功利化的特点。同时,由于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呈现出多层次性。面对这些现状,如果高职学生工作简单套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一定行不通。为了正确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正视自己都优缺点、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进“柔性管理”可以促进学生扬长避短,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而以优质的服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其提供可观的发展空间。

(三)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利用“柔性管理”让学生转变自己的角色,自己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做自己的管理者。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激发、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能明确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目标,认清自己“技能型”人才的发展目标。这种“注重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个性”的高级管理,顺应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柔性管理”的实施路径

(一)树立“以生为本,服务本位”的管理理念

柔性管理主张“以人为本”,学生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服务对象,因此,在高职院校推行柔性管理必须树立“以生为本,服务本位”的理念。在该理念引导下,个性化教育和人性化教育应该贯穿学生管理工作中。首先,学生工作者要转变工作方式,由权威型转向对话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彻底转变过去“管理者支配与学生从属”的思维模式。在工作中要力争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错误。正如保罗·弗莱雷指出的那样:“没有平等,就成了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2]在与学生接触中保持民主的精神和亲和的态度,让学生愿意与你分享学习和生活中的感悟和困难,也愿意积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管理工作中注入“关怀与服务”意识。学生管理者将关怀学生与服务学生作为自己的任务,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服务者、管理者和教育者”,厘清“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的工作准则。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从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赖,也便于自己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构建扁平式管理模式,铸成柔性管理风格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事务管理沿用的是刚性管理模式下的金字塔式的结构。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为了提高效率传递和扭转信息执行的偏差,高职院校的学生事务管理急需实行模式转变,从金字塔式转向扁平式。组织结构扁平化就是“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组织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增宽管理幅度,裁减多余人员,下放决策权力,从而使组织结构更加紧凑,使组织的运营变得灵活、敏捷,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能。”[3]以扁平式的管理模式组织学生工作,简化了决策过程,提高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管理的推动。这种基于柔性管理理念而设置的扁平式管理模式,反过来又会促进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培植。

(三)培植优良校园文化,发挥柔性教育的情感凝聚力

作为校园独特的精神风貌的体现,以及沟通和联系学校每一位成员纽带,校园文化的作用不可轻视。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还可以增进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校园文化除了具备一般的导向、约束和激励的功用外,对人才培养、科学发展和社会服务也起到重要作用”。[4]优良的校园文化可为推行柔性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取决于他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度。为了引导学生积极配合学生工作,学生工作者应该按照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学生的课外时间和空间,利用多种手段和形式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期形成校园文化的合力。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使学生可以理解、接受和认同学院的发展前景、方向和目标,并且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也唯有此,才能推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培植,在学生柔性管理中发挥共同价值观的作用。

(四)革新管理评价体系,放大柔性管理效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多规格、多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行业、企业的宠儿。同时,90后的高职学生也个性越来越鲜明、个体差异越来越大。面对这些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需建立与柔性管理相一致的多元、开放、动态评价体系。新的评价方法应侧重对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综合评价,强调学生的认知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该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自评与他评相融合,同时将共性标准与个性标准相糅合。

总之,柔性管理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弥补了刚性管理的弊端。当然,我们提倡的柔性管理应该是刚性管理的升华而非彻底扬弃,工作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融合互补。

参考文献:

[1]郑其绪. 柔性管理[M]. 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56

[2]于洪卿. 美国“公民学”的课堂教学与启示[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 12) : 69.

[3] 冯周卓. 走向柔性管理[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0 - 31.

[4]付子顺.推进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04- 107.

作者简介:刘晰(1980.6—),女,安徽巢湖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柔性管理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