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下的师资培养模式在我国职业院校师资建设中的借鉴与思考

2016-04-20李欢鸽

大观 2016年3期
关键词:师资培养双元制职业教育

摘要:本文在介绍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同时,分析我国职业院校师资建设的现状,并在借鉴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高职教师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借鉴与思考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师资的培养

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一切要归功于其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而“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秘密武器。所谓“双元制”就是整个学习过程是在职业学校和企业这两个地点共同完成的,学校的理论与企业的实践——双元密切结合。德国“双元制”教育之所以得到社会认可,得益于一支学历高、知识丰富、能力素质高并且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德国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建设和培养十分重视,有严格的准入、培训和考核制度。进门难,要求严,待遇高是其主要特点。

(一)在德国,严格的准入制度为职校寻求高标准教师提供了良好基础。成为一名真正的职校教师一般要历程岗前国家考试、职业培训、见习、二次考试、上岗颁证等程序,还要再经过3-5年的不断培训和考核才能全部完成。基于职业教育具有异于普通教育的目标,德国相关部门对欲从事职校教师这一工作的人员制定了充分体现职校特色的严格岗前培训与考核——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以职业培训和企业实践为核心内容,把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完美相结合。

(二)持续、规范的培训机制保障职校专任教师教学水平能与时俱进。德国对职校教师的培训有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企业的主动参与,独立的专职培训机构做支撑,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保驾护航。这三个层面,各司其职,使培训井然有序。

(三)国家和各联邦州给予的财政支持,让教师享受相对丰厚的工资待遇,工作起来全无后顾之忧。成为真正的教师,即成为公务员,不存在失业的风险。据统计,德国政府支付给教师的工资为人均国民收入的2倍多,与其他一些行业相比,教师属于名副其实的“中高收入阶层”。

二、我国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除了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外,关键是要向德国职业教育那样,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但高职师资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高职师资来源复杂,准入、管理制度不规范。高职师资有四类基本来源:第一类教师——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太过注重学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对实际教学能力和从事职业教育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的能力及对市场和社会需求了解程度并无严格要求。第二类升格前的中专或成人高校的原有教师,未经任何培训就被推到更高一级的教学平台上,力不从心的现象屡见不鲜。同时,落后、死板的管理制度使得从企业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因学历问题无法得到平等的待遇;松散的考核制度使得行业内专家授课过于随意,不成体系,无法使学生获益最大化。

(二)对教师培养、培训投入过少,相关制度不完善,继续教育得不到重视。虽然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我国社会普遍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心理,使对职业教育整体投入不足、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没有专门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企业只顾眼前利益,不愿主动参与到师资培训中。多数学校因师资不足,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少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培训。加之去参加企业实践,除了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外,对评定职称毫无益处,有时还需自费进修,积极性无法得到调动。

(三)专职教师激励约束机制缺失,兼职教师聘任及管理混乱。由于缺乏对编制内教师的激励和约束制度,有些教师滋生不思进取的不良思想。学校里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比重本就低,通常还任务重,要求高,报酬低,这大大挫伤了其积极性。另外,这类教师聘任途径多来源于亲戚朋友、现有教师介绍,人情色彩浓重,做不到公平公正。岗前无培训,无长期规划,队伍稳定性差,对教学造成不良影响。

三、借鉴有益经验,改变现状

(一)拓宽师资引进渠道、严格准入制度,培养能力本位的“双师型”教师。鉴于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必须要有一批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为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实效,应从学历和企业经历两个方面把好入口关,在严格的准入机制保障下,不拘一格选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院校努力是不行的,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企业的积极参与也至关重要。

(二)丰富师资培训途径,积极探索建立终身培训机制。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把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对教师进行岗前和专项培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发展趋势;熟悉学生就业岗位职责;学习自身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新应用。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为依托,对教师进行学历、实践两方面进行完善。创造开展国际合作培训的可能,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三)完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一方面实行严格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与准入制度,另一面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积极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努力体现职校教师的特点。

四、结语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我国正处于经济腾飞、产业结构调整阶段,急需大批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实用人才。落后的职业教育,已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当前的重要战略任务。教师作为职业教育主要的实施者,其队伍建设的改革便成为重中之重,对此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才能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聂华.从德国职业学院看我国高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机械职业教育,2008(02)

[2]孙晓莹.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学研究,2006(01)

[3]汤小燕.德国职业教育特色[J].长沙职业工学院学报,2009(05)

[4]尹晓岚,刘惠林.2007年黑龙江省教育经济发展报告[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李欢鸽(1987.10—),女,汉,河南许昌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外语教育。

猜你喜欢

师资培养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校园足球师资培养途径探究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欧美出版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三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