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美术馆美育功能与中小学美育结合模式思考

2016-04-20刘艳

大观 2016年3期

刘艳

摘要:在本次研究活动中,我所在的课题组通过对大学美术馆美育功能研究,对新时期的大学美术馆美育功能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结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此阶段的研究,我们详细探讨了研究的各个要素。大学美术馆的美育功能具体表现在大学美术馆的对外开放性和学术性。

关键词:大学美术馆;美育功能;中小学美育功能

通过对于大学美术馆美育功能与中小学美育功能结合的研究,对于什么是大学美术馆的美育功能,大学美术馆的美育功能如何利用等理论的研究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在研究之初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有关于大学美术馆美育功能的相关研究资料不多,有关的参考不够权威,这些对研究造成了诸多困难。通过这一点,也发映出,在我国现阶段,有关于大学美术馆美育功能的相关研究还是很不完善的,而相较于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他们在大学美术馆美育功能如何开发,大学美术馆美育功能如何与中小学美育教育结合上有了很系统很深入的研究,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结合模式,充分发挥大学美术馆的作用和功能。

开放性是公共美术馆的精髓所在,在大学美术馆中尤为如此。优秀的大学美术馆能体现大学的美学修养,提升大学品味,吸引社会的视线,加深对大学的印象,从而达到扩大学校影响力的目的。因此,在大学美术馆美育功能开发中应注意如何让大学美术馆与外界有更多的结合。同时要根据不同大学的不同情况,与外界结合。像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这样的大学美术馆,在于外界结合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其附属的小学、中学、幼儿园。把大学美术管的美育功能同中小学美育教育结合起来,探索出大学美术管的美育功能同中小学美育教育结合的研究模式,这点就涉及到了大学美术馆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活动面。

总而言之,作为公共性的大学美术馆,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是大学美术馆生存的发展的未来之路。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第一所大学美术馆上海大学美术馆建立之初,当时的上海是对外开放的典范,因此当时的大学美术馆对外开放的程度也是极高的,但随着一个又一个大学美术馆的建立,大学美术馆却成了一些大学的私人场所,失去了其教育世人,宣传美学的作用。为什么时代发展的大学美术馆的美育功能却迟迟得不到进一步的开发呢?其中一个答案是美术在综合类大学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其他学科,美术学科得不到重视,大学美术馆又怎么可能得到发展呢?我们常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指的是什么,是对美的认识,是审美素养,这在一个人的塑造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对美有认识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美体会美,得到美的体验。所以说对美术学科的重视,是关键且必要的。

在美术教育的各个阶段中,对学生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可以说是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的美术素养的塑造是十分关键的。在学生中小学阶段,审美观念和美的认识正是形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正确的引导十分重要,为什么现代的学生对日本的一些漫画,动漫十分着迷?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就是美术,这些就是美的。并不是对日本漫画批判,而是在美的范畴中,有更多优秀的,传统的东西,学生没有机会去接触,去学习,去欣赏,因而才产生了这种对于日本漫画的迷恋。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缺失的,很多地方的学校甚至为了升学率,不去开设美术课程。通过大学美术馆的设施和学术功能,来弥补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不足,是我们项目组研究的中心问题。如果可以通过大学美术馆的美育功能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加以完善,那么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是有进步意义的,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大学教育与义务教育结合,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开放,这对于学生美术素养,审美能力的提升是巨大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我们国家的公共美术馆发展的越来越开放化,但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大多不知道,或是没有时间去如国家美术馆这样的美术馆参观,而借助大学美术馆来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一是发展了大学美术馆的美育功能,让大学美术馆为更多人服务。二是相对于国家美术馆,大学美术馆有更多的自由性和可实践性,大学美术馆分布较广,更贴合中小学就近开展美术馆参观的需求,而且在国家美术馆开展如举办学生画展的门槛过高,因为国家美术馆是以盈利为目的,本身美术馆的开销较大,而大学美术馆大多大小适中,门槛较低,适合中小学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一位美术教育家说过:“好的辅导方法,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画啥像啥的高手,而是学到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由此可见,对于孩子美术审美和艺术鉴赏水平的塑造是十分关键的。只有正确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提高,才能让孩子真正的全面发展。

在这次调查研究中,我们深刻的了解到,在研究中要避免受到传统和权威的影响, “概念化”,“操作化”和伦理。 想到在我很小的时候,会想类似“桃树为什么叫桃树?柿子树为什么结柿子”这样的问题。当时大人的哄骗和自己想当然的理解是“因为古人给它取了桃树的名字,所以桃树会结桃子。”后来,我知道,根源只在于种类的不同,而给它们取名则是把模糊的东西概念化以方便人们认知。“概念”本身未必真实,其实只是为了我们在研究中获得一致性的理解。“操作化”给了我可以先把研究如何进行的想法与步骤呈现为文稿。 范式用来理解一件事情的模型或者框架,看格雷戈里,贝特森的《纳文:一个新几内亚部落的研究》时,发现研究者就用了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多种范式来对纳文这一仪式进行考察。从而归纳出仪式在各个层面发挥的功能。其实,我们平时在理解一件事情时所依凭的思维也是范式。研究中运到到的范式的阐述和对相关研究著作的阅读告诉我:只有用多种范式来对事物进行理解,才能窥其全豹。

通过这次学习和研究,使我能将这次活动和自己的成长经历与生活感受联系起来,进行观照,同时拓宽了我的学习与研究视野。我通过这次学习需要也应该获得的,不光是做研究的理念与技能,还是处理生活问题的理念与技能。刚开始选课题的时候,有一个疑问:这些研究者怎么对做研究那么有兴趣? 而在我们一起经过两学期的研究后,忽然发现,其实,社会科学是探寻规律的学问,更是探求真相的学问,而如果我能有足够的好奇心去发现生活的真相,便自然能通过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建立起对做研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