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中后期社会风气流氓化探究

2016-04-20安大伟

大观 2016年3期
关键词:明朝流氓成因

摘要:中国古代社会流氓风气,历朝历代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但属明代社会中后期最为凶恶、最为典型。我国史学界,对这一命题有突出贡献的莫过于陈宝良、王春瑜两位先生,流氓风气能够在明代中后期集中爆发和蔓延,这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导致的,它和统治阶级、政府效率、经济结构、群众思想观念多方面有密切联系,是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结果上看,又对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乃至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明朝;中后期;流氓;社会风气;成因;意义

一、明代流氓风气之表现与成因

(一)统治集团堕落

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曾谓:“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朱元璋早在坐上大明帝国第一把交椅之前,就以曾拿儒生的帽子撒尿,登上大宝后即屠戮“功狗”,动辄在堂堂金銮殿里以棍子殴打大臣,即“廷杖”,武宗朱厚照甚至亲自网罗大量流氓并慷慨封赐。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宦官政治和特务政治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武宗正德年间宦官刘瑾气焰更大,当时北京城有“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之说。这样的流氓无赖,却在天启年间掌握了国家大权,专权乱政,称九千九百岁。众多无耻官员以同样的流氓手段助纣为虐,并为他大建生祠以歌功颂德。风靡之下,四方流氓恶棍们如鱼得水。除了宦官专政之外,权臣也与无赖相勾结,权臣严嵩父子不仅贪赃狼藉,而且“以无赖之子,窃威助恶”。权贵们公开和空前大规模招揽流氓地痞充当亲信和打手。

明代社会中后期社会风气的流氓化,和统治集团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起来,它是政治流氓化的结果。正因为贵族、权臣、恶霸相互勾结,才使得明代的流氓风气呈现出大范围,长时间,损害深。它既是统治者腐朽的产物、也是专制体制腐朽的产物,伴随着明代中后期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产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经济结构变化

明朝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生活空前繁荣,这是流氓阶层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部分游民进入城市,无正当职业,只能以歪门邪道糊口;另一方面,城市地主、权贵的增多,使某些爪牙、鹰犬之流,背后有了靠山。”[1]

明朝中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脱离农业独立发展的趋势比以前更为显著,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而从农业分离出来的劳动力,只有极少从事手工业,出现了很多雇工。比如,万历年间景德镇制瓷业的雇工,“皆聚四方无籍之徒,每日不下数万人”。[2]他们已经从人身依附上自由了。

商业资本也非常活跃,工商业城镇兴起,如“湖州随着缫丝业的繁荣,在明末成为拥有一万六千多人的大镇,而在明初它只是一个只有几百人家的小村。”[3]镇市人口大多是外来的商贾、小手工艺者和流民。城市既聚拢了大量财富,期望改善生活的农民将会进入城市谋生,同时它又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们的聚集之所,这些人需要大量的随从和打手,于是许多无业游民便依附于上流社会。“明代城市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也是流氓活动最猖獗的地方,像‘打行这样的有组织的流氓团伙就首先出现在经济最发达的苏州、松江等城市。”[4]正是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给两者之间相互利用提供了平台。

(三)利益的追求与观念转化

随着商品经济繁荣,传统的“士农工商”格局松动,经商不但不是十分可耻的事情,还会谋得巨大财富,部分大商人已经达到拥资数万、数十万至百万的境地。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必然促使一股拜金逐利风气的盛行,比如当时山东博平县“逐末游食,相率成风”[5]山西汾州“民率逐于末作,走利如鹜”。[6]

“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的多元化和互相冲突相联系的是价值观的断裂。”[7]孔

孟之道曾经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儒家的君子人格注重诚信,淡泊名利,重义轻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但是新时期利益的多元化使社会崇拜资本,在金钱至上的时代氛围之下,地方官僚们追逐金钱,徇私枉法,加速了政治的腐败。“民间之下凌上、少侮长,奴婢叛家长”[8]丑态百出,可见金钱的威力对传统道德观念冲击之大。

二、明代社会流氓风气之的影响

在经济上,仰仗着专制皇权做后盾,流氓们肆无忌惮地摧毁着城市经济,打着权贵旗号而大肆诈骗工商业者和小民百姓,扰乱了经济秩序,阻碍经济的发展。

明代的流氓意识还渗透到文化领域,伪造文物、古董、 编造家谱等现象十分突出,“明中叶后,江南地区竟出现了专门伪造历史、胡编家谱的‘作家”[9]其危害是不容低估的。

崇祯六年,开始形成全国性的大起义,城市贫民和世仆的参加,是明末农民起义的显著特点。当时在黄河南北岸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吃他娘,穿他娘,吃着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可见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求。明末,政府对工商业者勒索财物,公然抢掠。而农民军实行的是“平买平卖”的政策,天下民心所向,自然“一路州县,望风而靡”。

在文化心理层面,影响最为巨大。在这种高度专制的皇权与社会流氓化的风气面前,老百姓一方面畏惧专制权威,不敢越雷池半步,另一方面却又都千方百计攫取和利用专制权力以为自己生存之必需。通过使自己流氓化获得依附于专制权力的资格,进而改变自己长期以来卑微的地位和屈辱的命运,专制必然造就卑劣的国民品格。

流氓意识转而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心理。明代出现大量诸如“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等民间谚语,反映了国民心理受到的严重挫折。对政治权威的极端畏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自我个性的强烈抑制。

《水浒传》所谓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就是明代的流氓团伙,而宋江等人的身上其实是流氓文化与侠客精神的统一,明代“游侠之风衰微,起而代之的是‘强盗之辈,反对的是奸臣,打劫的是平民,后来,就连有‘侠气的流氓,也不敢指斥奸臣,最后,侠客终成了流氓。”[10]

从另一个角度说,流氓文化也对人性解放、思想启蒙有积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平等性,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个人受到礼教、宗法、国家、家族的强力压制,几无自由可言。皇帝可以随意杀死臣子,父母有权决定儿女婚姻、百姓见了官员要磕头,而且“刑不上大夫”。在“拜金主义”与“拜官主义”横行的夹缝中,流氓主义杀出了一条血路,让百姓体味到了人之为人的尊严,寻求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

【注释】

[1]王春瑜.明代流氓及流氓意识[J].书摘,2007(05)

[2]萧近高.《参内监疏》,康熙《西江志》卷一四六《艺文》《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志》编纂委员会编,2001

[3]顾禄、清嘉录.《双林镇志》卷十八《户口》[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4]高寿仙.关于中国人“流氓性”及明代流氓阶层膨胀社会原因的几点看法[J].社会学研究,2002(01)

[5]杨祖宪.《博平县志》卷四 《民风解》[M].台北成文出版杜,1977

[6]孙和相.《汾州府志》卷二《风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7]谢维营.流氓文化述评[J].探索与争鸣,2005(03)

[8]管志道.《从先维俗议》 卷二[M].济南:齐鲁书社,1997

[9]王春瑜.明代流氓及流氓意识[J].社会学研究,1991(03)

[10]高秀清,张立鹏.流氓的历史[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安大伟 (1991),男,汉,山东省日照市,硕士,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方向:中国历史文献学。

猜你喜欢

明朝流氓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流氓的“变异”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浅谈北魏以来庄浪地区的石窟营建
试析播州之役对明朝的影响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
雨一直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