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祖逖先鞭”典故研究

2016-04-20易园

大观 2016年3期

摘要:“祖逖先鞭”典故源于东晋著名将领祖逖的故事,最早见于《世说新语疏卷中之下·赏誉第八》。“祖逖先鞭”这一典故后世引用颇多,形成了丰富的典形。据普查所得,宋、清两代使用尤多。“祖逖先鞭”典故内涵丰富,除了催人发奋以外,还有独占先机,精忠报国等文化内蕴,其思想光辉对当代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祖逖先鞭;典故源流;典故分类;联用与活用

祖逖,西晋名将,是历史上争先立功报国的榜样。以他为人物原型形成的“祖逖先鞭”等相关典故含有勉励人奋力进取之意,鼓励人不要畏惧艰难,而要雄心常在,发奋图强。后人常用此典比喻努力进取,唯恐落后。有时也泛指人做事争先,先人一步。本文选取“祖逖先鞭”这一典故进行深入分析,探寻其源流发展过程。

一、“祖逖先鞭”典故溯源

南朝时期《世说新语·疏》中《赏誉》第八记有:“(刘琨)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祖逖先鞭”这一典故即源于此段文献记载。

据现存文献检索结果,“祖逖先鞭”作为固定的典故形式首次出现在南朝梁阮孝绪的《七录·序》中:“天下之遗书秘记,庶几穷于是矣。有梁普通四年岁维单阅仲春十有七日,于建康禁中里宅始述此书。通人平原刘杳从余游,因说其事,杳有志积久,未获操笔,闻余已先著鞭,欣然会意,凡所钞集,尽以相与,广其闻见,实有力焉。斯亦康成之于传释,尽归子慎之书也。”此文又见于《全梁文》卷六十六。

由此可见,“祖逖先鞭”这一典故从南北朝时期一直使用到现代,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且其使用频率基本呈现逐朝代升高,可见其影响越来越深远,也越来越广为人知,其使用情况可用“源远流长”一词概之。

二、“祖逖先鞭”典故分类

“祖逖先鞭”典故形成之初,并未取得凝固的典形,且用法单一,变体形式较少,还处于典故形成的萌芽时期。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序》中有“先著鞭”一例。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义证》卷八·《文心雕龙义证》中“自宋玉、景差,夸饰始盛。”其下注引:“此言夸饰文学之盛行,始于宋玉、景差之徒,彼二人者,上承屈原之流沫,下启汉赋之先鞭,张皇铺陈,崇尚淫丽,渐失诗人比兴之义。”此处有“先鞭”的用法。

隋唐时期,随着语言及文学体裁的发展,“祖逖先鞭”典故的使用迅速增多,使用频率远多于南北朝时期,且典故的形式已经凝练,进入典故形成的成熟时期。出现了“争鞭”、“着鞭”、“著鞭”、“祖鞭”、“下鞭”、“祖生”、“祖逖鞭”、“早著鞭”、“早着鞭”、“后施鞭”、“著祖生鞭”等变体形式。

宋辽金时期,“祖逖先鞭”这一典故在承袭隋唐五代的用法和变体形式以外,又产生了极为丰富的变体,典故不仅拥有了凝固的形式,还拥有繁多的变体,这些典故形式还常常出现混用或合用,说明这一时期已经步入了典故形成的繁荣阶段。新产生的典故形式有:“鞭著”、“祖生先”、“先我鞭”、“争雄鞭”、“祖生鞭”、“着先鞭”、“著先鞭”、“著祖鞭”、“鞭先著”、“先著鞭”、“刘琨鞭”、“争著鞭”、“先着鞭”、“争先著”、“著鞭先”、“著祖逖鞭”、“志在著鞭”、“求名着鞭”、“闻鸡著鞭”、“祖鞭先著”、“祖鞭先着”、“鞭忧祖逖先”等等。

元时期由于朝代时间较短,且文化发展由于政治等原因受到抑制,存世著录较少,典故保留情况不佳,“祖逖先鞭”典故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迷时期。这一时期新形成的典故有“着祖鞭”、“先著祖鞭”、“先我著鞭”等。

明朝时期一改元朝时期典故使用低迷的情况,不仅延续之前几个朝代的典形,还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新的典形,如“竞祖鞭”、“竞先鞭”、“士雅鞭”、“着了先鞭”、“著鞭在先”、“着祖生鞭”、“猛着祖鞭”等。

清朝时期是“祖逖先鞭”这一典故形成的兴盛时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典故使用的频率十分丰富,大量的典籍中都出现了相关的典故;二是典故的形式丰富多彩,除却前朝积累的典形外又新增的新的典形形式,使得典形家族更为庞大。以下是新出现的典形:“争雄鞭”、“猛著鞭”、“一鞭先着”、“祖逖先鞭”、“先我着鞭”、“刘鞭祖楫”、“猛著先鞭”、“祖生先鞭”、“祖逖著鞭”、“竞著先鞭”、“著我先鞭”、“争著先鞭”。

民国时期及以后,“祖逖先鞭”这一典故继续为人们大众所使用,由于白话文的出现,这一典故常常出现在近体诗里面或者正式书面语中。典故的使用较之清代又进入了一个相对的低谷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典形有“猛着鞭”、“首着先鞭”、“早著先鞭”、“着鞭在先”、“祖鞭猛著”等。

三、“祖逖先鞭”相关典故的联用与活用

“祖逖先鞭”这一典故拥有丰富多彩的典形变化,因而前人在写作时不仅可以依据内容和形式的要求选取最为恰当的典形,还能够联用多个不同的典形,如苏轼《苏轼集》卷九中《虔州八境图八首》一诗:“成佛莫教灵运后,著鞭从使祖生先。”此处“成佛”是与谢灵运相关的典故,“著鞭”则是与祖逖相关的典故,两人两事对举,一后一先,都是劝勉人们要积极进取,不能甘于人后。又如汪元量《宋诗钞·水云诗钞·〈杭州杂诗和林石田〉》一诗:“惜哉无祖逖,谁肯着先鞭。”王恽《木兰花慢·十三年平阳秩满,清明日赋》一诗:“功名事无有分,且着鞭,休羡祖生先。”

除了联用之外,为求格律严整,在运用“祖逖先鞭”相关典故时,有时需将典形拆开或变换,灵活地使用。如《全宋词·无名氏·〈水调歌头·寿丘月林〉》一诗:“长羡君,先我著,祖生鞭。”此处为求得三字格的节奏感,合用了“先我著鞭”与“著祖生鞭”。又如刘克庄《宋诗钞·后村诗钞·〈送王实之〉》一诗:“欲去还留每自怜,竞为吾子着先鞭。”此处则将“竞着先鞭”拆开使用。《元诗选》二集·辛集中戴良《赠章彦复省掾》诗:“祖逖鞭方着,张良箸欲筹。”此处为求得与下一句诗押韵,将“着祖逖鞭”的词序变换了。

“祖逖先鞭”及相关典故使用频率很高,典形变化丰富,是中华典故群中的一颗瑰宝,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也将鼓舞我们不断求索奋进,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积极进取,为国家的富强“猛着先鞭”,为民族的振兴“先著祖鞭”。

【参考文献】

[1]杨德炳.论祖逖与北伐[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2)

[2]汉语大词典2.0版9(电子版)

[3]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第三版

作者简介:易园(1989-),女,汉族,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语言比较与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