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越生命精神的自在之物

2016-04-20董亮

大观 2016年3期
关键词:油画状态风景

摘要:面对当下油画风景的审美,困境与发展的凝结点,展现“中国精神”不只是运用一些传统文化符号或转换传统绘画样式特点就能解决的,这种特色既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中,面对政治和欲望的精神压力,对于每一个艺术家而言,需要坚深的内心超越,以精神远足世界。

关键词:油画风景;中国精神

21世纪以来,保持自我文化身份的问题成为共识,尤其是风景油画的创作,往往与“中国精神”挂钩,可大部分作品呈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图式,缺乏对自然生命的意态表达的文化关切,“中国精神”实与精神无关。这种情况其实与当下中国处于独特的时间与空间有关,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和人的生存状态是极其复杂的,我们能够在这个时代深深的感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们提供了宽松的条件;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凸显的环境问题,人心自私的物欲横流总是让人感到不安。艺术价值要求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市场的牵制,久之被变质。尤其是年轻艺术家面对触手可得的创作图片,大都采用表面的中国符号来彰显中国文化,习惯用图像复制与不断拼贴的方式来替代精神上的匾乏。

一种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当代艺术想在国际舞台发出更重要的声音,除了对西方文化的消解,更应该加强对中国自身文化及艺术精神的专研。我们回看中国美学中的大家,他们的作品归纳起来都有一个面对人生困境所产生的痛苦、忧虑所作出的主观超越。

我们看倪瓒、看徐渭、看朱耷,他们不仅仅给那些粗糙的实体给予了华美的绘画形式,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人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产生了一种超乎物外,超乎形式之上的境界。

“一切中国艺术形式都必须超越‘技而走向对‘道的把握”。艺术必须有内在的涵韵,必须栖息着人的心灵,才是中国艺术的根本。

任何一座山,一片水都不是仅仅通过它自身的存在而存在的,是什么力量使得它们有了灵性?宗炳言:圣人以怀道之心灵映照自然万物的生存变化,贤者以空明之心境关照,体味客观万物及其内涵。圣贤者观临自然山水,以其虚静的主体精神从外在物象的可观形态中领略隐含于其内的一种本源。

对于创作而言,倘若没有人的精神介入,没有一种“人造形态”加以体现,所有那些在物质世界中表现出的活的概念就只是在盲目的起作用。一切存在于最真实,最美的形态是属于人的灵魂的产物。以当代艺术家尚扬为例,他表现的是山水,但又不同于其他山水,因为我们在其山水中看到了力量,看到了我们生存的状态,看到了艺术家对自然衰败的无奈以及有关的一切。这样,“我们进入的是题材、含义的理念阶段,理解物的含义和象征比理解它外在的形态更具意义”。虽然物象是通过形状、形式来呈现的,但物象一旦与含义联系起来,就会具有超出任何一个物象自身的含义而使人唤起对于整个自然的遐想。

风景本应是沟通心灵与自然的桥梁,而油画风景从自然深处生发而来并同时形成了与自然本身所具有的创造力相并行的另一种创造力。当我们对自然外物的创作活动完善时,必定包含着我们对自然以及自身的认识、征服和超越。精神内容灌注着对于人自身的热切关注,最终超越于自在自然而归复于更高的“自主自然”。

在这个超越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应是自由的。人的自由首先体现在艺术家独立批判的视角,艺术工作的全部过程就是不依附时尚和潮流而在艺术规范中寻求自己的道路。并且,创作状态应是轻松的,自然的。有了市场的约束,艺术家的工作就有了一定的限度,紧张的状态怎么能画好画呢?至于创作什么,以及怎么创作,这种状态并不是提前设想好的,任何一张作品都应该让它自己自然地走过去。

“自然”便是高于一切的根本所在,作为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艺术审美。《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寂然无体,借助于万事万物,把“不可为象”的“道”的本质精神体现出来,“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老子所追求的是“自然”的“存在方式”和“状态”。《庄子》说“解衣般礴”,故事中,当其他的画家为礼仪所桎梏时,“解衣般礴”者“后至”不仅“值值然不趋”,甚至“受揖不立”。“解衣般礴”者已“游”于法度之外,自然而然,并且袒裼裸裎、不拘形迹,可谓“真”啊!“真”与“自然”的状态不正是艺术家本应具有的心理状态!

现如今,我们面对油画风景回归中国文化传统,西方的思维方式不能捆绑我们自己的创作思维方式,中国的油画风景不再是西方美术的翻版,而是借鉴他们优秀的元素助力我们的艺术。这不单单需要我们积极的创造绘画形式、表达自己言说方式,更需要表达我们自己的生存方式与状态。

我们看尚扬先生的作品,画面中有山的形象,可我们仔细观察却发现的是商品的图案,坍塌的建筑,各式各样的汽车以及人与动物的剪影。山由众多碎片拼贴而来,谁都见过,谁也没见过的山就这样出现。“言韵外之致耳”,尚扬从精神上消融了一座山的表面形式,把一座山所呈现出来的力量与人的精神之力合而为一,作品中的山是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对应。所以,我们看到的并非山之自然,而是人对自然肆意地践踏与破坏。在那些满目疮痍的景观中,作为表象的山便被尚扬观念化了。尚扬先生一笔一画之外,已是一种具体而微的生存经验与内心感受,他把中国文化、西方材料都看成一种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在融合与转换的过程中去表现风景,用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将油画风景的概念重新构建。

正如尚扬先生那样,对画面中自然生命的呼吸、表情,对生命的感悟和文化的认知为我们树立的是一个“离形去智”的坚实榜样。他把中西方有价值的形式有机的融合,通过作品演绎当下的社会景观。这种融合是精神性的追求,这种追求也是中国油画风景发展到现在需要的果实。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精神性的超越无关于西方还是中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尚扬先生的一山一水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物象的具体特质被忽略,从而达到一种有效的、通用的世界语言,作品于任何人而言都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精神”这种特色既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中,艺术家与艺术作品对生存状态所表现出的对苦痛的主观超越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政治和欲望的精神压力,对于每一个艺术家而言,需要坚深的内心超越,归复于更高的“自主自然”,这个过程虽然进退维谷,但是每个中国艺术家都应该在属于我们自己的伟大传统中探求道路,以精神远足世界。

【参考文献】

[1]余乡.绘画之道[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

[2]朱良志.中国艺术十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董亮,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13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绘画研究。

猜你喜欢

油画状态风景
智珠二则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油画去哪了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随手一弄就是风景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