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度研究

2016-04-20吴媛靖郑义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职业素养翻转课堂

吴媛靖 郑义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实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高校学生接受度为出发点,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学习需求特征,学生学习过程重构的变化和社会需求下的职业素质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接受翻转课堂的现实需要和理由,着重研究了翻转课堂在高校大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可能性。

关键词:接受度,翻转课堂,移动互联网,职业素养

前言

比尔盖茨说,今后十年二十年,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及其所引起的经济和社会变化的速度将会远远超过以往的十年二十年。而教育正面临着知识和技术的爆炸性增长。根据全球化和技术爆炸性增长的新情况,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新的能力框架或基本素养。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扪心自问,我国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为学生准备好能够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能力吗?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实践和研究热潮,正是在这样一种呼唤下产生的教改方式。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混合使用技术和亲自动手活动的教学环境,它既是教学手段的转变,更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教师来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亟需全面更新,对学生来说,在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挑战。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的课程改革中,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

从外部环境看,高校具备实施翻转课堂的网络化教学环境的支撑;从教学资源看,慕课、微课教学已经在高校蔚然成风;从学生接受角度看,翻转课堂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学生接受度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或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学生是否接受或者说多大程度上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取决于许多因素,但首当其冲的是依赖于他们对教师和这门课的态度,翻转课堂为行业专家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研究高校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度,也是帮助教师寻找更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下面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过程的重构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三个方面探寻高校学生接受翻转课堂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一、翻转课堂满足了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学习需求。

新生代的大学生追求独立个性,希望拥有较为独立的时间空间;他们的等级观念淡漠,不盲目服从,对待人事更追求心灵的认同,热衷于开放式的自由讨论,不愿意接受任何灌输式教育,乐于公开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同时我们也要看到,90后的大学生还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自尊心强,在传统课堂上,往往因为或害怕出风头或说错话被同学笑话而不愿意当众回答问题,更不用说主动发言,自由讨论了。

处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在所难免,翻转课堂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样一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能展示其个性化的学习特点,让自我能充分发挥而不受约束,又能在一个相对陌生的在线学习的环境中,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必看老师和同学的脸色,畅所欲言,同时开放式的自由讨论又能让彼此分享学习的体验和成果,碎片化的学习状态因其没有压力和枯燥的公式理论要求,倍受大学生青睐。

無人不低头,无时不网络,已然成为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常态,信息化的社交工具QQ群、微信群等为学生的情感、知识的交流和分享提供了支撑,大学生几乎人手至少一台移动设备,高校的网络环境几乎可以满足学生畅通的使用宽带和无限WiFi。翻转课堂包括课前的在线学习和课堂面对面教学两部分,前者的在线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需要学生自觉参与和有意为之,它既能培养学习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又提高了大学生网络信息的搜集、整合、辨别能力,使盲目浏览让位于有目标的专业知识学习。在学习方式上,可以一次看完,也可以暂停回放,多次温故,为即将进行的课堂面对面教学在思想意识上做好了准备,改变了传统课堂老师指哪儿看哪儿,划重点,详分析的枯燥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和教师站在同一个知识渐入的平台上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得出结论。

所以,翻转课堂满足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即个性化、分享和碎片化特点,高校大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度提高,也是信息化时代学习方式转化的趋势所向,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创新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翻转课堂重构了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变了固有的思维方式,修正了学习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常显得过于内敛,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善于课堂争论和自主探索,课外自主学习意识也不够。这也是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直面的现状。

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学”,教师站在学生与知识之间,学生是被学习,被传授的角色,只能单纯的掌握知识,训练技巧,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由“学——教”,学生直接获取知识,教师更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和能力,主要是教育教学观念上的“翻转”,突出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掌控者。师生之间更倾向于一种平等互动的伙伴关系。学习过程重构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生在信息收集和传递方面的渠道更为广阔,百度搜索、文献下载、观看网络视频课程、在线互动等,扩大了相关信息的广泛性;课程论坛、数据库、社交媒体以及网页的形式存储,大量的交互数据等,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课堂讨论感受实时互动、学生获得了真实丰富的收获,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是学生享受教学乐趣的前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痛苦的学习会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学习会使知识吸引人,……在同等情况下,教学的效率与学生从事学习的快乐程度是成正比的。”这也是大学生接受翻转课堂的内在动力。

在教育新技术的背景下,所有围绕课堂、技术、创新等的尝试和讨论,实际上都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学习什么时候想学就是什么时候学,基于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大学生本身不仅是教育技术的接受者,也可以是制作者,课内和课外,学科和综合,网络和面对面一体化,这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学的新形态。事实上,高校培养的人才,学习能力才是最根本的,如果一个人善于在新的环境下学习、应对,在他遇到困难、挫折时,有能力再站起来,抓住机会他很是能够成功的。翻转课堂引导学生更多的是体验学习,探究学习,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不仅是翻转课堂的特色和目的,也是未来教育的走向。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在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至少解决了信息化时代教育的三个问题:覆盖范围、积极学习和团队精神。大学生在翻转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自主学习习惯,自觉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行为,都是社会职业所需要的良好的综合素质。如何让学生从“学校人”成为“社会人”、“职业人”,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设计的立脚点之一。职业素养对于未来进入职场的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指社会各种职业内在的需求与规范,是一种综合品质,包含有职业意识、职业作风、专业技能、个人道德等各个方面。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职业素养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热爱工作和与同事团结合作的态度,这是觉得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二是再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的顺利进行,一方面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要在教学案例引导下完成知识能力与应用的经验转换,同时还要注重团队协作和创新。通过翻转课堂的不断实践,大学生会逐渐具备应用信息化设备和和环境,开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会具备较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多事务并行处理的运筹和协调能力,以及熟练使用通讯工具完成知识分享和交流的能力。这也正是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能力期盼。

结语:

2011年9月,美国教育部长邓肯提出了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这不仅是美国教育的问题,在我国教育领域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困惑。站在学生接受的角度研究翻转课堂在高校教改中的作用,正是对这一世界性教育难题的探讨。我们相信,教育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才可以使所有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在线课程潮流的深层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6):30-41

[2]陈丽欣,吴文兴,陈学.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5.(20)

[3]万长选,刘喜平,廖国琼,吴京慧,刘爱红.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20):53-57

[4]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6]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作者简介:吴媛靖(1996—),女,汉族,安徽省宣城人,社会学本科,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社会学专业;

郑义(1980—),女,汉族,辽宁沈阳人,讲师,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网职业素养翻转课堂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