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略对同声传译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6-04-20李子钰
摘要:我们一直将“一致性”作为评价同声传译质量的标准,要求议员将发言者的话完整的传译过来。但是对同声传译实践进行研究以后发现,很多优秀的译员在同声传译过程中都存在省略现象,这并不是误译,而是一种策略,事实证明适当使用省略策略可以提升同声传译质量。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省略对同声传译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省略在同声传译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省略;同声传译;质量;影响
前言
同声传译中出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省略现象,而在对传译质量进行评估时,经常将这种省略等同为误译。实际上,很多时候同声传译中的省略都有自身道理,不见得会降低传译质量,甚至有时候还可以提升传译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同声传译中省略与传译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一、从理论方面来看省略对同声传译质量的影响
(一)译员的能力
同声传译过程中,能否合理应用省略策略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译者能力。如何在语义完整的前提下除去冗余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用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对同声传译中的省略進行理解,一是考虑译员的精力,二是考虑到翻译管理,该模型来源于两个理念:第一,口译对人的脑力能量有较高要求,但是这种能量又不是无限的:第二,口译过程会占用全部脑力能量,经常出现“所需大于所有”的问题,此时同声传译质量就开始下降。为了使有限的脑力可以满足实际口译需求,Daniel Gile根据人的认知特点建立起一个模型,对译员能力进行描述,该模型可以表示为SI=L+P+M+C,其中L代表对语音信息的接收和分析,P代表翻译,M代表短期记忆,C代表对以上三者的协调。以上公式表明,译员要想完成同声传译的任务,自身具备的能力就必须大于每项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否则翻译质量就会下降[1]。
(二)听说者的能力
同声传译的直接目的就是将说者的意图清晰、明确的告诉听者,前者的任务是“说”,后者的任务是“听”,而译者则需要同时完成“听”和“说”的任务,中间还包含一个语言的转化过程。Mercer认为,一个人在发出声音时,听觉能力会有所下降,其所处理或者是保留的信息会明显减少,这也是同声传译比书面翻译难度更大的原因,也是其不可回避的一个特征,为了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就需要译者在听者和说者之间做好一个平衡,通过省略方式来减少输出成为有效选择。
二、省略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
(一)在语言出现差别的情况下使用省略
语言的形成与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有直接关系,可以说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最优秀的译者也要思考不同语言的差异对传译带来的影响。英语与汉语在表达的时候就存在这样的差异:前者更加注重形合,而后者更加注重意合,同声传译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这种差异。由于语言差异导致的省略一般都是略译连词或者是代词。例如,Some problem is not that I said you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right now。有些问题不是我说了你马上就能明白[2]。
(二)相同的前后文含义使用省略
口语与书面语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具有随机性,经常出现语言重复问题。有可能说话者由于紧张等原因,没有想好下一句该说什么,因此重复表达一个意思,为自己的语言构思提供时间,这时就有必要使用省略策略。例如,I always tell the staff,tell the department management leaders,tell the grassroots people,do not ignore the details of things.我经常告诉我的员工,不要忽视事情的细节。实际上原句为我经常告诉我的员工、管理部门领导者以及基层工作人员,不要忽视事情的细节,但是员工显然已经包括了后两者,因此同声传译时将其省略掉,减少了微观命题的数量,宏观命题或者说语义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另外,也有可能是发言者为了强调一个重要的观点,会采用不同的说法对该观点进行反复强调,而此时另外一个发言人很快将话接了过去,为了避免把另一个发言人的信息丢失掉,就可以采用省略策略,将前者的语义完整的表达出来即可,在访谈类、座谈性的同声传译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3]。
(三)理解失误使用省略
同声传译的准确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较典型的就是口音问题,一些发言者的口音非常重,即使是本地人也很难听清楚,对于译员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如果译员在发言之初不能适应口音,没有完全理解发言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其就会在保持大致语义的基础上进行省略。因此这种省略具有“被迫性”的特征,尽管如此,也要要求译员尽量保证话语宏观结构的正确性,保证译文有意义,且具备较好的连贯性。
(四)不合理分配产生失误
有些发言者的话语速度非常快,停顿频率小、停顿时间短,此时就需要译者在语义完整性和最佳传译之间做好平衡。德国一家化学公司的发言人作报告时,想要强调服务业务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译员在翻译相关语句时出现迟疑,其想要对这句话找到一个最佳翻译方式,正是这种迟疑导致其错过了后面更加关键的信息,最终交际被迫中断。这并不代表议员整体能力不足,而是对翻译时间以及重点信息分配不合理,这就要求译者在同声传译过程中抓住重点,合理分配,在不影响语义的情况下适当省略不重要的信息,避免交际中断[4]。
总结
综上所述,正确使用省略策略,可以提升同声传译的质量。根据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要求译员在接收声音、翻译、记忆及传递信息中间做好平衡,在不影响语义完整性和语言连贯性的前提下适当省略,满足说者和听者要求,发挥用声传译的交际功能。
参考文献:
[1]缪宇杰,孙志祥.同声传译中信息遗失的成因及策略——从认知心理学角度[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2)05:112-116.
[2]苏飞,王珊珊.同声传译中的简化策略[J].海外英语,2012,11(13)13:157-158.
[3]鲁速,傅玲.汉俄同声传译过程中的言语信息省略策略——以CCTV玉树赈灾节目汉俄同传为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14)06:630-632+636.
[4]王斌华,古煜奎.英汉同声传译的变量考察——基于对同一场电视直播的三位职业译员同传的观察研究[J].中国传译,2014,12(15)06:19-23.
作者简介:李子钰(1994年),女,汉族,四川隆昌,学生,本科,乐山师范学院,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