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基层医疗岗位需求的口腔医学职业能力分析和教学改革研究

2016-04-20孙雪梅朱亚利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职业能力基层

黎 祺,孙雪梅,朱亚利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基于基层医疗岗位需求的口腔医学职业能力分析和教学改革研究

黎祺,孙雪梅,朱亚利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摘要: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在深入行业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开展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研究,探索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口腔医学;基层;医疗岗位需求;职业能力

我国是口腔疾病的高发国家,而目前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和口腔卫生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且地区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基层地区的人们仍得不到正规有效的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因此,高职医学院校为社会基层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是解决当前基层口腔卫生需求问题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各种原因,高职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高度模仿五年制本科、口腔基础和专业课程课时不足、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致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差,动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医学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1],如何培养符合现代和未来岗位需求的医学人才是高职医学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在深入行业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开展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研究,现就基层口腔医学人才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基层口腔医疗人才需求调研

为了使我校开设的口腔医学专业能够更适应行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课程教学适合实际岗位需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调研组深入珠三角、粤西地区以及周边市县区,对63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求、工作任务和流程、职业核心能力、岗位知识与技能需求、行业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调查,调查对象主要包括社会用人单位负责人、临床一线工作者、相关行业企业负责人、人才市场上有关企业的招聘人员、我院历届毕业生等,采取了个别访谈、参观交流、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查。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基层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个体牙科诊所等,主要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预防工作。基层口腔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需求的重点是熟练掌握口腔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技能、各种义齿的设计和制作技能、各种牙齿的拔除技能等,能与病人进行融洽的沟通,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获取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等。

调研组在深入基层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单位的岗位人才需求现状,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和社会岗位群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学生未来就业的基层口腔卫生服务岗位工作过程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提出并分析了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2 基层口腔医疗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指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从事口腔疾病临床诊疗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笔者将其归纳为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3个方面。

2.1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是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高职教育的重点内容,具体见表1。

表1 基层口腔医学职业岗位专业技术能力

2.2社会综合能力

社会综合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适合其生存环境的公众化言行举止的一系列社会行为能力[2],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毕业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需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处理医患、同事、上下级等各种人际关系时,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毕业生在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社会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发展。

2.3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掌握了具体岗位现有专业技能,并且能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进行自我知识更新,使自身潜力不断释放、技能不断提高的能力[3],包括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使目前的知识技能“管用、够用、实用”,将来却不一定。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知识,还要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今后如何生存和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向目前某一岗位群输送人才,而要立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岗位的不断变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其后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基于基层口腔医疗岗位需求的教学改革

为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基层口腔医疗岗位职业能力,我校口腔系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探索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系与行业专家和社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质量标准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交流与沟通技巧、社会综合能力、自学能力、人格修养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校企共同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在实训资源整合、课程体系、教材、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技能考核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深入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口腔医学专业与当地产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3.2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

我系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基于基层岗位工作和技能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和制订教学计划,打破以学科理论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进行课程整合和优化,以实际临床应用为目的,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使课程体系不再是五年制本科的压缩版。

3.3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我系根据社会需求和岗位需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综合运用PBL教学、CBL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把知识点划分为一个个临床工作任务或问题,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为2~3天)自己翻阅教材、查询资料,进行思考、分析、归纳、解答问题后,上交作业。上课时教师进行提问和互动,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最后教师循序渐进地推导、讲解,归纳知识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自己寻找答案和分析思考,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彻底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透彻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了自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4设置模拟临床情景的岗前综合性实训课程,培养专业综合能力

我系依据职业岗位技能需求,基于临床工作过程,将口腔医学专业各门课程中的所有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口腔医学岗前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口腔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疾病鉴别诊断、制订诊疗方案、综合病例分析、综合病历书写、常见病病例汇报、综合性强化实训、医患关系和沟通技能等,包含了与口腔基层卫生服务岗位工作相关的全部专业知识和能力。该课程模拟临床接诊病人的情景,在口腔模拟实训室采用“接诊病人—病史采集—专科检查—病症分析—鉴别诊断—诊疗原则—操作实训—病历书写”的实训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使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实现有机衔接与融通。

3.5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程

我国医学模式已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现代口腔医疗卫生服务更多地关注人的心理状态、生存状态和社会因素[4],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口腔科医生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具有高度的人文关怀意识、高尚的医德与良好的服务态度[5]。

我系将医学人文教育渗透人才培养全程,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课程内容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地灌输“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强调临床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各种口腔病人的心理特点以及医患沟通技能。我系积极开展各种医学人文主题活动、口腔社区义诊和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使口腔医学生早早树立人文关怀意识,提高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使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6加强学生对医患沟通的学习,树立现代社会医患关系意识

近年来医患纠纷日益增多,权威报道称80%的医患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因此,强化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关键,而将这一内容的学习提前到医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对医患纠纷的发生更能起到预防作用。所以我系积极举办医疗法规、医疗案例、医患沟通方面的专家讲座和学生演讲比赛,并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讲述某一疾病的同时讲述诊疗该疾病容易发生的一些医患纠纷案例,并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医患沟通技巧,使其懂得预防、避免和处理医患纠纷。

3.7早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职业服务和创业意识

除校内实践教学以外,我系强调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早接触病人,从第一学期开始就开展课间社会实践活动和寒暑假社区见习,如开展社区口腔健康调查、常见病义诊咨询、口腔健康宣教等活动,提高学生口腔岗位工作技能和社区卫生服务意识。

另外,我系自2012年开始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民营口腔诊所创建与经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周边口腔社区诊所开展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深入了解民营口腔诊所的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经营管理模式,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口腔诊所设计和模拟经营管理训练。创业训练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了创业能力,并有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8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我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和开发精品课程网站、微课学习平台、师生交流平台、校园网习题库等数字化(网络)学习资源,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微课是指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课堂内外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6]。我系自2014年开始开展微课教学,教师将每个知识点或口腔操作技术制作成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放在学校微课平台及精品课程网站供学生下载到个人电脑或智能手机上学习,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的“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微课视频可重复观看,是一种不受时间和地点等条件限制的方便高效的教学资源,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3.9重视实践技能考核和过程性考核,使教、学、评有机结合

我系采用过程性考核、期末实践技能考核及期末理论考核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过程性考核指分阶段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考核,平时成绩包括每次解决问题的成绩、病例报告成绩和学习态度,占课程总成绩的40%。过程性考核的目的不在于成绩本身,而在于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渴望评价和积极参与评价[7],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期末实践技能考核参照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方式,采用客观结构化能力多站式考核方式,占课程总成绩的30%。

4 结语

我校口腔系始终坚持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目前与未来口腔基层职业岗位需求的原则,开展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专业,根据专业岗位技能需求设置课程,根据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建设医教结合的“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和职业氛围浓厚的口腔医学实训基地,校企全方位合作、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和教学的各个环节,逐渐形成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求的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自2008年起,委托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构,开展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调整创新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调研数据证明,我系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毕业生符合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岗位需求,成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口腔医学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娜,宋锦璘,邓锋,等.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口腔临床医学本科综合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92-93.

[2]肖放鸣.高职学生社会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探索,2010(8):32-34.

[3]崔德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5):44-45.

[4]张轩,余占海,殷丽华.口腔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教育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4,19(4):740-741.

[5]赵弼洲,余占海.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0,31(10):72-73.

[6]蒲文静,蔺多鑫.高职高专口腔组织病理学微课教学应用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3):299-301.

[7]Zaffir H,Nissim S.Evalu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Using an Innovative Model for Clinical Teachers[J].J Nuts Educ,2010(30):1-5.

基金项目:肇庆医专2014创新强校工程建设项目“基于基层卫生服务岗位需求的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4-0010-03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职业能力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基层在线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