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按摩、火罐治疗颈源性失眠临床观察

2016-04-20林祥军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3期
关键词:火罐颈源泻法



针刺配合按摩、火罐治疗颈源性失眠临床观察

林祥军

(吉林省松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38000)

颈源性失眠是指由于交感神经或者椎动脉受到刺激,使得脑部血流不畅或者大脑兴奋性增高,造成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1]。颈椎的退变,加外伤或劳损,使颈椎关节错位,椎间不稳或颈肌痉挛或炎症,使交感神经或者椎动脉受到刺激而造成创伤性反应引起失眠。研究发现,颈椎病中颈源性失眠发生率约为40%~56%[2]。长时间失眠会导致病人精神不振、反应迟缓、乏力、内心不安、头痛、记忆力不集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甚至会导致病人患上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疾病。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火罐治疗颈源性失眠30例,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颈源性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年龄23~48岁,平均(36±6.1)岁;病程2~10年,平均(3.9±1.4)年。对照组30例,年龄21~49岁,平均(36.8±5.7)岁;病程1~12年,平均(5.6±1.2)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配合按摩、火罐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

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3],并参照《脊椎病因治疗学》[4]的诊断准:①有失眠的典型症状,以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持续3个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焦虑、抑郁、烦躁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⑤触诊检查:术者双拇指分别置于患者颈椎横突、关节突后方,从上而下滑动触诊。当有错位时,横突左右不对称或关节突一侧隆起对侧凹陷,在横突或关节突有硬结及压痛。C2~3错位时棘突偏向一侧,该侧椎旁胀满压痛。X线表现:①张口位:齿状突居中,C2棘突偏一侧;寰齿间隙不对称,齿状突偏歪或倾斜。②侧位片:C1呈仰位、倾位、侧旋式、倾旋或仰旋式错位,C2、C3错位时椎体呈双突、双边影或椎体后缘连线中断、成角或反张。

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源性失眠诊断标准。②病程1~12年。③年龄18~50岁,性别不限。④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脊髓型颈椎病患者。②患严重其他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③有颈部外伤史、颈部骨折或手术史、神经功能缺损(如肌无力或脊髓神经反射检查异常),先天脊椎异常,骨或关节疾病。④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⑤受试者不愿意参加临床试验。⑥有严重传染病者。⑦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者。⑧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脱落标准:①纳入之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②病情较治疗前明显恶化,或者医生认为此患必须退出者。③受试者依从性差。④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适宜继续接受试验、自行退出者等。

治疗方法

1.治疗组:(1)针灸:①取穴: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照海、申脉。②器具:针灸针(直径0.25 mm,长40 mm)。③操作:印堂穴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釆用平补平泻法;四神聪平刺0.5~0.8寸,采用平补平泻法;安眠直刺0.8~1.2寸,采用平补平泻法;神门直刺0.3~0.5寸,采用平补平泻法;照海直刺0.5~0.8寸,采用补法;申脉直刺0.3~0.5寸,采用泻法。④治疗时间:每周一至周五连续治疗5 d,休息2 d。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2)按摩、火罐:患者俯卧治疗床上,暴露颈背部。术者在患者后背铺按摩巾,从颈部上端开始按摩,细细感觉手下的感觉并注意患者的反应,从上到下依次按摩,发现条索状或凹陷处的区域,稍微用力,并问患者是否有疼痛,如有疼痛,则用记号笔做标记,然后取蘸有95%酒精棉球的卵圆钳子和1号火罐,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酒精棉球,将带有火焰的卵圆钳子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叩在应拔的部位上,留罐5 min,然后双手握住火罐,将火罐迅速取下。技术细节:患者左侧的条索或凹陷则火罐向左沿身体纵轴线25°快速取下,右侧的条索或凹陷则火罐向右沿身体纵轴线25°快速取下,颈椎正中的则沿与水平线垂直的方向快速取下,然后在患者颈背部施以轻柔的放松手法。每周一至周五连续治疗5 d,休息2 d。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2.对照组:①取穴: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照海、申脉。②器具:针灸针(直径0.25 mm,长40 mm)。③操作:印堂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釆用平补平泻法;四神聪平刺0.5~0.8寸,采用平补平泻法;安眠直刺0.8~1.2寸,采用平补平泻法;神门直刺0.3~0.5寸,采用平补平泻法;照海直刺0.5~0.8寸,采用补法;申脉直刺0.3~0.5寸,采用泻法。④治疗时间:每周一至周五连续治疗5 d,休息2 d。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失眠的疗效标准结合临床制定。痊愈:睡眠正常,醒后精力充沛,颈、肢体功能恢复,能正常工作,劳动;显效: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3 h以上,但不足7 h,易于入睡,醒后可重新入睡,伴随症状消失;好转:睡眠延长,但较前增加不足3 h,伴有症状改善,颈、肢体功能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

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两组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讨论

失眠的临床表现包括入睡困难以及睡眠不深,中医学称为“不寐”。颈部疾患常可导致失眠。由于颈部劳损或者外伤,从而引起颈椎关节错位或增生的骨赘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及颈交感神经时,导致椎动脉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反射地引起觉醒-睡眠中枢系统功能障碍,使大脑中枢的兴奋性增高或影响到自主神经次高级中枢下丘脑的功能,从而导致失眠。

针刺疏通经络、激发阳气、平衡阴阳,按摩、火罐可以纠正紊乱的颈椎小关节,解除颈肌痉挛,减轻颈痛,减轻对椎动脉及颈交感神经的刺激,缓解椎动脉痉挛,扩张基底动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血氧供应和镇静安神作用,从而达到调节脑功能治疗失眠的目的。针刺配合火罐正骨治疗颈源性失眠不仅能取得显著的疗效,改善伴随症状,而且无毒副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l]周智毅,顾一煌,杜建明,等.颈源性失眠病理特点和中医治疗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51-52.

[2]赵明毅,陈长力.颈椎病与失眠关系的探讨[J].颈腰痛杂志,2000,21(2):157.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5-119.

[4]魏征.脊椎病因治疗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16.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收稿日期2015-06-17)

猜你喜欢

火罐颈源泻法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玻璃火罐沥干存储箱的设计与应用
含氯消毒液在火罐消毒中的运用体会
头痛,您查颈椎了吗?
太阳穴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软口密封玻璃火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