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抛物线的一条性质在解中考题中的运用

2016-04-20邹守文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考题垂线过点

邹守文

命题如图1,P是抛物线y=14x2-1上任意一点,点P到直线l:y=-2的距离为PH,则有OP=PH.

证明设点P的坐标为m,n,则n=14m2-1,OP=m2+14m2-12=14m2+1.

因为直线l过点E(0,-2)且平行于x轴,所以点H的纵坐标为-2,

所以PH=14m2-1--2=14m2+1,所以PO=PH.

此结论是抛物线y=14x2-1的一个简单的性质,其在解中考题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

例1(2013年广西南宁卷)如图2,抛物线y=ax2+c(a≠0)经过C(2,0),D(0,-1)两点,并与直线y=kx交于A、B两点,直线l过点E(0,-2)且平行于x轴,过A、B两点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M、N.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证:AO=AM;

(3)探究:

例2(2012年山东潍坊卷)如图3,已知抛物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2,0)、B(2,0)、C(0,-1)三点,过坐标原点O的直线y=kx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分别过点C、D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l1,l2.

(1)求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证:以ON为直径的圆与直线l1相切;

(3)求线段MN的长(用k表示),并证明M、N两点到直线l2的距离之和等于线段MN的长.

简解(1)y=1[]4[SX)]x2-1;

(2)设Nx,14x2-1,过N作NP⊥l2交l1于点Q,由命题的证明知

ON=NP=14x2+1,NQ=14x2+1-1=14x2,设ON的中点为E,过点E向直线l1作垂线,垂足为F,则EF=12OC+NQ=121+14x2=12ON,所以以ON为直径的圆与直线l1相切.

(3)由命题知显然成立.

例3(2014年四川遂宁卷)已知:直线l∶y=-2,抛物线y=ax2+bx+c的对称轴是y轴,且经过点(0,-1),(2,0).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4,点P是抛物线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Q,求证:PO=PQ.

(3)请你参考(2)中结论解决下列问题:

(ⅰ)如图5,过原点作任意直线AB,交抛物线y=ax2+bx+c于点A、B,分别过A、B两点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是点M、N,连结ON、OM,求证:ON⊥OM.

(ⅱ)已知:如图6,点D(1,1),试探究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FD+FO取得最小值?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简解(1)y=1[]4[SX)]x2-1;(2)证明略;

(3)(ⅰ)如图5,因为BN⊥l,AM⊥l,所以BN=BO,AM=AO,BN∥AM,

所以∠BNO=∠BON,∠AOM=∠AMO,∠ABN+∠BAM=180°.

因为∠BNO+∠BON+∠NBO=180°,∠AOM+∠AMO+∠OAM=180°,

所以∠BNO+∠BON+∠NBO+∠AOM+∠AMO+∠OAM=360°,

所以2∠BON+2∠AOM=180°,所以∠BON+∠AOM=90°,

所以∠MON=90°,所以ON⊥OM;

(ⅱ)如图7,作F′H⊥l于H,DG⊥l于G,交抛物线与F,

作F′E⊥DG于E,所以∠EGH=∠GHF′=∠F′EG=90°,FO=FG,F′H=F′O.

所以四边形GHF′E是矩形,FO+FD=FG+FD=DG,F′O+F′D=F′H+F′D.

所以EG=F′H,所以DE

所以FO+FD

因为D(1,1),所以F的横坐标为1,所以F(1,-34).

把命题中的抛物线和直线都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可以得到

推论P是抛物线y=14x2上任意一点,F0,1,点P到直线l:y=-1的距离为PH,则有FP=PH.

例4(2015年湖南永州卷)已知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为(1,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14),R(1,1)是抛物线对称轴l上的一点.

(1)求抛物线y=ax2+bx+c的解析式;

(2)若P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如图8),求证:点P到R的距离与点P到直线y=-1的距离恒相等;

(3)设直线PR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Q.E为线段PQ的中点,过点P,E,Q分别作直线y=-1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F,N(如图9),求证:PF⊥QF.

简解(1)y=14x2-12x+14;

(2)因为y=14x2-12x+14=14x-12可以由抛物线y=14x2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由推论知点P到R的距离与点P到直线y=-1的距离恒相等;

(3)由(2)可得:QN=QR,PM=PR,所以QP=QN+PM.

又因为E为线段PQ的中点,QN⊥MN,EF⊥MN,PM⊥MN,

所以EF=12(QN+PM),所以EF=12QP.

又E为线段PQ的中点,则EF=QE=EP,

所以∠EFQ=∠EQF,∠EFP=∠EPF,

故∠QFP=∠EFQ+∠EFP=12(∠EFQ+∠EQF+∠EFP+∠EPF)=90°.

于是PF⊥QF.

本题结论及其推论的一般结论是: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和其到准线的距离相等,由于初中阶段没有介绍这一性质,上面我们从中考试题的角度作了一些介绍,本意在于揭示问题的本质,为中考题的解决提供一些“隐性”的方法,没有过度挖掘高中相关知识的意图.

猜你喜欢

中考题垂线过点
一道中考题的多种解法
从一道中考题的三种解法说起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个圆锥曲线性质的推广
由一道中考题引出的规律
一道中考题的拓展及推广
悬移质含沙量垂线分布
数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