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代表献言学校体育发展 众口一辞共助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

2016-04-20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器械体育运动青少年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田径运动员、奥运冠军刘翔:

建议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学生每天最好能坚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据我了解,现在能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中小学生确实不太多。一些城市的学校是因为课业负担比较重,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还有一些基层的乡镇中小学则存在体育老师比较匮乏的现象。

希望有更多的公益组织或是基金会能够在硬件上给予乡镇中小学和边远山区的学生们帮助。除了改善体育设施外,教育部门也应该联手体育部门,加强对基层教师的培训,甚至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体育支教。体育原本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发展青少年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同时对塑造青少年意志品质也有很大的益处。同时,培养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兴趣,也将是给体育产业培育潜在的消费群体,所以体育不仅仅是体育部门的工作,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朱鼎健:

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大学生体育交流

体育是世界通行的语言,更是广大青年喜闻乐见、全情投入的活动。对于内地和港澳台的青年和大学生来说,由于成长背景的不同,彼此之间更需要长期的了解和交流,体育比赛无疑是很好的桥梁和纽带。

根据过往的情况来看,内地和港澳台体育交流基本上有几种模式:一是像全国大运会、全运会这类四年一届的全国性超大型综合赛事,各地包括港澳台均派出代表队参加;二是学校之间进行小范围、一次性的赛事交流;三是“体验团”、“交流团”、“体育交流夏令营”等短期活动。可见,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覆盖内地与港澳台的常规化赛事活动还需要加强。建议借鉴世界上大学体育赛事的一些模式,设立定期性、常规化、广泛化的大学生体育交流赛事项目。形成影响内地和港澳台的健康友善的大学体育文化,进而推动内地和港澳台民众的相互认同和理解。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西宁市回族中学副校长拜秀花:

重视和加强中小学校体育教育

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的耐力、力量、速度、爆发力、肺活量等体能状况呈持续下降趋势,整体运动能力令人担忧。有的学生800米、1000米中长跑是“半跑半走”下来的,市运会、校运会上多个比赛项目的记录不仅年年无人能破,且竞赛的最好成绩距离当年的记录越来越远。伴随着体能的整体下降,是孩子们的体质和意志力、耐力、受挫力等整体下滑。不少学校从学生安全角度考虑,为避免因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惹上“扯不清、道不明”的家校纠纷,都不约而同地取消了危险系数较高的传统体育项目,导致很多中小学校的体育课上单杠、双杠、标枪、铅球、小山羊、跳箱等传统体育项目都不见了踪影。

现在在校的中小学生正是思维最敏捷、体力最棒的时期,他们将责无旁贷地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他们对国家的未来所产生的影响将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我建议, 一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加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督查和抽查;二是学校必须保证每周两节的体育课的质量,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应纳入体育教师的考核;三是每天的大课间和“阳光体育一小时”不能缩水,流于形式,内容安排上既保证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达到锻炼的效果,不能让学生“自由活动”或改上文化课。

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

提高校用体育器械安全标准

国内校用体育器械检测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检测内容上有很多不同点。目前,校用体育器械国家标准检测内容实用性差。以人造草皮为例,国家标准检测内容主要集中在产品外观、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等方面,而对该产品在校园中使用是否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运动保护和安全性、实用性等方面缺乏检测。

建议在校用体育器械国家标准修订方面,可参考国际检验检测标准,从检测项目、检测数据、实用性、安全性等方面推进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进一步融合。此外,还应增加毒性检测,完善校用体育器械检测内容。国家质监总局可增加及强化足、篮、排球类、体育用垫类、草坪类、塑胶类、体操类等各类校用体育器械的检测项目,而国家体育用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可联合相关国家体育研发机构,并邀请企业参与,共同完善体育器械的毒性检测。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何小平:

深化学校体育机制改革,让体育锻炼成为生活常态

现在青少年的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个子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智力开发越来越多,灵敏素质越来越弱……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发展青少年体育运动,促进其身心健康,但学校、家长、学生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却没有真正重视体育运动。目前我国对学生的等级评估基本都为合格,约束和激励效果并不明显。建议对体育教育理念进行梳理,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大中小学的体育评价体系,分项目分级别逐级予以考核并颁发相应证明,以此推动学校体育机制改革,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从小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体育档案,参加过什么样的体育社团,每一项运动所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一一记录在案,并在升学、就业、提职、评优等方面予以参考。从社区到单位,从小学到大学,都要营造一种从事体育运动、增强人们体质的良好氛围。政府应多建造一些免费的体育运动场所,多提供一些体育运动器材,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在民众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组建群众性的体育社团等,让体育锻炼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将用在电视、电脑、手机上的注意力转移到体育运动上来,培养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猜你喜欢

器械体育运动青少年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体育运动
新奥运周期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编排特征的研究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