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物流链风险及其管控模式的建立
2016-04-19宋少文
宋少文
内容摘要:循环物流链是循环物流系统中包括上下游供应链的总称。循环物流的实施过程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构成该链的风险点会反向作用于成本,逆向左右实施成本,因此,对循环物流链的风险点分析并管控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风险的管控为目标层,各项影响成本因素的风险点为准则层,以风险管控理论为依据,分出数种处理情况为方案层,将风险点两两分类作为比较基础,通过矩阵排序,列出风险点的重要性,辨别最佳的风险管理方案,从而实现对风险管理控制的最优化。
关键词:循环物流 风险分析 层次分析法
循环物流链的风险
(一)循环物流链的特点
1.节点间的风险相关。与传统物流不同的是,循环物流链从供应链到企业再到终端的每一节点的链接都是双向的,上游的风险点经传导往往会在下游被放大,而下游在信息反馈的过程中又会反过来影响上游节点,如果一个环节的风险控制不力将会拖累下游对于成本方面的控制,从而逐渐中断物流的循环。
2.循环物流链的技术要求。循环物流链是基于一般物流链资源的重复利用,在循环系统中,存在着正向的产品需求,从供应商到企业再到终端消费者,也存在着逆向的产品需求,从消费终端到企业的物资回收再到供应商的资源再利用,其中存在着较高的技术标准与技术要求,链条的各个节点均需要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传递,这决定了循环物流的成果和效率。
3.循环物流链的核心。循环物流链的核心是物流过程中的衍生物,是从供应商到生产企业再到消费终端除产品本身之外发生的资源的占用与消耗,是循环供应链各个节点与社会间谋求的一种低成本的动态平衡,主要包括物流产生的包装物、废旧物品、低值易耗品以及相应的资源耗费以及环境成本。
(二)循环物流链的风险点
1.人员风险。物流行业在我国由于发展时间较短,速度快,本身就有着巨大的人才缺口,物流工作需要的劳动强度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工作环境极为艰苦,又限制了人才的流入,造成了物流业工作者的员工素质较低、职业素养不够成熟的现象。而物流行业内,企业间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混乱,很难吸引人才进入,在企业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方面,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大型公司在管理层方面进行人才的培养投入,我国目前能够提供相应水平培训的教育机构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中,员工的日常培训无法正常进行。
2.技术风险。循环物流链是基于一定技术水平的循环经济模式,而我国企业当前的应用技术面临严重匮乏,供应缺乏稳定性,导致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大,产品缺乏技术含量,质量明显或潜存缺陷,生产中出现事故,运输过程中导致产品毁损等。物流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的不可循环品,或是严重耗费运输资源的包装物,可回收包装物损坏、残次率高,回收利用率低。物流中心与仓储中心设备老化落后,物流作业效率低。上述综合因素严重压缩企业利润,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本身发展尚存疑虑,难以实行循环物流链。
3.信息风险。除少数大型企业外,大多数企业仍然没有建立起适合自己的信息系统,正向方面:物流传递主要依靠经验,缺乏基本的信息收集设施和数据终端设备,即便引进相应设备,也经常被网络安全与软件故障所困扰,产业链之间缺乏信息交流共享,企业生产数据难以统计;逆向方面:企业缺乏信息反馈,导致传递出现障碍,当风险发生时,很难第一时间找到风险源,逆向制造因缺乏数据无法量化,因而成本无法确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影响循环链条的完整性。
4.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经济总量决定物流供需情况,其整体发展与经济环境变化具有一致性,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环境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市场规律、经济周期变化需要企业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考察,产业革命的变化则是未知的,只能依靠对于企业性质的把握和了解做出判断。自然环境风险:不可抗力尽管出现的几率相对较小,但对于循环物流链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的物流系统对于自然现象导致的后果重视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运输保险业的覆盖范围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发展缓慢。
5.政策风险。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向导,对于物流产业来说,政策风险操控着企业的方向和利润。整体来说,所有政策都将围绕着物流业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时刻关注政策变化,积极做好企业战略部署,能够搭上产业发展顺风车,避免受到产业政策的负面影响。
风险系统与层次分析法
(一)风险系统
循环物流链的风险点主要归纳总结为以上五类,基本涵括了循环物流链各个节点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风险的控制上,根据风险控制理论,对于存在的风险首先要进行风险的监测,整条物流链都应当作为风险信息的收集者,对于收集上传的数量庞杂的数据,必须要有一个独立专业的机构来负责对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对有效数据进行汇总,进行下一步风险识别和管控过程。
1.风险分析。从循环物流链的整体来看,对于风险等级评价的量化有利于分清风险主次关系,在接下来的风险评价和决策中会影响其可行性,等级的评价量化取决于循环物流链处于何处节点,不同节点的风险程度不同,相同节点的正逆方向存在的风险亦不同,数学表达式如下:
风险期望值的表达式为:
变量标准差为:
指标权重的建立:指标体系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有主观因素的存在,因此,要保证指标体系的客观性。通常有经验确定法与数学加权法两种,一般情况下,需要考虑到指标在实际运作中的地位,故主要以经验确定法为主。经验确定法是指,数位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凭借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经历对风险因素的理解,在所设计的一系列意见表中表达自己对这些评价指标的意见,再将这些意见归纳处理,利用数学加权运算,最终得出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体系。
权属的确定由专家依照经验确定法确定,权重数的确定由专家集体决策确定,数据处理一般使用算术加权平均法表达评委的意见。公式为: j=1,2,3,…m
归一化处理后为:
n为评委数量;m为评价指标总数;aj为指标的权属平均值;aij为第i个评委对第j个权数指标的打分值。
2.风险识别与管控。风险识别中,通过技术分析,最终生成相应报表传递至风险点环节,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物流方向时,由节点中的企业采取相应措施,主要包括:人员培训与人才引进(风险处置)、技术研发与引进(风险消除)、构建集成化信息系统(风险规避)、保险系统的覆盖(风险转移)四个方面。
处于循环物流链上所有的节点都存在风险,而在这些节点中(除终端消费者外)的企业,都是通过员工完成工作流程的,因此,由于员工的技能、素养、年龄、心态等各条件影响,其存在的风险是不可消除的,尽管风险处置在风险控制过程中不一定是效果最显著环节,却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人员活动范围之外的技术风险,受到技术范围的控制,处于落后技术或不成熟技术下的风险始终存在,任何技术上的影响带来的都是高概率风险,是整个循环物流链运行的决定性因素。
信息化系统是风险管理构筑的基础,只有在物流链循环中实现信息的供应,才有可能进行数据的分析,对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一整套收集、预警、监督、警报功能,并对物流部门反馈的信息及时就风险进行处置。
保险系统是整个循环物流链中风险的最终承担者,是该系统的风险清道夫。在发生概率极低的完全不可控的风险时,极有可能造成最为严重的风险事故,对于循环物流链的破坏将是灾难性的。大范围多角度的保险覆盖,是整体循环物流链在出现危机时最重要的保障。
参照表1,对于一个企业,循环物流链上的风险在该企业的集为Y={σMi,σTi,σIi,σCi,σPi},其总风险应为kY= ,对于任意一项风险的概率Ci,都受到节点企业在物流链中所处的位置、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影响而不同,在管控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企业存在风险及其重要性,来评估具体的风险。
(二)层次分析法
在选择分析目标时,分析对象为单个目标相对容易,结果固定,当分析目标数量较多,且目标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时,评价结果不可量化,更多会受到个人偏好的主观影响,不同的分析方案带来的结果也各不相同。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提出的层次分析法,是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将人主观方面的偏好进行分类量化,把目标分解为目标层、决策层、方案层的一种定量分析决策方法,该方法具有把复杂模糊的问题模型化,对问题内容分层,将评价指标量化,把原本困难的决策转变为可以计算的数学方法,让实施方案的权重一目了然,给管理者提供更为直观的决策意见。
层次分析法运用时应先就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数个层次,根据对于问题的期望,在层次中添加问题因素,并细化该因素,形成各因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构模型,因素之间的权重,参考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按照1-9标度标注重要性排序,生成因素组成的矩阵,通过因素之间的联系判断出数个可供实施的方案,每个矩阵都有其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计算得出因素与其子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在各个权重值加权综合后,即可生成总排序权重值,通过一致性检验,最终判断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建立层次结构和分析模型
根据循环物流链的风险特征,可以将风险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即目标层(G):循环物流链的风险管控;准则层(R):循环物流中存在的风险种类;方案层(B):风险控制的实施方案(见图1)。通过对循环物流链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准则层为:人员风险、技术风险、信息风险、意识风险和环境风险五大类;对于子准则层的排序在本文不进一步深入,根据心理学家对层次分析法的研究,每层元素在超过9个以上时将会使层次分析的结果失衡。对循环物流链的简单认识,可以将以下策略定位为基础的方案层:人员培训与人才引进、技术研发与引进、构建集成化信息系统、全链条保障。
(一)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计算的基础,判断矩阵的因素值代表了因素在所有因素中的重要程度,对方案的实施具有直接的影响,判断矩阵一般采用1-9标度法,见表2。
(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一致矩阵是对于矩阵内任意的i、j、k均有Ci·Cj=Ck的正反矩阵;根据矩阵原理Ax=λx,λ为特殊值,对该矩阵所有的aii=1有 ,当矩阵完全一致时,λ1=λmax,其余特征值为0;当矩阵A不具有完全一致性时,λ1=λmax>n,其余的特征值有以下关系:。
通过上述结论得知,当矩阵不完全一致时,相应矩阵的特征值也发生变化,因此,将引入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以外的其余特征根的负平均值,作为衡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即:,其中CI越大,说明该判断矩阵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越大;CI越小,说明该判断矩阵趋于一致性。当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时,λmax略大于n,其余特征值趋向于0。表3为随机平均一致性指标计算结果。
当阶数大于2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随机平均一致性指标之比成为随机一致性比率CR,当 <0.10时,通常认为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三)层次单排序
层次单排序是为了计算一个层次中的因素相较于上一层中的相对重要性,就是基于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来说本层次与之有联系因素重要性排序的权值,如矩阵A的特征问题AW=λmaxW的解向量W,在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对于上一层次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层次单排序实际上是对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及特征向量的计算,具体算法如下:
总结
在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循环物流链风险的研究是一项对产业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保护都有帮助的课题,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方法的介绍,从较简单的层面上对于我国的循环物流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改进方案,但鉴于我国循环经济才刚刚起步,行业发展不规律,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仍然不够完善,导致物流环节风险居高不下,同国外相比,无论是理论研究上还是应用技术上,都存在着十分巨大的差异,国际上的循环物流体系优势主要体现在物流物品再利用率、强大的网络信息构建以及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研发三个层面上,并通过引进第三方物流节约了高额的物流成本,大大加强了抗风险能力,而高效的循环物流能力不断优化着经济环境,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和充足的保障,我国当前虽然在一些小规模的物流节点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涉及到货运层面,依然以粗放的管理模式为主,抗风险能力不足,不仅从经济上,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晓文.我国商品过度包装问题分析及法律对策[J].中国包装,2009(2)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1年上半年物流运行情况分析[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
3.柳建.供应链的逆向物流.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6)
4.申成霖.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逆向物流链网络规划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
5.胡金红.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物流业和供应链发展的路径选择[J].商业经济研究,2015(27)
6.徐春秀.我国物流成本上升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