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雄教授的现代商学理论
2016-04-19洪涛
洪涛
内容摘要:本文从八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了黄国雄教授的学术思想:一是新的商品流通论,二是流通基础产业论,三是“四个基础”理论,四是“四个95%”理论,五是改变“高速低效”靠现代流通,六是和谐商业、服务商业、创新商业,七是要创造连锁商业中国化模式,八是加快转型与提高流通效率理论。
关键词:商学思想 流通基础 和谐商业 流通效率
2016年2月27日是黄国雄教授八十寿诞,黄国雄教授亲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连续七届担任政府商贸主管部门的专家和顾问,参加了全国2000多个项目的评审,至今从事商学教育和研究58年,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和教材,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演讲,总结黄国雄教授的商学理论,可以粗略地归纳为八个方面:
新的商品流通论
分工产生交换,流通是经济的基础,没有流通就没有经济。
第一,流通是生产性劳动。长期以来衡量是不是生产性劳动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不是创造有形产品,另一个是不是体力劳动。流通作为生产性劳动应该有这样的标准,能不能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产品和有效的服务,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都是生产性劳动。所以这样就把许多服务业创造价值的各行各业都归纳为生产性劳动,不是单一的认为产品的生产者、产业工人才创造价值。衡量是不是生产性劳动应该转变观念,应该考虑能不能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产品和服务作为衡量标准。
第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生产与交换的关系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生产决定交换,这是在小商品生产的环境条件下获取的。第二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二者互相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交换决定生产,交换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生产规模和结构,因为生产的东西最终要变成商品,实现货币,没有交换整个生产活动就失去存在价值交换。
第三,流通创造价值吗?流通本身创造利润吗?流通的利润应该是多元化,这个多元化包含:首先,流通利润是生产领域劳动的让利,是生产部门在流通领域的继续。其次,流通帮助生产企业实现价值,应该分到应有的收益。再次,流通在扩大市场方面为生产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首先流通的主要利润是级差利润。与土地一样,流通也存在级差利润。这个级差利润是流通产业根据市场环境而形成的独特的利润空间,比如王府井、西单与农村小店,距离市场不一样,创造的价值也不一样。
其次是流通的投入、设备也创造了自身的利润。
再次是流通的追加利润,流通作为劳动力劳动的产业,加入社会再流通本身是创造价值的,所以它应该取得社会所有劳动者的平均收益,这是它的基础收入。流通利润应该是三个层次:社会的平均利润;行业的平均利润;企业自己特殊经营而创造的企业利润。
再次是转移利润,由于政策的关系,决定了价格包括垄断价格的形成以及专卖形成的利润。
最后是管理利润,包含四个方面:第一,管理创造了信息利润,利用市场的空隙,管理者抓住市场机会,使商品能够首先或者是抢先进入市场,获得了别人不能获得的机会利润。第二,管理信息利润,信息创造利润,信息带来了利润,信息指导了企业行为造成了利润。第三,管理集聚利润,有效利用产业内部的各种元素进行集聚、配备而产生的群体效应,产生了利润。第四,勤俭管理会带来低于社会成本的利润。
第四,商业行为到底是利他还是利己。传统观念认为无奸不商,黄国雄教授认为商业本身是利他经济、利他行为,它的所有利润是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能够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得到社会承认,才能有收入,因此以利他为前提,以利他为手段达到利己的目的,这几个问题需要很好地探讨和重新认识。
流通基础产业论
黄国雄教授从流通产业的社会化、贡献率、就业比、关联度、不可替代性五个方面论述了流通基础产业论。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在国家层面第一次用到“流通基础产业”的概念,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国民经济是由不同的产业构成的,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商业联合会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经验时指出,流通基础产业论是半个世纪以来流通领域最大的理论贡献。某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到6%的比例,即为支柱产业,而占到10%就是基础产业。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流通业占比已经超过20%,我国也已经达到10%的比例,符合基础产业定义。在黄国雄教授看来,如果我国不重视交换,只重视生产,那么就有可能产生供求不平衡的问题,只有生产、交换同步生成,市场才能呈现出几何数量级扩大。
“四个基础”理论
交换是经济的基础,所有的经济行为最终要表现为交换行为,经济源于交换,为了交换,为了实现交换,没有交换的经济实际上是对社会的混乱。所有的经济学基本归纳为都是围绕怎么交换、怎么提高交换效率。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中,前三十四届有二十九届获得者都是研究交换的程序、交换的效益、交换的场所、交换的手段等。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交换应该是经济的基础,东西卖不出去,既实现不了商品的价值,实现不了企业的增值,也实现不了它的社会责任。
流通是社会的基础,直接为各个部门服务,为各个部门的生产创造前提条件,为各个部门的产品实现价格服务,所有的设施都是为大家服务的,这点应该有所了解。虽然哪个部门能够生存发展是可以预见,但是从黄国雄教授的理解来看,可以从贡献率、就业比、社会不可替代性方面进行验证。
商业是现代城市的基础,当今的时代是商业时代,21世纪是商业世纪,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农业社会的基础是农业,工业社会的基础是工业,商业社会的基础是商业。商业是创造价值的产业,是任何经济形式都无法取代的客观现实;商业劳动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对于城市而言,商业更是城市的基础。黄国雄教授表示,随着新园区的不断建立和政策落实,城市的经济结构应该是以商场为基础,以商业经济为主导。没有商业不能成为城市。商业在引导生活。
零售是生活的基础,计划经济是通过分配来实现的。零售本身应该看作民生工程,要体现民情、反映民心、推动民生的发展,离开这些很难认识零售业。要进一步研究基础性地位问题。
“四个95%”理论
第一个95%,我国的产销率有95%,也就是说GDP中4%-5%的产值没有通过流通,这点大大影响了运行效率,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运行不高于6%。为什么呢?因为4%-5%在GDP工业部门,进入流通领域可能出现第二次沉淀。世界平均水平为2.5%,经济发展就很顺利,因为是商品经济,我国的计划经济还是以产能作为生产流通的关键,所以这个95%应该研究。
第二个95%,生产的全过程始终在保证就业,95%在流通领域,总装可能一分钟解决,但是一个汽车的销售不是一分钟、十分钟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要缩短社会成本,应该提高流通效率。因为生产的提高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应该说没有多大的空间,但是从社会流通全过程来看,空间很大,所以效率的提高要研究这些问题。
第三个95%,整个社会再生产中对物资资料的占有,生产领域只占有5%,而95%在产前和产后,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提高流通的效率,就应该减少流通领域对物资的损耗。
第四个95%,整个社会再生产费用真正花在生产工作中95%在流通,要另眼看待重新审核对流通的社会再生产作用。
改变“高速低效”靠现代流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黄国雄教授认为,我国经济发展一直有着“高速度、低效益”的问题,整个流通行业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如果不从观念上转变,解决流通的地位问题,经济的发展还是会处于高速低效的状态中。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我国整体产销率只有95%,这意味着我国有4%-5%的产值没有实现,这导致每年国家要积压2-3万亿元的库存,无法变成价值。而进入流通领域后,供销率仍达不到100%,这也再次影响到了价值实现的问题。中国的GDP增速如果不保持在6%以上,经济就会停滞不前。
黄国雄教授坦言,目前我国管理模式基本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轨道上,按照计划经济的思维进行管理。在黄国雄看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应该转变管理方式,尽量做到“企业的事不要去做,协会的事不要包办做,未来的事不要急于做,共同的事不要单独做”。此外,黄国雄教授还建议国家商务部门在发展商业的过程中要开拓新思路,本着“不搞运动,少搞工程,强化服务,突出调控”的原则服务市场。
和谐商业、服务商业、创新商业
没有和谐的商业就没有社会生活的和谐,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和谐商业既关系到商业内部的有效运行,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气生财,财从和起,利从和生;生财有道,道在千万百计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素质商业和知识商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
商业因服务而存在,依服务而发展,商业的价值在于服务;服务也是商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商品,同时具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服务作为特殊商品,有其存在的形式和和自身的运动规律。
创新商业的基础是零售业态没有生命周期。市场决定生存,终端决定效益,业态决定发展;零售业态作为销售形式和存在的方式,都有着自己特定的经营方式和消费群体,不同时期市场业态的主体地位可能发生变化,但不存在生命周期,业态在不断调整、组合中发展创新;业态之间的关系是共存、互补的关系、相互促进的关系;选择什么业态是企业行为,不应是政府行为。
要创造连锁商业中国化模式
2013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报告称,中国连锁行业进入了微增长时代。黄国雄教授提出,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克隆、模仿、复制的时代已经结束。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消费观念转变了,从国际上考虑,大型零售企业已经进入了中年时期,在调整、在缩小国外的网店布局,同时实施本土化工程。而国内连锁企业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千店一面是商业的悲哀,千城一面是城市的悲哀”。黄国雄教授认为,如果说前15年中国连锁企业一直向西开放,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科隆、模仿,那么后15年要准备向东发展,自立自强,创新发展,构建一个中国式的连锁化的模式。“现在的连锁企业既要解决中国商业连锁化的问题,同时又要创造连锁商业中国化的模式”。
加快转型与提高流通效率理论
2013年底,黄国雄教授针对零售界“目前中国零售的现状是我国的商品没有市场”而指出是现有的市场没有匹配的商品,“如果有商品而没市场,就只能说明这个商品是低档次的、同质化的、雷同化的,必须通过加强促销、优惠和奖励来完成销售”。
2006年我国零售业内以店长为代表的“人才荒”问题越来越突出,行业内店长的年流动率超过50%。黄国雄教授以“十个瓶子七个盖,盖子轮流盖,还有三个没有盖”来形容当时的人才现状。提出这种情况也引起业内的重视,要加快职业经理人的培养。
2012年黄国雄教授认为,应走出认识误区,加速内外贸一体化,内外贸一体化是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基石,内外贸一体化是时代的要求,世界性的现象,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重大的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黄国雄.国计与民生—论中国商品流通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4
2.黄国雄.内外贸一体化是基石[N].国际商报,2012-11-19
3.张晓蕊.十个瓶子七个盖 零售业发展遭遇店长荒[N].北京商报,2007-1-23
4.娄月.人大教授黄国雄:中国零售亟待满足多元化需求N].北京商报,2013-12-4
5.黄国雄.五大观点看懂中国商业现状[EB/OL]. http://www.chinasspp.com/News/Detail/2013-5-9/140165.htm2013-5-9
6.黄国雄.四句话更新流通观念[EB/OL]. http://manage.tbshops.com/Html/news/67/33262.html
7.黄国雄.我国GDP中有5%-4%产值未通过流通[EB/OL].中国经济网,2009-11-29
8.许森林.流通领域十大“错觉”—访商业经济学家黄国雄教授[J].经贸导刊,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