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6-04-19万会太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生物教学

万会太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学习模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发现问题,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 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29-02

一、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拓宽探究思路

创新并不神秘,这种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环境的天然保障。而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的基础。早在上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新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探究,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好问题情境,以拓宽学生的探究思路。

传统的生物课外活动教学方法与一般的校内课程一样,也是传授型的。比如,教师先向学生讲解如何制作植物叶脉标本、透明浸制标本、蝴蝶标本等,然后示范。接下来学生依样画葫芦,做得一丝不差的就是最好,学生不必动脑筋。其效果是学生思维呆板,活动结果都在预定之中,学生自然少有兴奋、更无创新。

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在探究植物叶脉标本时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河沟里往往有一些烂叶片,捞起来用水一冲,也可得到叶脉标本,这是为什么?能否考虑用浸泡的方法来腐烂叶肉?浸泡的溶液会有哪些?浸泡的过程须多长时间?哪些植物叶片适合用浸泡的方法来制取叶脉标本?这一下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该情境中的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众说纷纭,兴奋异常!有的说用自来水、有的说用池塘水、有的说用食醋溶液、有的说用洗衣粉溶液、有的说用碱溶液浸泡等等。这些方案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教师应及时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制作方法,不以好坏来论断,而是依据基本原理,就其可能的结果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分析、比较、筛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实验结果来得出结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进行制作。其制作结果当然再也不会是千篇一律的了!有的人成功了!也有的人失败了!通过探究活动,最终得出池塘水和自来水是理想的浸泡溶液,白玉兰叶片也是理想的材料。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方法并通过摸索制作兴趣十足,对做成的标本欢喜有余。这样经过多次活动以后,学生体验到了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对探究性学习产生了兴趣,逐步养成了善于提问、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良好习惯。

二、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个性就没有探究,探究过程往往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同时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及特长。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教育,引导学生发展具有探究性的人格特性,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发挥特长,给学生留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自由发展空间,塑造鲜明的探究个性。

1.只有科学方法,没有标准答案

学习只追求一个标准答案和最高得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这一弊端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也反映在教师的教学中,严重阻碍了探究性活动的开展。在生物课外活动教学中,对学生强调只有科学方法,没有标准答案。对各种问题的讨论只重视你思考问题的科学性、陈述问题的逻辑性,不强调结果的对或错。这样,打消了不少学生怕答错问题让同学笑话的顾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把精力放在寻找论据上,广开了“言路”。学生的思路渐渐活跃起来,敢于各抒己见,慢慢地进入了主体角色。为此在课外活动的辅导过程中,只要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不完全局限于课本,就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尝试塑造学生鲜明的探究个性。

例如,柑桔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用柑桔皮来喷杀蚂蚁也是小孩子常玩的游戏,在辅导课外活动时,有位同学突发奇想:能否用大剂量的柑桔油来喷杀蟑螂?在这种探究性思维的驱使下,我因势利导,先讲述柑桔油致死昆虫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探究。同学们分别用类似的植物材料如大蒜、洋葱等来喷杀蟑螂,一个个兴致勃勃,没有被从书上找不到答案所吓倒。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才可能进行创造。探究性学习必须给学生提供既用脑又用手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亲身经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从而获得探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等各种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求知欲和体现自身价值的创新精神,并养成独立思考和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能力。

在生物课外探究性活动中,我注意让学生既用脑又用手,在课程里安排了一些小发明、小创造等既用脑又用手的活动内容。同时注意诱导他们做好用脑和用手之间的衔接,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个性。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尝试让学生设计各种昆虫制作标本,这样,学生通过用脑—动手—再用脑—再动手反复交替,体会到有时想来很容易的操作问题,实际做起来不简单;反之,有的思考时很复杂的步骤,在实际应用熟练后,做起来却很简单。强调动脑又动手、动手又动脑的教学方法,其结果不但灵活了学生的双手,还活跃了大脑,给了他们跳跃式思维的体验,为日后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基础。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性活动的魅力和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细心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养成尊重科学和重视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素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一个好的教法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到无忧无虑的空间、一个可以探索、表达、分享思想的自我完善的空间,切记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才能使探究性学习这一重要课程理念发扬光大,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生物教学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