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6-04-19温雅玲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温雅玲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提升。在此阶段的教学中,着重注意加强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渗透应用,能够帮助促使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有一个充分且全面的了解。阐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传统文化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提出深入挖掘教材,充分了解作者情况,突出汉语思维方式,进行拓展教学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36-0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可以规范和提高现代人的文化素质。传统文化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由来已久,但从实践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形式与内容上的不适应。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融入传统文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同时,也能不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作品的鉴赏水平和能力。

(二)帮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文化

阅读高中语文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更能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我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触摸到中华民族的先辈们的智慧和其所创造的伟大成就,见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自豪。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一)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诵教材中的古文和古诗词名篇,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理解作品,上升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形成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常见的古文翻译方法和相关的基础知识,没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自主理解古文和古诗词名篇中的传统思想感情,导致学生很难深刻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二)学生过度依赖工具书学习古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主要靠古典文学作品,但是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很少依靠自己的理解,总是过度依赖《高中语文文言文讲解》《高中文言文翻译》等教学辅助工具书。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策略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高中语文教材里的内容是精心选择和编排而成的,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兼顾了文学作品的质与美,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课本中每一篇文章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把讲课的重心转移到传统文化观念、文章的文学底蕴以及文化教育上来,从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上探求更深层次的文化视点,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展示每一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特质。

比如讲到韩愈的《师说》,可以从《师说》中提出的疑问入手,提炼出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学生从师求学的原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又比如教学司马迁的 《鸿门宴》,教师可以从文章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对各个人物和相关历史事件的介绍,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的内在含义,让学生体会《鸿门宴》中的审美情感以及相关的民族文化精神。

(二)充分了解作者情况

《孟子·万章下》中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因此,解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去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命历程。每一篇文学作品的诞生都与作者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作者独有的思想感情会在文学作品中有所流露。

比如高中语文教师要讲解李清照的词,就应该让学生先了解这位宋代女词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生活情况和感情变化,然后再来感受李清照在各个时期创作的作品的内容和意境的变化。李清照的词一般来说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作品主要反映了李清照的闺中生活和她的思想感情,这部分作品主要写的是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而后期的作品主要是抒发她怀乡念旧的情感,作品中表达出李清照后半生生活的孤独,让人感受到她生活的浓浓哀愁和惆怅。知人论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整体把握作家的作品大有裨益。

汉语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中华民族思维的主要手段。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时,更是必须依照汉语特有的思维方式去理顺思路,唯有如此,方能透过文字抓住古典文学的精髓。如苏洵的《六国论》一文,文章首尾都体现出了“弊在赂秦”这一核心内容,反映了作文时首尾照应的传统思维方式。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对学生强调文章的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又如,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对偶句式,这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中力求对称、均衡的思维方式,如苏轼的《前赤壁赋》、王勃的《滕王阁序》等。语文教师在讲解这些文章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去感悟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三)开展经典作品的拓展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涉及很多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这些经典作品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通常只能接触到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内容。另外由于学生平时熟读经典作品的机会和时间都比较少,所以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往往是浅尝辄止。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本中这些经典作品内容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了解作品的完整内容,再找时间去熟读原著。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经典作品进行探讨,从而让学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结束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及文化底蕴的熏染有直接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学生领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学生不仅能够运用传统文化去理解各种文学作品,更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对传统文化加深理解与感悟,进而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军.浅谈高中语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70.

[2]宦春艳.刍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11):10.

[3]邰才贵.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快乐阅读,2015,(04):74.

[4]王珊珊.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