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研究
2016-04-19张飞相
张飞相
摘 要 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从必要性及教学培养机制方面探讨了文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培养模式。
关键词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教学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教育部 2007 年初发布实施了 “质量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在内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受学科性质的影响,对文科类大学生的教学易于忽视在创新与实践能力上的培养。因此,对文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培养模式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1文科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教学培养的必要性
传统课堂已不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传统课堂是精英教育时代的产物,它是教师掌控的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传统课堂在精英教育时代发挥了让学生获取创新能力是指怀疑、批判和调查的能力,知识成为有别于普通劳动者的精英阶层的作用。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课堂已不再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创新实践能力使文科大学生亟待提升能力。创新是指研究者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它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创新意识、创新基础、创新智能(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创新方法和创新环境相互整合而成。知识经济时代强调创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体现在教学中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传统课堂教学观是一种以授受式为主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下的教学主要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学生是接受式学习,不能对知识持有怀疑态度,更不能批判。因此,在这个全民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培养文科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基于项目协同的文科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机制
文科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主要是系列课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案例研究法和翻转课堂模式相结合,探索针对文科类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师、系院和社会各方资源平台,通过项目导入的形式,建立学生间、师生间、教师间、校内外资源的有效互动协同机制,让学生把书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能在项目讨论和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灵活地应用理论知识,从而加强文科类学生的思辨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主动沟通、主动参与、主动思考来真正达到对文科理论知识有所学、有所用、有所思、有所得和有所悟。
基于项目协同的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机制只要包括基于项目的学生小组协同机制研究、基于项目的校内外资源协同机制研究、基于项目的教师间协同机制研究、基于项目的师生间协同机制研究。(见图1—文科类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项目协同机制):
在该项目研究中,老师是总导演、资源整合员、项目指导员和辅导员,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可以促进相关任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协同各方有效教学资源到学生当中来。为了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备课中不仅要熟悉相关理论知识,关键还要提供并指导学生进行项目案例研究,布置和辅导学生分组完成相关的课后实践项目。通过课前学生对相关理论问题和项目案例的分组思考和学习,在课堂上展示项目案例研讨结果,学生们可以更好体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也为课后的社会实践项目奠定了基础。对课后实践项目的选择和具体实施,教师始终给与指导和帮助,并在下次课程中分享点评。
在该项目研究中,学生是执行导演兼演员(下转第105页)(上接第44页)。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和项目实践主体,在项目讨论和实践的推动下,通过老师的课内课外启发提问、总结和辅导,学生的知识传递和吸收内化两个阶段主动自发的融合交汇完成。通常情况下,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而在该项目中,通过项目学习和实践的协同机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学生需要通过主动的合作、沟通、调研和讨论,才能发现实践项目中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总之,通过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研究项目,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和各方创新创业资源间的更多互动和有效整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能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思路,全面提高学生的系统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案例研究分析能力、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结语
学生的自主创新与教师的培养指导,是创新实践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对内在矛盾。创新实践的根本在于突出学生的自主创新,本意在于通过学生的实践,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如果没有教师的培养指导,学生的实践可能过于盲目,也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而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指导培养,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如何协调两者关系是关键。基于项目协调机制的文科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教学培养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两者的矛盾,以期达到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