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孙少平的《平凡的世界》谈大语文观

2016-04-19吴冠仪熊靓

新课程·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孙少平平凡的世界路遥

吴冠仪 熊靓

引言

史诗般品格的现实主义著作《平凡的世界》一举拿下了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第三届),最近这部小说再度火了起来。据说,《平凡的世界》已连续三年蝉联浙江大学图书馆图书借阅排行榜冠军宝座。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也在多家卫视上星播出,更是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同志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后,和代表聊起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好几个频道都在播”,并透露“下乡时跟路遥住过一个窑洞”!

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孙少安这两个艺术人物身上有着作家路遥的影子。其中,孙少平的一些经历就源自路遥的生活经历,比如出生在农村贫困家庭,在“县中”读过书,务过农,教过书,在煤矿“下过井”。孙少平在平凡的世界中奋斗,“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达到道德完善”(《路遥传》作者梁向阳语)。路遥也是通过读书、写作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理想,成为当代中国杰出作家。

作家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也很有启发意义。新时期如何教好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孙少平的“平凡的世界”启示我们,应该实践课程标准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小社会”与“社会生活大语文”中“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正文

大语文观由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孝纯较早提出,他的“大语文教育”观的核心是确认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契合。这一点与课程标准理念相一致,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阐释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一、教师层面:“大课堂小社会”的大语文观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育要充分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和教育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语文教师要用好文本、用活资源、用足手段,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1.用好文本

“大语文观”首先体现为用好课文和其他相关文本。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一般都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适合学生学习。通过文本来学习语文、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小说中的孙少平读了不少文本,包括文学名著、报纸、杂志等文字资料,在平凡的生活中拥有了自己不平凡的精神世界。如果说小说反映的只是一种艺术真实,那么现实生活中,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阅读量也佐证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当时路遥在准备创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第一步是开列近百部长篇小说的阅读书目,并找了大量的从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等报纸杂志。

语文教育应该要像路遥的创作阅读和孙少平自发读书一样有效才行。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用好语文教材,用好文本,处理好课文,从而引导学生在语文的天空翱翔。教师要通过解读课文,使学生增长知识,接受文化熏陶,认识社会,提高文化品位。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处理教学文本的基本要求。

2.用活资源

孙少平的自发读书,在感悟中提高了素养,这与路遥自己在创作时用活了从阅读文本中的知识是一致的。《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路遥版的《创业史》,而大段引用《人民日报》等官方报纸的社论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活用资源”在创作中的作用。

语文教育不是文学创作,但可以借鉴创作的灵活性来用活资源,让语文课成为生动活泼的天地。实际上,语文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其他可以用来进行语文教学的资源也很多。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辑要求有明确规定:“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语文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为语文教师用活教材奠定了基础,多年开发和积累的语文教育资源也为语文教师用活资源提供了条件。遵行语文教育规律,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有效地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因文悟理,融情入理,从而引导学生“文化习得”,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鲜活的、有效的。

3.用足手段

语文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师只有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能打造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创造高水平的语文教学效果。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高明的组织者、高超的表演者、高深的引导者。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可以说是殚精竭虑,想尽了一切办法精心构思小说、深入体验生活。他在山上放过羊,在田野里过过夜,在延安市东关揽工干活。“揽工时,肯吃苦,肯出力,名声好,工头喜欢”的孙少平,其原型就是路遥和他做了记者的四弟王天乐。语文教学虽然不如史诗作品的创作,但作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教学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二、学生层面:“大社会小课堂”的大语文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不应该局限在语文课,应当引导学生把大社会当成小课堂,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学习生活中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1.学会交流沟通

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交流沟通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这是对过去过于注重语文的人文性的完善,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小说有这么一个情节:在一般人看来具有明显优势的高朗却遭遇了爱情的滑铁卢。一个出身贫困家庭,为了生计冒着生命危险下井挖煤;面对和她一起进省报同在城市工业组的同事高朗,田晓霞的爱情天平却倾向了大牙湾煤矿工人孙少平。对于有抱负和精神追求的田晓霞来说,相比灯红酒绿世俗平庸的物质生活,那些燃烧的激情、浪漫的爱情、心惊胆战的经历更能让她觉得新奇和陷入着迷。小说在第三部中写高朗机场接了田晓霞,还请她到鼓楼旁边“黑天鹅”酒店吃饭,葡萄美酒红鲤鱼,美味佳肴红地毯,温柔语调音乐会的票,换来的是田晓霞抢着用自己的钱结了账,田晓霞不买他的账——还要去看他情敌的妹妹孙兰香。这无疑是高朗的沟通出了问题。如果高朗懂得田晓霞的精神心理,能满足田晓霞的精神追求,和她一起追梦,那孙少平注定要成为高朗的手下败将。毕竟,“一个井下干活的煤矿工人要和省城的一位女记者生活在一起?这不是梦幻又是什么!凭着青春的激情,恋爱,通信,说些罗曼蒂克和富有诗意的话,这也许还可以,但未来真正要结婚,要建家,要生孩子,那也许就是另一回事了!”少平和晓霞最终的关系开头是喜剧,结局是悲剧。现实生活中,作者路遥的爱情婚姻也是如此。小说生动地告诉我们,“懂”比“爱”重要,沟通能突出自身优势。

在社会生活中要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交流沟通,这不正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么?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让学生在文本中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这个“语文课堂”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悟,要比教师在语文课堂的说教更有效果。从文本的角度来说,向学生推荐阅读《平凡的世界》,有时要胜过教师几个小时苦口婆心的教导。“路遥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传达出的向上、向善的力量历久弥新。中国只要有城乡差异、有社会等级,只要有奋斗者,路遥的作品就不会过时。他作品中展现了小人物只要有奋斗就有成功的可能性,已经也会继续鼓舞一代又一代人。”(《路遥传》作者梁向阳语)让学生走进孙少平的“平凡的世界”,感受那一种源于内心、自强不息的自发与自觉,无疑可以让学生接受健康向上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不只是路遥的作品,阅读海明威、泰戈尔等文学巨匠的作品同样对学生有益,这些名著中的经典名句可以让学生拥有一个不平凡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就是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3.有意识地健全人格

美国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指出,人格是人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真正构成一个人特征的、从而使个人与他人区别开来的各种心理特质的总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也就是说,语文学习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学习课文中汲取精神营养,从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作品中接受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情操的熏陶,完善自己,健全自己的人格,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和体验,运用课堂所得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得到提升,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路遥的作品中的“‘真善美触动几代人”,艺术作品(小说《平凡的世界》和同名电视剧)中孙少平的“平凡的世界”传递出一种温暖、励志、真诚、向善的精神力量,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类永恒的感情与精神”。

结论

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平凡的世界中,即从文本中和生活实践中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不平凡的精神世界。学生要积极主动地从“语文课堂小社会”与“社会生活大语文”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路遥.平凡的世界(普及本)[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07.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孙少平平凡的世界路遥
入门级有意外的惊喜 Rotel(路遥) A14MKII多功能合并功放
高集成、可扩展的多面手 Rotel(路遥)RA-1592MKII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写给远去的路遥
《骆驼祥子》中祥子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比较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之魅力评析
成长
《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形象分析
《平凡的世界》(双语加油站●跟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