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6-04-19江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课程改革化学

江燕

【摘要】随着产业不断升级,社会对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相关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技工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能力,还要提升社会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中职化学教学中要进行改革,以学生“活学、乐学”为目标,提倡在“做中学,学中做”,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课程改革 化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 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86-02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社会对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相关人才也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技术人才,分析人员不仅需要相关文化知识的储备,还需要具备口头交流、自我学习、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的发展要求。所以,化学课程的改革,也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和发展形势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1]我们的学生不仅需要专业能力的建设,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课程改革已经是刻不容缓。化学概念与应用作为工业分析与质量检验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是该专业应知应会最基本的知识,因此更需要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

二、该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课程的名称上看,在传统的叫法中是称为“化学”课,而如今该课程名称为“化学概念与应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不同,单纯对概念的了解不足以满足其工作岗位的要求,我们技工教育的特点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够学以致用,“学中做”和“做中学”,让学生可以活学活用,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在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色。

从教学资源来看,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普通教育的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我们技工系统并不完全适用。因此,我们学校组织企业行业专家代表进行研讨,经过专家论证,根据专家意见提出相关的教学目标要求,以便学生能够更多地掌握和社会接轨的知识点,毕业后能够尽快上手工作。同时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和教材,真正做到该课程标准和教材能够适应技工教育的特点,为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性强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从教学方法上看,传统教学中是满堂灌,以学生的被动接受和教师的主动灌输为主,教学方法一般是单一的讲授法和习题法。经过课程改革,我们吸收了一套先进的科学教学方法——德国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这样,教学方法不再是单一的教学法,而是还融合了大脑风暴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和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由教师活动为中心转变为学生活动为中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性,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该课程改革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1.观念的转变是该课程改革的思想保障

学生的主体性得以重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思想保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更多的是演员,使出浑身解数来展现自己丰富的才艺绝技,而学生更多的是作为观众,认真观看教师的“表演”,而缺乏主动性的交流。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很好的执行者,而没有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提高自己的其他能力。

如今经过课程改革,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主角,教师只是引导者。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说,而且更多融合了学生的做和学生的说,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比如我们让学生自己来制作元素周期表,体验“做科学”的方法与过程;我们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我们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还有我们让学生自己运用思维导图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说得是否口齿伶俐,做的是否天衣无缝,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体验相关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口头交流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实现自我增值,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发展。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该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单一的讲授法,典型的“授人以鱼”的模式。而我们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课程改革中融合了讲授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两种教学方法各有千秋,融合一起进行教学相得益彰,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例如在头脑风暴法的过程中,学生不是通过课本知识就可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要经过发散思维,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还有自己的语言组织,解决相关问题,通过这样培养学生动脑用脑的习惯,激发思维的火花。同时,由于当今的社会中不可能存在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更多的是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和目标,因此在课桌摆放上以小组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用小组合作法。这样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就能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更好地参与到团队协作中,体验集体生活,为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和社会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3.考核方式的突破是该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

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考试的形式为主。对于考核一个人是否具备某一方面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毋容置疑,我们没法否认考试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评价制定出量化指标,利用学生平时课堂综合表现和考试两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实现品德教育和技能教育并驾齐驱。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

1.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

经过课程改革之后,相比课改前的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到场率大大提高,几乎不存在旷课的学生。同时学生不再是被动地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而是对化学具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尝试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探索生活中化学的奥妙意犹未尽。

2.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大大提高

由于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不能只是“洗耳恭听”,而是需要动起手来去做。比如在建构元素周期表模型运用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接受教师的任务要求后,要自主查找资料,小组合作共同制定方案,还要经过成果展示与评价。又如在物质的分类运用卡片粘贴法教学中,让学生写出常见的物质并贴到指定的位置。在这里,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保障,学生课堂活动参与性大大提高。同时通过奖品激励制度,学生更加积极更有热情参与课堂活动。

3.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最喜闻乐见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里面主要是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学生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如今,多样化的教学法,给学生一个更好地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来做,让学生来说,不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法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方案制定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在课程建设的征途上是没有止境的。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还有提升的空间,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诸多方面,在为培养上手快、适应力强的技术能手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温福星.化学与化工教学相关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现代企业教育,2012,5,下期:155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教学法课程改革化学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