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践探索

2016-04-19林志红

新课程·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能力

林志红

摘 要: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与技能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中学生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并将来服务于社会,这要求学校教育要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从实践中探索通用技术教师如何精心设计制作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以便将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成果介绍给学生,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打下知识基础;将不骄不躁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渗透给学生,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提升人文素质;将设计作为创造的载体引导和激发学生,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发展创新能力。

关键词:制作活动;创造力;培养;能力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是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通用技术课堂不应该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应该有更高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素质。于是笔者在利用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它是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的因素综合构成的。知识是基础、智力和能力是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

一、通过电子制作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打下知识基础

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指出:“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科学素质包括掌握科学知识的多少、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运用科学方法的生熟、拥有科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大小。任何创造都离不开知识,知识丰富有利于提出更多更好的创造性设想。我们利用社团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电子制作,给学生讲解各种元器件的结构和作用,并把科技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成果介绍给学生,从而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打下基础。

(一)让学生发现科学在我们身边

在太空探测器的电路部分讲到555集成电路时,很多学生都感叹这么小的机器上都有集成电路,在他们心目中集成电路只有在很复杂的电路中才会用到。我就给他们讲解集成电路的相关知识,让他们初步了解集成电路。还有一次,一个男生拿着拆开来的马达兴奋地告诉我:“老师,原来这里面是线圈和磁铁。”我这样引导他:“马达是动力部分,线圈和磁铁用到什么科学原理呢?”“是电动机,用到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高中物理课中学到的比较抽象的定律,而在我们的电子制作课中,学生可以看到这个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感觉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让学生了解科技在不断发展

在自然科学界,每年都会有许多新的科学发现,这些科学新发现让学生在惊喜中了解到科学在快速发展,也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例如,神经系统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识别一张图像仅需13毫秒;发现三种与世隔绝数百万年的脊椎动物;科学家第一次以原子级的分辨率捕捉到分子反应过程的图像等。通过新闻视频和带图片的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

在科学发展的同时,技术也在迅速发展。每学期开展一次小制作活动,向学生们展示技术的革新。有一次做小夜灯,配件中有12个高亮LED管,便利用这个机会给学生讲解了灯泡技术的革新。

教学片段: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高亮LED管吗?

生:(七嘴八舌)就是发光二极管,亮度比一般灯泡高,节能。

师:看来大家都能够主动了解科学技术知识。LED是英文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

师:那大家想想你家里书桌上的台灯用的是什么灯泡?

生:节能灯、日光灯……

师:我读书的时候,我的台灯用的是白炽灯泡。里面是钨丝,蒸发的钨蒸汽沉积在玻璃壳的内表面,就形成一个小小的黑影。大部分白炽灯会把消耗能量中的90%转化成无用的热能,只有少于10%的能量会成为光。要想白炽灯更多地发光,就得提高灯丝的工作温度;要想减少钨丝的蒸发以延长灯的寿命,又得降低它的体温。1878年12月18日,斯旺试制成功了第一只白炽电泡。

师:现在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具体了解一下灯的发展以及LED管的特点。

最后教师下发介绍LED管特点的阅读资料。当学生拿着做好了的LED小夜灯的时候,他们内心不但会为自己动手制作感到开心,也会为灯泡技术产品的革新而感动和骄傲。

(三)让学生体验科技的实际应用

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显著,如转基因技术、“神舟”飞船与“天宫”对接活动、三维打印技术、机器人技术、“蛟龙”号深海活动等。有些科技成果通过参观科技馆和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比如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三维打印技术、太空实验室等,利用课堂的前五分钟播放国际机器人足球比赛视频等。同时,做多种电子小制作,如电子钟、收音机、电子门铃等,让学生体验到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通过制作竞赛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一个人称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现代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中心,人文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稳定性的重要作用。人文素质教育对全面素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和灵魂。走出通用技术课堂,科技社团的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各级电子制作竞赛,通过参加制作竞赛培养学生不骄不躁的做事风格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提升人文素质。

(一)通过竞赛培养学生不骄不躁的做事风格

第一次比赛结束,队员们都很兴奋,谈论着赛前如何紧张,比赛时手抖得多厉害……回校后我们仔细总结,大家都表示自己有失误,紧张,发挥得不好,再努力练习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我帮助失利的学生找原因,安慰鼓励他们;对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大力表扬,并给他们制订更高的目标,激励他取得更好的成绩。队员们相互鼓励,相互交流,去冲刺更高级别的比赛。

省赛在寒假里举行,其他学生都放寒假了,我们留校练习准备比赛。气温已经零下,坐在大实验室里,手都冻僵了,但大家都很努力地练习。就这样集中训练了几天,大家盼望已久的比赛开始了。近百人的赛场,二十多个裁判,站在赛场外面的我都有点紧张了。比赛结束后大家不再像第一次比赛那样谈论怎样紧张,而更多的是讨论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态、怎样应对突发情况。我心里明白他们已经成长进步了很多。有位队员在赛后总结时这样说:“天资聪颖固然重要,但勤学勉励更是我爬上高峰的铺路石;电子制作带给我的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让我在其他领域如虎添翼。”

(二)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在一次市赛中,我们和杭二中、十一中等杭州市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同一个赛场比赛。我们的队员第一个制作完成,其他几个队员也陆续制作完成,最终五个男生团结一致,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比赛结束时有个队员跟我说:“他们盯着我们的校服看,小声说这是哪个学校的,这么厉害。”他话里装载着满满的自豪与骄傲。我说:“下次你可以拍着胸脯大声告诉他我们是文昌中学的!”我想此时队员们对我们这身校服又多了一份感情,对我们文昌中学又多了一份感情。通过这次比赛,队员们的信心大增,好几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

学校每年五月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其中的电子制作比赛由我们科技社团组织。我把这个任务分配给我们的社团成员,由社长组织,所有成员参与,我只给予他们一些建议。从赛前的准备工作,到赛中的各个环节,再到赛后的成绩统计,全部由社团成员完成。虽然是第一次组织比赛,但他们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学生经历了准备环节的艰辛,明白了公正裁判的意义,体会了团结协作的重要,品尝了完成任务的喜悦。比赛后我们做了总结,大家都很感慨“比赛环节很多,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到”“我们的成员一定要团结合作,这样可以事半功倍”“我们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下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对团结与协作精神的渴求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迫切和重要。团结协作是一切创造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团结协作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一种道德品质。口头上的教育很难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合作,只有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

三、通过模型设计与制作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造。所谓创新素质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与研究发明创新的规律和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创造能力,使之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活动。我们的通用技术课堂通过模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有些模型设计我们只是要求学生设计出草图,比如笔筒、台灯、校园垃圾桶等。教师提出设计要求,学生收集信息、设计分析、方案构思、筛选并绘制设计草图。整个过程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提高创造能力。例如有道技术应用题:学生的书桌上经常摆放各种文具,如铅笔、橡皮、三角尺、圆规、短而粗的彩色水笔、小剪刀,还有一些小挂件,显得十分零乱。请你帮他设计一个笔筒来收拾这些物品,要求画出草图:(1)稳定性较好,式样比较美观。(2)物品分类放置,取放容易、方便。学生设计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草图。(见下图一、图二)

还有一些模型设计我们要求学生做出简易模型。有一次活动制作牙签工艺品,要求学生用牙签制作一个结构稳定的框架结构。经过头脑风暴,大家提出了很多构思方案,最终制定出最佳设计方案。很多作品都很有新意,我们还在校园里举办了牙签作品展(见图三),虽然这个作品展有些简陋,但是大家都很开心和自豪。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迸发出设计的灵感,同时也感受到了设计的乐趣,模型制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有位学生是通用技术课代表,他对电子制作很感兴趣,每次活动他都积极参加,有时还会提出自己的看法。我鼓励他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他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还把他的作品给其他学生展示。他的信心慢慢增强,有创意的想法也越来越多。更令人高兴的是他每次比赛都能取得好成绩,最后竟然拿到了国赛的金牌;他的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到高二下学期他由年级的后一百名前进到了前三十名;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拿到了A等级;高三的四月份他通过了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提前被高校录取。大家都说他是“神话”,其实我觉得是我们找到了激发他潜力的突破点。我们通过他感兴趣的电子制作,激发他的科学兴趣并锻炼他的科学思维;通过多次电子制作竞赛,增强他的自信心并提高他的合作能力;通过各种模型设计,鼓励他大胆创新并培养他的创新素质。这个成功的案例更加坚定了通用技术教师利用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信心。

总之,依托制作活动这个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个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师自身能力和客观因素的限制,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只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坚持设计高效实用的制作活动,就一定会培养出爱科学、重人文、会创新的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管光海.美国普通高中课堂中基于项目的学习[J].上海教育,2011(24):70-71.

[3]黄向真.中学素质教育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0.

[4]邓宝英等.试论人文素质与素质教育[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5]华锡芬.快乐社团 幸福体验[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6):98.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创造力培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