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评课可以百家争鸣,不宜信马由缰

2016-04-19沙夕岗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开课名师预设

沙夕岗

2015年12月11日,本人作为昆山姜红珍名师工作室成员,有幸随工作室赴吴江高级中学参加了“中国历史教育期刊联合会暨戴加平省名师工作室、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问史论坛”活动,期间观摩了两节公开课以及期刊主编、学生们的精彩点评,聆听了“历史教育,‘人在哪里”主题沙龙中众名师观点的激烈碰撞,难得的一场视听觉盛宴,受益匪浅。

本次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有一亮点就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公开课比比皆是,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评课,传统评课模式的主体往往是听课专家、领导、学科老师,而真正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却鲜有参与,的确,这样的评价可能是残缺的。但“学生评课”并非新生事物,但多年来为什么总难形成普遍现象呢。从本次听评课活动来说,个人体会有三。

一、学生参与评课理应当然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是否听懂了、学会了掌握了,学生应该最有发言权,他们有最直观的感受和判断,他们的想法也许是不完整,但却是真实的。让学生参与评课,发表自己对老师授课的真实体会对专家、老师们都会有不一样启发和帮助,使评课的主体呈现多元化、民主化,增强评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参与评课本身也是教学互动形式之一,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信任。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后有机会表达、质疑,也有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因为只有独立深入思考的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真实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学生的确不应该缺席,理应成为评课的主体之一。

二、学生评课环节要有灵活性预设

学生评课环节,评课的主持人可以有预设问题,但不能完全拘泥于预设问题,更不能简单的预设诸如“这堂课好不好?”、“你听懂了吗?”、“喜不喜欢老师的课?”等这种无思维含量的问题。这种问题只是应付性的问题,问着或许就等待着学生的某种“预设反馈或体验”。

一堂真正的好课,应是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课,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非常贴近的课。要让学生有深度的回答,必须是有深度的设计,而不是几个“是”与“不是”的回答。提问时最好要选择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多个层次的学生参与便于全面、真实反映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回答,主持人要进一步即兴发问。如本次活动中学生评课环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老师、《历史教学问题》主编李月琴老师都非常老到,看似一个随意的问题,但紧接着是一串连珠炮,层层深入,一环套一环,尤其是“老顽童”李惠军老师在一旁也按捺不住,不时“插嘴”“煽风点火”,让评课高潮迭起,直让学生招架不住。所以,学生评课既是挑战学生,也是挑战“导师”。好的精心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完成深入的思考,会进一步激发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知识扩展的潜能和综合运用分析的能力,会产生“余音绕梁”的积极效果。

三、学生评课不能信马由缰

评课也是为了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由于年龄、知识以及阅历的制约,身心尚未成熟,个人价值观也未完全形成,所以对于学生的回答、课堂的延伸要有所限定,不宜无限延伸。课堂教学包括学生评课可以创新但不宜过于标新立异,更不能哗众取宠。我们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不要有顾虑,要勇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有深度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参与度和思维度。另一方面,授课、评课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及时、适当的引导。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不是天马行空、信马由缰。《抗日战争》这节课,在授课过程中思考环节四:抗日救国梦实现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预设结论是,推动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包括其后呈现的朱自清的《这一天》以及《抗日回望》中的节选“日本人让中国人知道,中国是整个的,这对地方观念极强的中国人是民族精神的洗礼。”,授课者完全可以沿着这条线索进行适当的情感升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可临近教学尾声,刚刚提及“有一种凝聚叫民族”,却马上以“抗日救国残梦”结尾,民族自豪感戛然而止,让听者总觉得有点“堵”。那对于那些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学生呢?会不会有些学生会有些无所适从,甚至会出现一些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而在学生评课过程中,个别学生明显出现了某种“被误导”,思维有点偏激。课堂教学毕竟还是有预设教学目标的,主要任务不是进行历史学术研究,所以在学生评课环节可以进行适当的“矫正”,尤其是对一些明显偏离主题的回答要给予正面纠正。

对学生回答赏识的方向是对的,但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分层赏识,同时也要正视回答中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的指出不足,给学生以明确的“是非准则”,否则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混乱,长此以往,也许会使学生丢失是非准则,丧失判断力,甚至导致极个别学生价值观的畸变。所以学生评课环节一旦出现严重的跑题,必须及时巧妙的“拨乱反正”,从而“以正视听”。

猜你喜欢

公开课名师预设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